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又一計算機視覺大牛,回國任教!
曾任阿德萊德大學終身教授的沈春華,於這個月加盟浙江大學,個人官網顯示已更新:
這些年來,沈春華教授帶領團隊做出過RefineNet、FCOS等著名的AI演算法,目前在Google Scholar上的引用次數達到了3.3w+,H指數達到92。
他曾在NeurIPS、CVPR、ICCV等頂會上發表頂會論文150餘篇,並於2020年獲得澳大利亞科研終身成就獎。
從個人主頁來看,沈春華教授此次回國加入的是浙大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由潘雲鶴院士牽頭,包括何曉飛、周昆等計算機大牛都在其中。
目前,沈春華教授在阿德萊德大學的主頁顯示,他已於上個月離任。
一起來看看。
專注CV領域,一年被引次數超9k+
沈春華本碩畢業於南京大學,後於阿德萊德大學獲博士學位。
2011年,沈春華進入阿德萊德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先後擔任高階講師、副教授等職位;2014年,他成為阿德萊德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終身教授。
近幾年,阿德萊德大學的計算機視覺專業近幾年一直在CS Rankings上名列前茅,而據CS Rankings顯示,沈春華也是澳大利亞在3大CV頂會上發表論文最多的學者。
2020年,沈春華獲得澳大利亞科研終身成就獎,這份獎項會根據學術活躍年份和H指數等綜合指標進行評選。
從Google Scholar官網顯示來看,僅今年一年,沈春華教授的論文引用次數就達到9754次。
他究竟做出了哪些AI領域的成果?
提出過FCOS、SOLO等演算法
沈春華教授最著名的幾項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標檢測、語義分割等方向。
其中之一,就是FCOS (Fully Convolutional One-Stage Object Detection)目標檢測演算法,目前引用量已經達到1.3k+。
這是一個基於FCN演算法的無錨點的目標檢測模型,透過去掉像YOLO、SSD這類目標檢測模型中常用的錨定框,實現設計引數更少、最佳化超引數、計算複雜等問題。
整體來說,FCOS相當於用逐畫素的方法,提供了可與基於錨定框的方法媲美的目標檢測效果。
除此之外,沈春華教授還在更早的時候(2017年)提出過一個RefineNet模型,目前論文引用量已經達到2k+。
這是一個基於ResNet殘差思想設計的語義分割模型,透過採用各層級的特徵讓語義分割任務變得更加精準。
此外,他的團隊還曾經提出過一項例項分割新方法SOLO,在部分效能上甚至超越了何愷明的Mask R-CNN。
這篇論文的一作是沈春華教授的學生王鑫龍,演算法核心在於透過引入“例項類別”的概念,把例項分割問題轉化為分類問題。
與Mask R-CNN相比,SOLO的架構更加簡單,是一種單階段例項分割的方法,但在效能上卻強得多。
在COCO資料集上的實驗結果顯示,SOLO的效果普遍超過此前的單階段例項分割主流方法,在一些指標上還超過了增強版的Mask R-CNN。
當然,在論文以外,沈春華團隊也貢獻了不少開源工具,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AdelaiDet。
開源工具被多家廠商使用
做過目標檢測、例項分割等方向的小夥伴,可能或多或少聽過AdelaiDet。
這是一個開源多例項級檢測應用工具箱,基於Detectron2開發,包含了不少如SOLO、FCOS等演算法工作,有不少手機廠商曾經用過上面的模型,來最佳化一些影像上的功能。
現在,AdelaiDet在GitHub上已經收穫2.6k Star。
事實上,在回國任教前,沈春華教授也會在線上開授一些學術講座:
目前,從沈春華教授主頁可以看到,他正在招收新的研究人員:
如果你(計劃)從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的科研、有興趣加入我的研究小組(高年級本科生畢業設計、碩士生、博士生、訪問學生、博士後、 研究員等都可以),請發郵件給我。
對於機器學習和CV方向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抓緊機會試一試了~
沈春華教授個人主頁:
https://cshen.github.io/
參考連結:
[1]https://github.com/aim-uofa/AdelaiDet
[2]https://mp.weixin.qq.com/s/WAjIWSLgJLVE0KsJZdtqGA
[3]https://specialreports.theaustralian.com.au/1540291/9/
[4]https://www.adelaide.edu.au/directory/chunhua.shen#
[5]http://www.cs.zju.edu.cn/csen/27059/list.htm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