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筆者常常在各種場合聽到不少人都在議論一個話題:今年棉花豐產豐收,某某人掙了幾十、上百萬元,比起我們這些城裡人差距太大了,這個差別已經不是算術級數的,而是幾何級數的了。
的確是這樣。今年承包幾百畝上千畝棉花的棉農都收入不菲。按照最普通最平均的產量和籽棉收購價格來算,一畝地產籽棉400公斤,收購價10.5元計算,一畝地產值在4000多元,拋去2000元的成本(這也是平均價格)還有2000元的純收入。那麼種地多的農戶收入是顯而易見的。這個咱們不扯。
按照城裡人(我們這裡)的平均工資每月6000元算,一年的收入也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也有部分人是有副業收入的,但畢竟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群。這樣一看,承包棉花在100畝以上的棉農收入還是遠遠超過城市上班族的。這一點不可質疑。
記得前幾年有農業經濟學家說:“大多數發達國家農民的收入都要高於城市居民。什麼時候農民收入高於城裡人,相對貧困人口主要集聚在城裡,而不是在農村,這個國家就差不多是現代化了。“
那麼,現在搞農業種植的棉農收入超過了城裡人,是不是我們已經實現現代化了呢?顯然不是的。為什麼呢?按照農業專家所說,要想穩步實現農民收入高於城裡人必須滿足下面四點,但是放眼全國,大部分地區還遠遠沒有實現。
第一點是真正減少農民。大量的農民進城之後融入工業化的大潮中,農民數量大大減少,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就可以種上相對多的土地。畢竟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才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現在關鍵是那些進城的農民不會再回來要地,在家種地的農民才有向土地要收入的決心。如果種田的農民整天擔心哪天地主回來把土地拿走,對土地的投入就會打折扣,當然也就影響從土地上獲取長期穩定收入的可能性。
這種情況現在在我們這裡已經顯現。我們這裡主要種植棉花,今年的好收成使得不少在外打工收入不咋樣的職工都想回來種地,因為種地多的棉農都是流轉的別人的地,每個人確權的只有40畝的身份地。所以大家都爭著種,就是不種也要抬高流轉費。再就是競拍的經營地,但經營地的成本都是高於身份地許多的。
再加上現在我們這裡規定職工退休就要休耕,地不能種了,這叫退地還水,可耕種的地就少了。另外,那些出去掙錢的職工每年還要回連隊履行義務,所以,種地的棉農在土地保有量方面是沒有變化的,今年有這麼多地,明年就說不上了,所以在收入穩定性方面還差一些,不可能保持長久持續的高收入。要讓我們這裡的職工退出職工隊伍不要地是很不現實的。
第二點是,農業機械化水平要高。這一點,我們這裡的確是實現了並且遠遠超過了內地很多農村。棉花種植從種到收和交售南北疆已經全部實現機械化了,帶有北斗導航的精量棉花播種機、打藥用無人機,100%的棉花機採模式等等,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原來承包100畝棉花需要好幾個人,現在一個人基本就搞定了,並且一個人管理幾百畝地也是輕輕鬆鬆,最主要的是大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才有可能從土地獲取更多的收入。
第三點是能夠在農村找到兼業機會。如果機械替代了人力對農田實行精耕細作,勞動力自然可以得到釋放,但農村勞動力又不能離開農村,因為土地的耕種畢竟還是要有人看管。這樣的情況下,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如果在農閒時能夠找到兼業的機會獲取工資性收入,日子就比城裡人好過。
我們這裡因為採棉機比較多,所以,很多人承包土地的時候在種好地的同時,秋天給人開採棉機,或者是開車拉運棉花,二個月也能掙個幾萬元,加上地裡的收入也是很可觀的。只不過這是有季節性的。
我們這裡周圍20公里範圍是有工廠企業的,但是職工上下班還是不方便,再加上這些企業用工需求也不是很大。大部分在家種田的職工由機械化替代勞動節省出來的時間還是找不到增收的就業機會。工業和農業在地域空間上是有嚴格區分的,在農村種田,在城裡上班,我們這裡已經成為一種固化的格式,農村人要做非農行業就得進城去做,所以如果不離開農村,田裡沒有活幹就只好閒著打牌吹牛。
第四點是要種得有特色。地種得精細除了耕作方法與過程的精細外,主要是對種地的產出要精打細算,因為最終的收入是靠產品賣出去才行。
對於這一點,我們這裡目前絕大多數人還是種植棉花為主,因為一是有國家補貼兜底,二是收入比較穩定,產量價格和銷售方面基本不用發愁,三是省事,全程機械化,用工少。四是棉花生產在我們這裡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職工種植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各個環節駕輕就熟,最主要的是新疆是重要的棉花生產區,棉花又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家家戶戶基本都種棉花,沒有種棉花的也是暫時倒倒茬。至於搞“一村一品”,特色經營,還沒有哪個地方搞出過名堂的。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這個詞用在這裡顯然是以偏概全的。新疆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是事實,但是能否持續高收入恐怕還要打個問號。再說也不能完全代表全國。
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能僅靠農業解決貧困問題並實現現代化的。目前全國農村人的收入要高於城裡人還真不太容易,所以農村目前仍然是貧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要從整體上實現農民收入趕超城市群體的收入,關鍵還是要搞好農村產業的創新發展,但這個任務就不是單個農民可以憑自己的力量能夠實現的了。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