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12月19日報道 美國《發現》月刊12月號發表題為《諾貝爾獎遺珠:這五人值得受到認可》的文章,文章介紹了5位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卻被諾貝爾獎委員會冷落的科學家。全文摘編如下:
截至2021年,全世界總共出現了90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但一直有人認為,還有一些人的研究足以獲得諾貝爾獎,但卻被忽視了。以下5位科學家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卻被諾貝爾獎委員會冷落。
羅薩琳德·富蘭克林
1952年,英國化學家羅薩琳德·富蘭克林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拍到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結構,為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奠定了基礎。但她對DNA研究領域的貢獻沒有受到表彰。她轉而研究脊髓灰質炎病毒,但遺憾的是,年僅37歲就死於卵巢癌。曾與她合作的阿倫·克盧格和約翰·芬奇把他們發表的論文用於紀念她——克盧格後來憑藉在病毒結構方面的研究獲得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
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製作了元素週期表。他發現,如果按原子量排序,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他在設計元素週期表時為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預留了一些空位。有趣的是,在他研究週期規律時,答案出現在了夢裡。他說:“我夢見一張表格,所有元素紛紛落入對應位置。醒來後,我馬上把它記在紙上。”雖然門捷列夫曾不止一次獲得諾獎提名,但終因缺少支援未能獲獎。然而,他的開創性工作無疑為元素髮現領域未來諾獎得主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莉澤·邁特納
核裂變技術讓人類得以製造核彈和建設核電站。而要讓裂變過程發生,就需要讓原子裂開。在莉澤·邁特納解釋如何誘發核裂變之前,物理學家一直認為這不可能。她還創造了“核裂變”一詞。她曾與同事、朋友奧托·哈恩緊密合作。後來,她被迫從德國逃往瑞典躲避納粹迫害,因為她是猶太后裔。但哈恩發表研究結果時沒有署上她的名字。哈恩獨自獲得了194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邁特納退休後移居英國劍橋,在89歲時去世。
喬納斯·索爾克
20世紀上半葉,脊髓灰質炎在美國是常見病,1952年病例達到近5.8萬例。由於脊髓灰質炎病毒會致人死亡和殘疾,人們對其十分恐懼。倖存者可能需要拄拐、坐輪椅,或使用鐵肺,有的人則會癱瘓。美國病毒學家喬納斯·索爾克利用滅活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創造了第一款脊髓灰質炎疫苗,這在當時是一個極具遠見的概念。他先在家人、志願者和自己身上做了試驗,隨後於1954年在100多萬名兒童身上做了試驗。次年公佈的結果表明疫苗有效。雖然索爾克的疫苗使脊髓灰質炎病例減少了大約95%,但他從未為此申請專利,他本人也沒有因發明疫苗而獲利。
阿爾伯特·沙茨
1943年,阿爾伯特·沙茨是美國拉特格斯大學的一名土壤學研究生。他在地下實驗室裡埋頭研究,發現了抗生素鏈黴素。這改變了抗生素的歷史,因為鏈黴素是第一種能有效治療結核病的方法。它對霍亂、傷寒和腺鼠疫等其他革蘭氏陰性傳染病也有治療效果。不幸的是,沙茨沒有得到應得的認可。他的導師、著名土壤微生物學家塞爾曼·瓦克斯曼獨享了所有榮譽。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