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汽時代》是出自《這是我的戰爭》開發商11 bit studio之手的不太一樣的策略遊戲。這次的故事背景由南斯拉夫內戰轉變成蒸汽朋克風的英國,由被捲入戰火的平民變成災民領袖,雖然角色和世界觀都有所改變,但對人性的探討還是依舊有深度。
其中一個例子發生在遊戲中期,一個異地的災民來到玩家的城市,將暴風雪的慘況告訴了全城的人,而市民亦陷入了恐慌,有不少人決定要離開避難地回到倫敦,這時候,玩家可以有幾個選擇:建立警察部隊維持治安、建立教堂讓玩家有心靈依靠。對於兩個選項都嗤之以鼻的我兩邊也沒有選,結果倫敦幫的不滿越來越多,離開的聲音也日漸高漲,最終,有近一半人帶走了城市的資源回倫敦,失去勞動力的城市最終維持不了運作而崩壞。
吸收了這次經驗,我決定了第二輪選擇宗教來引導大家,希望讓市民可以用精神力跨過難關。然而,部分市民對宗教越來越依賴,剩下的因為看不過眼而加入了倫敦幫,最後人數較多的教徒開始了「魔女狩獵」,不是把倫敦幫成員拖出來毒打,就是對其進行思想改造,最後只剩下三個堅強的倫敦幫人誓死不屈,選擇離開。
送走了倫敦幫之後,城市中的所有人都已經成為了信徒。同時,也有不少外地人逃亡到我城。因為資源不足,我只好儘量為他們提供最基礎的生活條件,結果外地人對我所做的事心生不滿,希望得到同樣的待遇,而經歷過倫敦幫事件的教徒則是用同樣的手法對付難民。天氣越來越惡劣,難民們為了生活,開始偷走倉庫的庫存,為了應付難民的行為,一群有心的信徒提議我組織自衛隊,還有對被抓的難民公開處刑,沒有太多可行選擇的我最終答應了,而這也讓兩方的鬥爭變得更為嚴峻。
都市內部風起雲湧,而百年難得一遇的超強暴雪也恰巧來到了,難民的不滿已經接近頂點,偷食物搶資源的行為也變成了日常常態.在無可奈何之下,我選擇了頒佈一系列的政策,當中最重要的,是成立一個新宗教,信徒們將我奉為先知一樣的存在。最終,教團抓來了難民的首領,在那個如同城市心臟的熱能塔下將其處決。處決過後,所有的難民再也不敢發聲,用來表達不滿的紅色數值條歸零,而代表希望的藍色數值條變成了黑色,上面寫的早已經不是希望,而是盲目的信仰。
「人民希望的往往是最快的解決方法,但最快不代表最好。」這是遊戲新手教學時的一番話。對比起遊戲內那些不知所謂的新手提示,這的確是最能幫助玩家的一個,但問題是,這裡的最好是怎樣去定義?身為玩家,通關是我們的目標,只要可以讓我們通關的話,所有的選擇也是最好的。但假如我們跳出玩家的身份去看,這又是否最好的選擇?為了儘可能令更多人存活,建立起一個和邪教沒什麼差異的,狂信者的國度,這和暴君又有什麼分別?但如果像第一次玩的時候那樣,不選擇宗教也不選擇武力,最終還是會因為自己的「偽善」什麼都拯救不了。
無論如何,《冰汽時代》也是一隻好遊戲,好的地方不只是因為它的遊戲性,而是它帶出了很多不同的議題,衝擊著玩家價值觀。就如很多人談到村上春樹的時候會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挪威的森林」,每個玩家在遊戲中都會有不同的選擇,導致不一樣的結局。也許有人會享受那份至高無上的權力,也許有人只是無可選擇只好順應民意,也許有人會覺得只要活下去什麼都好說,也許有人寧願一起死也不希望走上剝奪別人自由和思考的路。
每一個人,每一次玩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正是《冰汽時代》的魅力所在。我不知道在現實之中什麼選擇是「最好」,但我相信「最好」的遊戲,就是像《冰汽時代》這樣:「只要有一百個玩家,就有一百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