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初見成效,整個國家呈現勃勃生機的狀態。4月初,中南海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們不斷朝著一個地方進行通話,而這裡便是聶榮臻元帥的住在。
這個時候的聶帥已經是風年,89年7月和91年3月聶帥曾兩次突發心肌梗塞,差點就被死神帶走。得虧聶帥身邊一直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時刻準備著,在所有人都焦急等待下,聶帥也憑藉自己的毅力而擺脫危險。可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自然規律,人終究是有離開世界的那一天。
4月12日,聶帥感知到自己時日無多,便把兩位秘書叫到眼前,囑咐道:“我知道自己很難渡過這一關,想趁著頭腦清醒時再寫幾句話,就當作是臨別遺言吧。”
兩位秘書聽到聶帥的發言,眼淚也止不住地打轉。他們跟在聶帥身邊也有些年頭了,這種感情不單單是領導與下屬的交情,朝夕相處在一起,早就把聶帥當作是自己長輩那般。
兩位秘書只能叫來聶帥的家人,又拿了一款小型錄音機放在旁邊,靜靜地等待聶帥接下來要說的話。
5月14日,這天聶帥很早就醒來,他照例讓秘書讀報,聽完《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後又聽了《參考訊息》上的國際新聞。當他知道北方的旱情有所緩解,小麥等農作物收成樂觀的時候,聶帥不由得也笑了出來,喃喃自語道:“這樣就好了。”
這天晚上女兒聶離結束了一天疲憊地工作回到家,輕聲走到父親病榻身旁,察覺到女兒回來,聶帥微笑道:“你去哪裡了呦?”
聶力回答道:“家鄉的父母官來北京辦事,我去參加了他們的座談會。”
兩人聊了一會,最後聶帥凝視著女兒:“你的根在江津啊!”
當晚十點多,聶帥原本已經入睡,可突然發生了嚴重的心力衰竭。10點43分,聶帥的心臟停止跳動,與世長辭。
聶帥戎馬一生,十帥中的“副帥”
聶榮臻元帥,1899年出生在現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鄉石院子,7歲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1917年夏天考入江津縣立中學。從小聶榮臻就博覽群書,對《進化論》、《天演論》等一系列中外著作頗感興趣,算得上是中國早期衝破傳統封建思想的第一批人。同時伴隨著《新青年》雜誌的不斷深入,聶榮臻也很受感化,經常對自己的同窗好友說道:“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
五四運動時期,聶榮臻因參加愛國運動而被軍警抓捕。釋放後深知中國革命事業任重道遠,決心遠渡重洋赴法勤工儉學。
1922年,聶榮臻從法國轉赴比利時就讀於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同年8月份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23年春正式加入共產黨。1924年10月,聶榮臻奉命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25年後護國進行革命工作。
短短几年的留學經歷,讓聶榮臻的思想發生了質的改變。
回國後,聶榮臻先是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兼教官,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積極發展並拓展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聶榮臻先是到上海處理善後工作,隨後又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建軍工作,一路輾轉終於來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在紅軍時期,聶榮臻堅決執行毛主席的正確指導意見,同時作為紅軍東路軍的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
在長征路上,聶榮臻和林彪所部配合默契,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35年5月,聶榮臻任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同劉伯承一起透過大涼山彝族區,搶佔安順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在抗日戰爭中,聶榮臻擔任八路軍115副師長兼政委,在忻口會戰中與林彪共同指揮了平型關戰鬥,為中國抗日戰爭迎來第一個高潮。1939年,在聶榮臻的周密部署下,於黃土嶺戰鬥中擊斃日本中將阿部規秀,成為在中國抗日戰場上擊斃過的最高職務的日本軍官。
解放以及建國戰爭後的剿匪戰爭中,聶榮臻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聶榮臻負責後勤保障工作,這個時候因為身體過度勞累而被送進醫院。一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在毛主席的催促下去外地休養治療。
在建國後的軍隊現代化建設成就上,聶榮臻能發揮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1950年代初,聶榮臻就給毛主席寫了一份報告,他指出要加強海空司令部的建設,籌建炮兵、裝甲兵和工程部的司令部,同時建立各種輔助兵種,得到毛主席的批准。
在20世紀60年代初,在蘇聯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聶榮臻就明確提出堅持“兩彈一星”的工程,並得到中央的支援。此後中國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和原子彈、氫彈相繼爆炸成功,這背後的工程除了有無數科學家嘔心瀝血的成就之外,也離不開聶帥的支援和統籌。
在晚年時,聶榮臻同家鄉的親戚敘舊時調侃道:“打了幾十年的仗沒有把我打傷,更沒有把我打死,你說笑人不笑人?”
確實,聶榮臻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沒有在戰爭中受到過創傷的元帥,也被人稱作是“副帥”。
聶帥的“日本女兒”
1992年聶帥與世長辭,一封從日本發來的弔唁寄到了聶帥家中。“忽接父親去世的噩耗,因相隔甚遠不能前往憑弔,深感遺憾。”
聶榮臻何時有一個日本女兒呢?這事還要從1940年那場“百團大戰”說起。
當時華北八路軍對日本侵略者的後勤補給線路造成很大影響,當時日軍制定了所謂的“囚籠政策”,企圖利用縱橫交錯的交通要道將八路軍鎖死。相對應的,彭德華也制定了“百團大戰”,粉碎日軍的圖謀。當時楊成武司令要攻擊敵軍井陘煤礦,而這個任務就交給了中央總隊第三團。
當晚八點,楊成武正式發動攻擊命令,經過一整晚不眠不休的戰鬥,八路軍終於在第二天凌晨四點消滅了盤踞在井陘煤礦據點的日軍。當時四連一排戰士17歲的小戰士楊仲山在攻到小土山西側的一個碉堡時,發現有一名日本婦女已經中彈身亡,而她的遺體旁邊有一個被嚇傻的小女孩。
看她穿戴的服飾應該是一個日本小女孩,這種意料之外的情況完全超出在場戰士們的認知。誰都不知道應該拿這個小女孩怎麼辦,楊仲山一個箭步衝向前去將小女孩抱進了懷裡,回去向連長請示。
此時殘存的日軍還妄圖反撲,戰場情況仍然十分危險,原本想接過孩子檢查傷勢的衛生員因此而犧牲。連長命令楊仲山一定要把孩子安全送到後方指揮所,楊仲山只能抱著孩子,冒著槍林彈雨跑向後方。
這裡地勢複雜,腳下的路有些陡峭,一路上還有不少雜草枯樹。楊仲山一邊要保護孩子的安危,一邊還要警惕後方的敵人,在這樣的路上飛速狂奔著實有些艱難。幸好懷中的孩子不哭也不鬧,任由楊仲山抱著,省了不少力氣。
好不容易跑到了一個相對平坦的道路上,楊仲山剛想坐下來喘口氣,忽然聽見槍響還有日軍的叫喊。不得已,只能抱起小女孩再此狂奔。
又到了一處地方,楊仲山四處確定安全之後,才把孩子放下來。這個孩子眼睛大大的,很是可愛,但眼眶已經深陷了進去,一看就是受到了驚嚇。楊仲山見狀憐惜孩子,便拿出隨行的餅乾塞給她。
小女孩接過,卻始終不敢放進嘴裡。想來也是,小女孩的母親剛剛就死在她面前,而現在她又“身處敵營”,哪裡能吃得下去東西。楊仲山只能用自己學過的零星、片段的日語搭配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小女孩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
小女孩睜著大眼睛看著他,慢慢地張開小嘴,一點點吞著餅乾往肚子裡咽。
又等了一陣子,楊仲山確定營部方向安全,這才又抱起小女孩鑽了出去,交給了營長賴慶堯。當時戰場任務緊急,營長接過小女孩以後又命令楊仲山返回部隊,繼續投入到戰鬥之中。
沒過多久,其他人又救了一個日本小女孩,結果這兩個女孩還是姐妹。這裡是作戰前線,無時不刻都有生命危險,賴慶堯立馬將此情況報告給後方的楊成武。
這時也查證清楚了,這兩個孩子是煤礦火車站副站長的孩子,而她們的父母在戰鬥中均已去世。楊成武立即下令,讓賴慶堯派人將兩個小女孩送到指揮所,並向聶榮臻報告情況。
聶榮臻知道這一情況後,很是高興說道:“部隊的同志做得好,我們實行革命人道主義,對放下武器的俘虜,八路軍還以禮相待,何況是孩子,叫他們立即把小孩送到指揮所來。”
就這樣,這姐妹倆被一層又一層轉移、保護,最終被八路軍戰士用籮筐挑著送到了聶榮臻指揮所。
當時聶榮臻看到這倆姐妹的時候,姐姐正坐在籮筐裡面吃著東西喃喃自語些什麼,同時用大眼睛陌生又警惕地看著身邊的一切。妹妹受了傷,前線衛生院已經做了簡單的處理包紮,此時熟睡在籮筐中。
聶榮臻見狀連忙吩咐身邊的同志:“孩子一定是餓了,快去熬一些稀飯。”這時又看了看妹妹說道:“這孩子這麼小,不喝奶不行。”於是又讓人在解放區請一個哺乳期的婦女,來當這個日本小姑娘的奶媽。
當眾人問小女孩叫什麼的時候,小女孩聽不懂,只是傷心地說道:“媽媽死了,媽媽死了。”由於“死了”和“興子”發音類似,人們還以為她就叫興子,也就這麼叫下去了。
當時興子姐妹倆,剛剛從戰場出來,還沒有從刺激中恢復過來,聶榮臻決定暫留她們兩個人在指揮部。聶榮臻自己也有一個女兒,就是聶力,可現在她人在上海,根本沒有見面的機會。看到興子年紀相仿,不由得就想到自己的女兒,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興子和聶力一樣,都是單純可愛的小女兒,可戰爭改變了一切。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不僅在傷害著所有的中國人,也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深陷苦難當中。
興子在八路軍的指揮所中,似乎指認聶榮臻一個人。經常是聶榮臻走到哪裡,她就在屁股後面跟到哪裡,或許是怕自己走丟了,只能拽著聶榮臻的衣角,寸步不離。
看到這般模樣,聶榮臻心裡自然也是喜歡的不得了。同時也要結合一下實際情況,這倆小姑娘住在指揮部自然是不合適的。指揮部距離前線並不遠,隨時有被包圍的風險,也經常需要緊急轉移,帶著兩個小姑娘根本不現實。那父子二人的去處,就成了問題。
聶榮臻跟人商議後,得出兩個辦法。一個是暫時寄養在老鄉家,一個是送回日本軍隊。
前者自然是方便了一下,在戰亂年代,部隊子女無法跟著轉移,自然是送到老鄉家是最方便的事情。可當時各地的情況並不算好,而且礙於兩個小女孩是日本人的身份,聶榮臻也有些不放心。
思來想去,只能找到一個可靠的老鄉,將兩個小女孩又交回到日本人那裡,同時還附帶一份信件。
臨行前,內容真拿了一個袋子,裡面裝了許多雪花梨,這是興子最喜歡的東西。他對老鄉交代到:“孩子要是哭了,就喂些梨,天氣熱了,就給些水喝。”相處時日雖然不多,可也有了感情。
聶榮臻擔心老鄉對因為這兩個女孩是日本人,就心生芥蒂,特意語重心長的開解道:“我們要遵循人道主義精神,對待他們,就像對待中國孩子一樣。”
交代完一切後,聶榮臻如鯁在喉的說了一句:“好了,出發吧!”
看著老鄉遠去的背影和興子依依不捨回頭張望的樣子,聶榮臻心裡也不好受。
當這位老鄉將兩個日本小女孩和聶榮臻的信件交到日本士兵的手中,他們瞭解完來龍去脈,喃喃自語道:“這個民族,不可戰勝!”
至於聶榮臻寫的那份信,有兩段是這樣說的: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徵暴斂,外則製造戰爭。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
“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
幾百個字分明瞭利害關係,在場的日本人無不動容,羞愧之下只能回信一封,表示自己會照顧好這兩個小女孩,並感謝聶榮臻的恩情。
之後姐妹倆輾轉多地,可惜妹妹在石家莊不幸夭折,而興子被送回日本。
40年後 “父女重逢”
抗戰勝利35週年之際,聶榮臻的當初的那封信被人發現,而《人民日報》隨即發表一篇名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日本《讀賣新聞》隨後轉發。
這時已經46歲的興子,看到報紙上的照片時,驚喜的說道:“就是他,就是他,當年救我的就是他!”其實興子名叫美穗子,她沒想到40年後還能找到救過自己的親人。
這一年,美穗子帶著自己的三個女兒來中國拜見聶榮臻。這一天,81歲高齡的聶榮臻元帥穿戴整齊,不停地問自己的妻子張瓊華道:“我看起來還精神吧!”
張瓊華笑著說道:“精神著呢,還是咱們的英雄的模樣。”
兩人再相見,聶榮臻已經滿頭白髮,美穗子看到他的模樣,忍不住流淚走到他面前:“將軍,謝謝你!”
這次見面,聶帥還專門給美穗子準備了一副“歲寒三友圖”,他說道:“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謝,只有松、竹、梅可以保持勃勃生機。我祝願中日友誼像它們一樣經得起考驗。”
1986年,美穗子夫婦再次來到中國,美穗子說道:“父親要我們為中日友好事業出力,他還希望我所在的日本都城市能和他的故鄉江津市結為友好城市。”
結語
聶榮臻元帥的一生倥傯戎馬,有英雄般的豪傑氣概,也有細膩的情感。文章開頭,說聶帥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有一段錄音,其內容時這樣的:
“我已經93歲了,壽命已算是很長的。我入黨已70年,從未脫離過黨的崗位,始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我雖然對黨沒做過多大的貢獻,但黨交給我的任務都是堅決完成的。我堅信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堅信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十分正確的。我現在非常贊同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的重要談話。我很想多看一看幾十年為之奮鬥的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喜人形勢,也很想多聽一聽祖國科技事業振奮人心的好訊息。現在行將歸去,臨別依依,好像有很多話還言猶未盡…”
聶帥在最後關頭,依然將國家事業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