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我們打工人一樣,一輩子都在為三種老闆打工:債權人、政府和股東。一個企業能夠走得多遠,核心在於它能夠如何持續地為老闆們創造出利潤!在傳統樸素的價值觀中,一家企業做生意賺到的錢,扣除做生意必須付出的成本,剩下的部分就是毛利潤,用毛利潤除以公司的成本,就可以得到毛利率。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越高,對應的賺錢效應也就越高。如果把公司比作一個蓄水池,那麼收入就是進水口,支出就是出水口,而毛利率代表的就是同時開啟進水口和出水口時綜合的進水效率。毛利率高的公司,哪怕現在池子裡是空的,水很快就會裝滿。這種賺錢效率高的公司,肯定是廣大投資者願意去投資的,而那些毛利率低的公司,就算現在池子裡的水再多,日常經營稍有不慎,池子裡的水搞不好還會變少。所以,我們投資股票的時候,看懂一家公司財報的利潤,對於我們做出投資決策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京東老闆劉強東曾經在京東年會上說過這麼一句經典的話:“我的公司現在不賺錢,但是我想讓他賺錢,他隨時賺錢!” 在當時這句話還是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的。確實,就算是現在,劉強東這話聽下來的第一感覺還是挺裝X的。我們可以用上面說的蓄水池理論來分析,這樣可能就比較好接受一點。
劉強東說我的公司現在不賺錢,意思就是京東的池子裡現在沒有水。“但是我想讓它賺錢,它就隨時賺錢。” 意思就是劉強東對京東的毛利率很有信心,只要他想讓池子裡有水,池子裡很快就會有水。所以,劉強東這話在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至於裝X成分有多少,就得看京東當時的毛利率夠不夠高了。具體的財務資料我們等下再做分析。
傳統生意上的毛利率的判斷,比如菜市場上賣菜的大媽,她進貨的價格就是成本,賣出的價格就是收入,兩者相減再除以進貨成本得到的就是毛利率。那賣菜有哪些成本肯定很容易找出來,但是對於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毛利率對於我們來說就不那麼好判斷了。如果說賣菜大媽做的是蔬菜生意,那麼網際網路公司做的則是流量的生意。理論上來說,網際網路公司所有為了獲得流量而產生的支出都應該被算作是成本,如租伺服器、網站運營、維護系統等等都應該被納入到成本之中。目前,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公司的確也是這麼做的。但是,網際網路公司除了要在運營上花錢,時不時還得出去買點流量。而有些網際網路公司在花錢買流量之後就開始不老實了,經常把這部分的支出成本計入到市場費用或者推廣費用中去。
這裡我們再說一下淨利率和毛利率的區別:毛利率算的是收入減去成本之後的賺錢效率,淨利率算的是收入減去成本和費用之後的賺錢效率。因此,毛利率扣除的東西比淨利率少。因此,有些網際網路公司為了讓毛利率變得好看,就會想方設法地編各種理由讓一部分的成本費用化,這樣一來成本就變少了,就好像從出水口流出去的水變少了,不就相當於總體進水的效率變高了嗎?在過去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做頂層設計的決策者曾經提出過一個“網際網路+”的概念,估計很多人也聽說過。在傳統行業中,比如說開一家餐館,想同時服務兩倍的顧客,那麼得同時開兩家店,這就意味著要想賺兩倍的錢就得承擔兩倍的成本。但是網際網路公司就不一樣了,網際網路平臺同時容納100萬人和1000萬人的成本幾乎是一樣的,但收入卻相差幾十倍。這時候一般就有電商從業者跳出來說,網際網路+零售是多厲害和未來的主流等等。光聽這邏輯,好像網際網路的賺錢效率確實要高上不少。但是實際是這樣嗎?財報中給我們答案!
永輝超市作為傳統零售的代表,哪怕是面對越來越強的電商對手,永輝超市依然有著強勁的競爭力。近十年的毛利率是穩中有升,2018年實現毛利率22.1%。而作為網際網路+零售的代表,京東在2018年的毛利率只有14.3%,網際網路巨頭賺錢的效率居然比不過傳統線下零售商,這似乎不符合我們心中的“常識”!其實,永輝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是沒有把諸如賣場的租賃支出以及銷售員工的工資等納入到成本之中的,這就相當於流出去的水變少了,整個池子的進水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永輝的這種核酸辦法,得出來的毛利率肯定是虛高的。當然,京東披露的毛利率也是有水分的,消費者在永輝超市購物可以在付錢後直接拿到東西走人,而一旦去了京東購物,就多了一個送貨上門的步驟,物流及配送支出是京東自營店需要承擔的成本。我們按照實際成本支出扣除後,來看一下永輝和京東利潤調整後的對比表:
在扣除了租賃成本和員工薪酬之後,永輝超市2018年的毛利率瞬間就從22.1%縮水到了5.8%,而京東在扣除了物流及配送支出後,2018年的毛利率也從14.3%跌到了7.3%。透過調整後的毛利率表可以看出,京東不論是從規模還是賺錢的效率來看,都是要高於永輝的。但是二者一個作為純線下零售,一個作為純線上零售,實際並沒有網際網路賦能黨們誇張的那麼大!那麼永輝和京東這種調整是否有財務造假的嫌疑呢?當然是沒有構成財務造假,他們這種行為頂多就是“利潤粉飾”。利潤粉飾的本質是把企業的各種開銷進行不同的分類,比較老實的企業會把所有的開銷都放在成本里,這樣算出來的毛利率相對就低了,而懂得利潤粉飾的企業,會把不同的開銷歸置到不同的財務科目下面,開銷明顯看的出的就放在成本中,看起來比較隱蔽的就被直接放到了費用裡面。但是這種行為只能被認定是對開銷性質的調整,普通投資者只能質疑,但是指控不了企業造假。
這就像小孩子考試,數學試卷最後的附近題沒有做出了,一共只考了60分,等到他彙報成績的時候。如果他說滿分一百分附加題不算分,所以自己是及格了,你也不能說他分數造假,只能去質疑附加分到底該不該算在總分裡。所以近年來,很多暴雷的網際網路明星公司,暴雷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賺不到錢,而是因為透過利潤粉飾嚴重誇大了自己的賺錢能力。為了給投資人畫餅,這些企業的創始人特別喜歡講那句劉強東的經典名言:“我的公司現在不賺錢,但是我想讓他賺錢,他隨時賺錢!” 而想讓投資人相信你的話,財報裡的毛利率不高是不行的!
那麼,那些踏踏實實搞科研的企業,前期研發費用成本巨大,什麼時候能夠盈利都是未知數,更別提要把財報裡的毛利率變高了,投資人的錢都到了利潤粉飾的企業那裡去了,那這些老實搞科研的企業該怎麼辦呢?為了鼓勵企業積極創新,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各國的會計準則都通過了“研發費用資本化”,像最近處於風口浪尖的恆瑞醫藥就在上市公告中宣佈了研發費用資本化,這是自它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就是因為業績不及預期,二級市場不被資本看好導致股價大跌!恆瑞醫藥創新藥的研發往往需要投資幾億到幾十億的資金,而在研發成果出來之前,這方面肯定很難有收入的,怎樣才能讓財報的資料稍微好看一些呢?就是將研發費用30%-50%資本化,也就是說10個億的研發支出,將會有7-5個億被計作是成本,而另外的3-5個億則會被計作是無形資產,你也可以稱之為智慧財產權,類似於廠房裡生產裝置的機器是有價值的。一般情況下,無形資產是需要被攤銷的,假設攤銷的年限是5年,費用資本化是5億,那麼每年的攤銷額就是1個億,加上被計作成本的另外5個億,經過了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成本,從最開始的10個億降到了6個億,這樣就可以大大收窄了研發企業每年的虧損。但是研發費用資本化減輕的是當年的虧損壓力,無形資產在未來依然是要逐年攤銷的,所以研發企業也不能一直無休止地虧損下去。
不是硬科技的企業,可以透過利潤粉飾來畫餅講故事,怎麼講都不算是騙人,全看別人信不信。而那些硬科技的企業,一旦老實搞研發就註定了利潤不會好看,這個時候就需要政策的關懷和市場的包容。但是在資本市場上的水很深,難免有人把科技創新作為財富密碼!
因此,在我們投資一家企業之前,一定要學習好基本的金融知識,瞭解清楚企業的盈利點,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控制風險,並且如何去做投資決策!上一篇我們已經分享了看懂財務報表的營收,這一篇是介紹利潤,如果喜歡的朋友請加關注,下一篇我們會繼續介紹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