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接診的病人中,有一位特殊的小患者,七歲的宋妞妞,這麼小的孩子,得了什麼病,為什麼要扎針呢?
大約兩個多月前,宋妞妞時不時的出現了肚臍周圍疼痛,並逐漸加重,伴隨著腹痛的出現,妞妞也出現排便困難的症狀,大便硬結如羊屎,排便時腹痛更加劇烈,孩子都是爹媽的心頭肉,從孩子出現症狀的那天起,就不停的週轉於各家醫院,但折騰了兩個月,妞妞腹痛依舊,便秘依舊,各種檢查沒有明顯異常,各種治療方法未見任何效果,這可愁壞了孩子的爸爸媽媽,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媽媽帶著妞妞來到我們針灸八科。
在之前的博文分享中,筆者曾多次提到引起小兒功能性腹痛的一種特殊病因------脊柱源性病因,象宋妞妞這種沒有明顯器質性病因的腹痛,脊柱源性病因往往是我們診斷治療的一種重要思路。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支配腹腔臟器的神經叢包括:腹腔神經叢、腹主動脈叢、腹下叢,腹腔神經叢又稱太陽叢,是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分支,是最大的植物神經叢。腹腔神經叢是從胸5到12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所組成的內臟神經,分大、中、小三支,穿過橫膈,在腰椎體的前側方,再分許多細支,交織成網,與迷走神經相吻合,伴隨腹主動脈分支再組成肝叢、胃叢、脾叢、胰叢、腎叢、腸繫膜上叢等。傳導內臟痛覺的纖維,主要沿交感神經,經脊神經後根傳入脊髓,其中一些與內臟反射有密切關係的感覺纖維,則沿副交感神經傳至腦幹或脊髓骶段。在中樞內,內臟感覺神經一方面經中間神經元與內臟運動神經元聯絡,以完成內臟反射,或與軀體運動神經元聯絡,形成內臟-軀體反射,另一方面則可經過一定的傳導途徑,將興奮傳導至大腦皮質,形成內臟感覺。交感神經與脊神經透過交通支是相互聯絡的,脊柱椎周軟組織病變(如無菌性炎症、粘連、瘢痕、攣縮、卡壓等)、關節錯位椎體位移等,均可刺激相關神經引起腹腔臟器功能紊亂,器官內平滑肌痙攣,並透過內臟感覺神經纖維,傳導至大腦皮質,產生腹痛等感覺。小兒患者雖然很少有嚴重的脊柱器質性病變,但是脊柱小關節錯位、脊柱骨性組織與神經組織的不匹配、椎周軟組織的痙攣等因素,也可以刺激相關神經引起腹痛。
從中醫角度來看,結合舌脈(舌紅苔黃根略膩,脈弦滑)綜合分析,宋妞妞腑氣不利,陽明有熱,燥屎內結,當為其主要病機。診斷明確了,接下來的就是治療,其一、手法理順下胸段的脊柱小關節,排除脊柱源性因素對內臟相關神經的刺激;其二、中藥顆粒劑以麻子仁丸加減,治以清內熱、理氣機、通腑實;其三、毫針刺滑肉門、天樞、大橫、支溝、三陰交、太沖,隔日一次。宋妞妞還是很勇敢的,每次扎針都是微笑著一動不動,僅僅一個周的治療,孩子的腹痛基本緩解,也能排出成形的大便了,媽媽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有診斷,有治療,還要有分析,先看方劑。麻子仁丸首見於《傷寒論》第247條,原文中雲:“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方中有藥六味,分別是麻子仁、枳實、厚朴、大黃、杏仁、芍藥。臨床上但見燥熱內結,陰津虧少,腸道傳導失司之證,皆可以麻子仁丸加減以應之。方中枳實、厚朴、大黃便是小承氣湯的組成,大黃瀉熱通便,厚朴行氣散滿,枳實破氣消痞,諸藥合用,可以輕下熱結,除滿消痞;麻子仁性味甘平,質潤多脂,功能潤腸通便,杏仁上可肅肺氣,下可潤大腸;此處芍藥用白芍,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加量配甘草便是治療腹痛的另一經方------芍藥甘草湯。
再談針灸。支溝為三焦經之經穴,可宣通三焦氣機,三焦得通,津液下達,胃氣因和,腑氣自調;天樞為大腸之募穴,可疏通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傳導功能自復;大橫屬足太陰脾經穴,可理氣止痛、通腑導滯;太沖疏肝理氣,以助疏洩;三陰交滋陰增液,潤腸通便;滑肉門屬足陽明胃經,可理氣通經,為治腹痛之常用穴,滑肉門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減肥,他日再論。以上諸穴合用,則腑氣得通,腹痛得緩,腑熱得洩,大便得下。
只要你的孩子夠勇敢,腹痛便秘,就嘗試下針藥手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吧!
我是威海市中醫院針灸八科全科醫生宋國政,“中醫為主,西為我用”的全科思維,是我們科室的專業理念,“各類針具、手法、中藥、艾灸、理療相結合,身心一體化”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法,是我們的主要治療手段,“急慢性頭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痛風、脊柱源性疾病、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徵、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面癱、三叉神經痛、關節積液、足跟痛、腱鞘炎、網球肘、急慢性軟組織損傷”是我們針灸八科的重點十六大病種,“以療效為先,與中醫同行”,我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