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的亞利桑那大學氣候系統中心(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Climate Systems Center)承擔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溫室氣體排放不減的情況下,北大西洋急流的位置最早可能在2060年移出自然變化的範圍,這可能導致大西洋兩岸的區域極端天氣更頻繁。
對於在北美和歐洲之間飛行的旅客來說,北大西洋急流是環繞北極的盛行西風帶。這些通常被稱為“極地急流”的高空風影響著北美東部和西歐的天氣和氣候,造成了這兩個地區每年降水和氣溫的變化幅度在10%到50%。然而,對於急流在過去是如何變化的,以及它在未來可能如何變化,目前此研究很少。研究小組從格陵蘭冰蓋的近50個地點收集了冰川冰芯樣本,以重建自18世紀以來北大西洋風的變化。研究表明,到目前為止,人類造成的變暖對中緯度大氣動力學的影響已成事實。儘管自然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北大西洋急流的位置,但持續的變暖可能會導致顯著偏離正常水平。預測在21世紀變暖情景下北大西洋急流將向北遷移。這種遷移可能會在幾十年內使急流發生顯著變化。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快報》2021年第20期,李恆吉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