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將過去,但農業依舊在緊張高速發展中,國家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援和宏觀調控,旨在讓農民享受更多的惠農補助。
那麼,2021年影響中國農業的大事件,你知道哪些呢?
1、糧食“18連豐”
2021年,因全球性的極端天氣增多,使得糧食生產遭受了很多不利因素影響,不少國家糧食減產,全球糧價普漲40%以上,特別是玉米、小麥漲幅最猛。
然而,中國糧食迎來了“18連豐”,2021年糧食產量多達13657億斤,相比上一年增多267億斤,漲幅為2%,可見糧食又迎來新豐收,這也是糧食接連7年處在1.3萬億斤以上。
今年3大主糧栽種面積為15.03億畝,同比增長3320萬畝,漲幅為2.3%,其中玉米、小麥栽種規模擴大,但稻穀種植規模同比下滑0.5%。大豆栽種面積為1.26億畝,減少2200萬畝,主要是收益偏低,農民種植熱情不高。
中國農業能夠實現“18連豐”,這還源於我國農業始終把控著18億畝耕地紅線,官方對耕地的“非農化”、“非糧化”管控力度大,使得糧食迎來豐收。
當然,官方也加大惠農補助的下發,2021年國家下發了1204.85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補助,從而減輕農民的種地成本,讓農民的種地熱情得以提升。
2、化肥把控力度大
今年的化肥漲幅可謂是非常之大,全球尿素漲幅超200%,而我國化肥價格也迎來猛漲。如山東地區,去年12月份,尿素價格為1800-1850元/噸,今年最高峰時化肥漲超3100元/噸,這一價格也是近10年來最高價。
按理說如今已是12月份,化肥價格應該走跌,但截止12月16日,尿素行情依舊在2440-2470元/噸,仍高出600元/噸。
其實,化肥價格上漲,主因是天然氣、煤炭、硫磺等原料上漲明顯,使得生產成本增加。早在今年上半年,官方就加大了對化肥的調控。
6月份時,因化肥價高,國務院下達了200億一次性補助,以減輕農民的種地壓力。
7月份時,官方先是約談化肥企業,緊接著又進行立案調查,對故意抬高價格、惜售的企業進行處罰,這才讓化肥價格緩慢下降。
12月份,官方又出臺2大政策,力保肥企產量增加,為來年春耕做準備,這才讓化肥價格緩慢下滑。
3、打響種業保衛戰
今年一號檔案中,國家就明確強調要打響種業保衛戰,建立種子庫,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展開種源技術攻關。
看似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可種子創新能力依舊不足,目前只是在小麥、水稻種子上頗有研究,反而蔬菜、畜牧等方面的種子創新較弱,靠進口或模仿,顯然這不利於種業的市場競爭。
據悉,我國3大主糧、大豆、土豆種子的市場份額為70%,反而水產業、果蔬業、畜禽業等種業發展薄弱。因此,國家也鼓勵“科企結合”,希望企業能夠引導種業的研究,以健全我國的種子庫,研究出更多優質種源。
4、生豬企業舉步維艱
國家對生豬產業的重視程度很高,給出多種福利政策,鼓勵人們養殖。但隨著市場的快速擴種,今年7月份時,生豬產能就恢復17年水平。
也正是產能恢復,結果養豬業陷入了深虧中,從今年1月份到10月初,養豬業一直處在下跌趨勢,豬價從36元/千克跌至10.29元/千克最低價,不少養豬企業陷入虧損中。
就拿溫氏來說,作為龍頭豬企,今年前3季度虧損了97.01億元,平均每月要虧上10億。而10月份保守虧損13億元,11月份豬價走高,但溫氏依舊虧了約2億元。也就是說,1-11月份,溫氏虧損超110億。
正邦也是如此,前3季度虧了76億元,10月份預計虧12.8億,11月份預計虧5億,這樣1-11月份預計虧93億元。
可以說,龍頭豬企日子均不好過,說白了還是產能恢復,豬價很難上漲,長期維持在8元大關。
5、農機購置
農業想要走現代化、集約化模式,那必然要加快機械化的程序,但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並不是太高,農耕機械化率為71%,距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2020年農機保有量為2.04億臺。
為了能減輕農民的購機壓力,國家推出了農機購置補助,今年補助金多達190億元,可大大減輕大家的購買成本。在農機補助的相關農具方面,也增加了畜禽、飼草料、生豬生產等方面的農機,以保證各大農業產業都能加快機械化程度。
6、農民網紅更新迭代
最近火了的張同學可謂是賺足了大家的眼球,他是農村人,影片是農村光棍的一天。農村網紅越來越多了,當然更新的也很快。還記得你最開始關注的那個網紅歡子嗎?也許你已經把他忘記了吧。農民也需要學學用自媒體手段來為自己謀利益了。
而今年北方雨水偏多,河南、山西均遭受暴雨影響,11月初不少地方大棚被積雪壓塌,這些均讓農業受到打擊。但有了農業保險後,農民的損失將大大減少。
今年即將過去,但國家的福利政策卻讓農民受益匪淺。農民朋友們,今年你們的收入增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