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次頒發諾貝爾醫學獎金以來,迄今已80年了,第一個獲得這項醫學獎金者,是德國微生物學家貝靈(1854~1917年),其主要成果是發明了白喉抗毒素。
貝靈1878年畢業於柏林威廉皇家學院醫科,在做過一段時間軍醫後,於1889年到郭霍傳染病研究所工作。
郭霍交給貝靈研究的課題是探索治療白喉的藥物。
貝靈在進行這項研究的過程中,把培養出的具有致病力的白喉菌液注射於小白鼠體內,使之發生白喉,然後注射碘劑。
結果,大部分白鼠被碘劑毒死,小部分死於白喉,只有少數逃過了這兩道關口而生存下來。
後來,他又給倖存的白鼠注射新鮮的白喉菌液,它們照常飲食,跑跳,並無白喉症狀。
幾天後,他再給這些倖存的白鼠注射加倍量的白喉菌液,它們依然如前,這使貝靈十分驚奇!
他想,小白鼠在白喉病癒後,其體內必定產生了某種能抵抗白喉的物質。
於是,他特從那些白喉病癒後的小白鼠身上抽出些血液,將其血清混和於新鮮而富於傳染性的白喉菌液裡,然後注射到一組未患過白喉的小白鼠體內;同時,他把不加免疫血清的同等劑量白喉菌液注射於另外一組未患過白喉的小白鼠體內作對照。
結果,後者感染白喉死亡,而前者卻安然無恙。因而證明白喉病癒後,血清中的確存在著抗白喉的物質。
由於小白鼠太小,所產生的免疫血清有限,貝靈改用羊的免疫血清,經動物試驗,證明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同樣具有治療白喉的功效。
1891年12月24日,貝靈第一次將他的新發明應用到臨床,被醫治者是一個白喉病危的小孩,他經注射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後得救,從而證實人類獲得了征服白喉的有力武器。
1895年,貝靈到馬爾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
由於臨床上對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貝靈後來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後又改用馬免疫血清。
由於貝靈發明白喉抗毒素的傑出成就,使得世界上不少兒童得以免除白喉的威脅,因此他在1901年獲得了首屆諾貝爾醫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