糧食不用土地種植,工廠就能生產,如此天方夜譚的一幕,居然夢想成真了!中國科學家們已經突破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的關鍵技術,也許不久的將來,“喝西北風”真的就能管飽呢!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怎麼變成澱粉的?
二氧化碳怎麼就能變成澱粉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過去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其實道理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澱粉之中。
具體的說就是,秧苗在田地裡被太陽照射,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和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6CO2+6H2O( 在光照條件下、在葉綠體內發生反應)→形成C6H12O6[(CH2O)n]+6O2,這裡的光照是條件, 是場所,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最後的結果就是生成C6H12O6,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葡萄糖。
再來細分一下,光合作用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光反應,一個是卡爾文迴圈。
先來說說光反應是怎麼回事,光反應發生在葉綠體之內,當光線照射葉綠體,首先是光解水,產生氫原子、核外電子和氧原子,其中的氧原子經過重組形成氧分子,就是我們呼吸的氧氣。
光反應釋放的高能氫原子 和電子,跟細胞裡的二磷酸腺苷,簡稱ADP,結合之後就形成了儲能的ATP三磷酸腺苷。
除此之外,植物體內還有一種叫做NADP+的輔助酶,這種酶也透過光反應提供的能量,結合氫原子變成儲能的還原型輔酶NADPH,這樣一來,光能透過光反應,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葉綠體內的三磷酸腺苷ATP和NADPH輔助酶之中了。
簡單總結一下,光反應就是光能電解水,一方面產生氧氣,另一方面產生氫原子和電子兩種高能粒子,這兩種微觀粒子在細胞裡的發生一系列反應,把能量儲存到葉綠體中的ATP和NADPH中了,光能變成了化學能。
光合作用除了產生氧氣,還有就是吸收二氧化碳,那麼二氧化碳又是怎麼被吸收的呢?光反應儲存的化學能量又是怎麼轉移到葡萄糖中的呢?這就牽涉到第二個過程,卡爾文迴圈。
卡爾文迴圈這個詞得名於美國生物學家卡爾文,卡爾文迴圈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植物體內的葉綠體的基質裡有一種:名叫核酮糖RuBP的五碳糖,這種五碳糖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之後,就變成了新的六碳糖,六碳糖經過分裂又變成兩個三碳糖,叫做PGA磷酸甘油酸,前面我們說來,光反應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ATP和NADPH中,到了這個時候,ATP和NADPH,就又把儲存的化學能轉移到三碳糖PGA磷酸甘油酸當中,吸收了化學能量之後的PGA又變成了另一種三碳化合物,叫PGAL磷酸甘油荃,注意!卡爾文迴圈到了這一步,開始了一個有趣的分叉,就是這個PGAL磷酸甘油荃,一部分經過酶化反應,又重新變成最初的五碳糖RuBP,重新迴圈;另一部分就變成了新的六碳化合物,這就是葡萄糖!葡萄糖之後再經過催化酶的作用,就變成澱粉或者蔗糖。
簡單一句話就是,光合作用就是透過一系列生物反應,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到澱粉中,這裡面涉及到60多步的生物化學反應和複雜的生理調控。
人工合成澱粉是怎麼實現的?
瞭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人工澱粉是怎麼合成的?工合成澱粉大體上可以認作是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借鑑,這其中的過程既有模擬,也有創新。
首先來看光反應,人工模擬的光反應和自然界的光反應有所不同的是,這裡先是透過太陽能板將光能轉化成電能,然後再去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然後氫氣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劑氧化鋅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產生甲醇CH3OH【H2+CO2=CH3OH+H2O】,這裡光能就被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甲醇中了,而甲醇還有一個名字叫“液態陽光”,這和自然界中光能儲存在葉綠體中的ATP和NADPH不一樣。
接下來第二步就是對卡爾文迴圈的模擬,甲醇儲存了來自太陽的能量,但是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甲醇合成澱粉的生命過程,於是科研人員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思想,從海量的生物化學反應資料中,設計出了甲醇到澱粉的人工路線ASAP,就是人工澱粉合成途徑的英文縮寫。
前面我們說了,植物體內的卡爾文迴圈有60多步的生物反應,而人工合成澱粉採用一種類似“搭積木”的方式,主要步驟只有11步,大大提升了轉化速率。
ASAP等於是找到了人工澱粉製造的渠道,接下來還需要的是催化酶,科研人員從31種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的62個生物酶催化劑種進行篩選,最終優選出10個酶,然後逐步將一碳的甲醇轉化為三碳的二羥基丙酮DHA,再進一步轉化為六碳的磷酸葡萄糖C6H12O6,最後轉化為澱粉,整個過程加起來只需要四個小時,而在自然界玉米的生長週期約為120天。
合成的澱粉和自然澱粉有什麼優勢?
那麼,人工合成的澱粉相比自然澱粉又有什麼優勢?合成的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與自然界中的澱粉進行比對,得到的核磁結果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合成澱粉在結構上和自然澱粉沒有區別,而且傳統澱粉依賴提取,產物多為大分子支鏈澱粉,人工澱粉不僅能合成易消化的支鏈澱粉,還能合成易消化、升糖慢的直鏈澱粉。
雖然人工澱粉的生物反應從自然界的60多步被簡化到只剩下11步,但光能利用效率卻大大提升,自然的光合作用對太陽能的利用不到2%,而人工合成澱粉的光能轉化效率超過7%,是自然界光合作用的3.5倍。
按照目前技術引數推算,人工合成澱粉的效率約為傳統農業生產澱粉的8.5倍,在能量供給充足的條件下,理論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應器年產澱粉量,相當於5畝土地玉米種植的澱粉年平均產量。
此外,傳統種植獲取澱粉會使用大量的氮磷鉀肥、農藥等,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土壤理化性質惡化,作物果實品質降低,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人工合成澱粉不僅避免了農藥的使用,獲得更健康的農產品,更關鍵的還在於成功地擺脫了對於植物固碳的依賴,也就是說,沒有植物,一樣能生產糧食。
專家預測,如果人工合成澱粉成本能夠降低,與農業種植相比具有經濟可行性,那麼就可以節約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資源,另外,ASAP的成功構建,為推進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
這項研究何時能走向應用?
雖然人工合成澱粉效率上要比自然界高出很多,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一般的光合作用只需在常溫常壓下進行,除了水和二氧化碳什麼都不需要,而人工合成
的條件則要苛刻得多,除了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和氫氣,升溫高壓之外,還需要人工新增三十多種酶,而這些酶的提取過程也是極為複雜,所以人工合成澱粉就目前來說,在經濟上仍然沒有大規模推廣的可行性,但是科學之路從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完成了從0到1的偉大突破,未來的一切皆有可能。最後留給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這項技術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嗎?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