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校長
自古以來,幾乎人人都向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能力。
即便是身處房地產領域同樣也不例外。在十幾年前,有多少人因為看低房價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
同事小張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子。
09年時小張身居四線城市,有了與女朋友結婚的打算,孃家人要求小張必須有房。而當時的房價水平在3000元/平左右,一套98平三居室大約需要29.4萬元。
不過小張身邊的朋友卻對樓市存在“誤判”,他們勸說小張不要著急買房,後期房價肯定會跌。小張的領導也說,買房一定要謹慎,畢竟現在才剛剛工作,不妨先穩一穩,以後有的是機會。最終小張被遊說成功,決定三年之後再做打算。
可剛到2011年小張就後悔不已,小張所處城市房價三年時間一躍漲至7000元/平。當時小張已經有些力不從心,更困難的是,由於當時開發商炒房火熱,只允許全款購房。
二手房市場更是混亂不堪,原本100萬掛牌的房子,在“炒房熱”的熱潮下,掛牌價一度升至200萬,即便如此許多賣家也不願賣房。
由於小張當時聽信朋友們的“誤判”,最終使自己付出了代價。當初花30萬買房的人,如今房子已經升值至100萬,而自己手中的30萬存款卻依舊是30萬,只不過多出幾千元的利息而已,與鉅額的房產增值相比,近乎天壤之別。
現實中類似於小張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今國家針對樓市調控愈演愈烈,截止至今年7月底,國家針對樓市調控已經超過350次。在如今“三限”政策的強力監管下,再像以前“鑽空”買房的方法已經行不通。許多人不免會問,今後房價漲跌如何,還適不適合買房呢?
對此房價漲跌形勢已經基本清晰,2022年樓市不要再像小張朋友們這般“誤判”,國家已經表態。
關於房價漲跌的問題,其實住建部早已定調。2021年伊始,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曾在接受專訪中提到,未來樓市發展要以健康平穩為主,不斷構建並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與此同時,二手房市場也迎來大調整,定價權收歸國有預示著我國二手房市場即將掀開新篇章。在針對新房與二手房雙管齊下的作用下,相信二者對於穩房價與穩預期的目標很快就能實現。
其次是有關剛需買房的問題
許多網友在問,在三五年內剛需適不適合買房上車呢?
18年時央行委員樊綱曾提出買房“6個錢包”理論,即未來人們買房需要掏空家庭6個錢包才能夠實現。但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樊綱的觀點實則在建議大家啃老。
直到今年上半年樊綱才出面澄清,當時提出“6個錢包”的理論只是在陳述一種事實,現階段的年輕人在不借助家庭幫助的情況下憑藉一己之力買房幾乎成為不可能,透過藉助家庭的力量買房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
不過話又說回來,樊綱所提出的這一觀點從側面表明建議早買房,在筆者看來其實並非如此。
眾所周知,去年我國樓市迎來寒冬,進入2021年後房價有所回暖,在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已經受挫。各國紛紛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歐美各國“瘋狂印鈔”的同時,全球接近90%的國家房價紛紛迎來上漲。
所以從通脹保值方面來看,儘早買房的確無可厚非。到國內卻遠非國外能比,我國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全球輸入型通脹影響,但在三道紅線以及限貸令的雙重作用下,房地產行業並不能夠掀起多大風浪。所以對於剛需購房而言,理智是關鍵,早買晚買還要視自己的真實情況而定。
持有房產的長期問題
房產是否該長期持有,取決於其投資回報率如何,而投資回報率是由房價增值與租賃收益所決定的,同時還要將物價水平、折舊以及各種需要繳納的費用等考慮在內。
中泰證券專家李迅雷分析得出,目前我國房產的持有成本率普遍在9%左右,而在租金方面的收益率只有3%,所以對於預防人群而言,只能透過以租養貸的形式去對沖持有成本損耗,起到的也僅僅只是緩解作用。
不僅如此,如果後期房產稅與空置稅紛紛出臺,房產的持有成本仍將繼續增加。所以對於未來的購房者,僅有一套房產用於剛需自住足矣,不然多餘的房產就要額外繳納房產稅、空置稅等各種稅費。屆時人們可能“有心買房,無力還貸與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