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誰是兇手》的推文裡,我提了一嘴劇組亂搞物料。
看後臺留言,對這種問題感興趣的人還挺多,我今天來填個坑好了。
首先,還是簡單給大家覆盤一下當時的情況。
在《誰是兇手》劇集裡,有一段是小黑板前覆盤海舟案遇害者資訊。
結果,有列文虎克發現,裡面用到了宋茜、於和偉、王麗坤三人的照片。
這裡我得著重強調一下:
小黑板上的內容,是“受害者資訊”。
也就是說,劇組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拿幾位的照片扮了“死鬼”。
對了,用的還是於和偉跟王麗坤的八卦緋聞照,開錘影帝了屬於是。
事情雖然不大,但對當事人來說,確實挺膈應的。
在這也順便普及個冷知識:演員如果要扮演死人、子孫、丑角之類的角色,一般會多給一份錢。
萬一演遺照,還得單給紅包或者放紅鞭沖喜。
單給的這份錢,相當於裝孫子、捱罵、沾晦氣的精神損失費。
此次《誰是兇手》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就“弄死”幾位,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即便拋開迷信的說法,至少也可以證明一點:
劇方製作道具的時候,確實太湊合事兒了。
不過,像《誰是兇手》這樣亂放照片的,倒也不算孤例。
比如港劇《蝕日風暴》,就因為把趙本山的照片當遺照用,被各路網友噴了個痛快。
*可能鐵嶺的影響力到不了香港吧
此外,還有《假日暖洋洋》裡,有網友指出自己父母的結婚照,被劇組當了道具。
好巧不巧,那張照片又是劇中主角“英年早逝的父母”。
既然這種道具翻車的情況不少,那我乾脆跟大家好好聊聊,道具這檔子事。
說起來,如果按直覺,道具最基本的要求當然就是“真”。
但考慮到有《犬王》這種道德鬼才,我決定降低一格標準,基本要求應該是“貼合”跟“嚴謹”。
都說看片講究“沉浸式觀影”,道具能儘量貼合主旨,這肯定是大眾的基本需求。
以道具翻車重災區的近代戰爭片為例,武器和服裝緊貼時代就屬於剛需了。
什麼1912年滅亡的大清,裝備1944年才進入中國的布倫輕機槍;
新四軍用上了1947年定型的AK47……不對,是1956年定型的國產56衝。
這種假到離譜穿越行為,唯一能論證的就是道具師大腦含水量過高。
武器之外,服裝的問題也一樣。
髮膠能防彈的《雷霆蘸醬》,咱就不拿出來鞭屍了。
很多描寫解放戰爭的片子裡,國軍軍官一水兒的西服小翻領,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我查過相關資料,1946年開始,國軍軍官雖然陸續換裝了美式軍服,但款式清一色的立領。
國軍第一次換裝翻領,要等到1959年之後。
*論服裝,還是咱團長的正規
當然,戰爭片之所有會成為道具翻車重災區,可能在於觀眾能參考的資料太多,但橫店的軍火庫存貨太少。
一部分挨噴的作品,多少是因為客觀條件受限。
對於年代更久遠的古裝劇,和更現代的都市劇來說,對於道具“貼”的需求其實更高。
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例如《長安十二時辰》和《大秦帝國》第2、3部。
這些作品的道具組,都有根據史書做過考證、又花大價錢定製道具。
這時候,再加上演技和劇本加持,看起來就非常帶感。
反例呢,我就舉和《大秦帝國》2、3發生在同一歷史時段的《羋月傳》好了。
哦,別問我為什麼不講古偶,問就是它們爛到不配。
當年追劇的時候,我是奔著《甄嬛傳》原班人馬去的。
但一看到那些花裡胡哨的服化道,就讓我第一時間產生了棄坑的衝動。
當然,後續劇情也確實“對得起”道具組的造作,讓我光速棄坑了。
至於現代劇裡道具、佈景的選取,雷點就更多了。
先說點大家比較熟悉的,現在不少土偶職場劇,為了迎合……啊,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迎合什麼觀眾。
反正,他們都特別喜歡塑造初入職場、要錢沒有、要命不給的菜鳥打工人。
按理說,初入職場又客居他鄉,日子應該都不會好過吧。
不介,他們個個身穿名牌、起居豪宅、奢侈品擺滿桌臺、857說來就來。
你看這種道具設計,就屬於假的離譜。
畢竟,當真正經歷過無依無靠的觀眾,看到別人開局就送大house的橋段,別說共情了,不罵街就算是有文化修養。
對於像我這種喜歡挑刺的觀眾,其他的已經不重要了,先貼個“懸浮”標籤應該不為過吧。
當然,以上舉得這些例子,可能會有小夥伴說我是“結果導向”、是“本末倒置”。
把本子好、演技好,或者本子爛、演技爛全部歸功給道具。
那我再舉個更有意思的例子:
像我前幾天聊過的《家有兒女》,作為童年回憶,一直是我心目中情景喜劇的T0級別。
但是,自從我無意之中瞭解到“家學”,開始注意到劉星家的帝都四室兩廳、阿迪耐克、一頓飯吃六個菜、一支網球拍上千塊之後……
怎麼說呢,我的內心產生了一些變化。
我依舊認為,《家有兒女》就是T0級。
其演技、臺本、節奏都可以拿來當國產喜劇的標杆。
但實話實說,那些表現“沒錢”和“簡樸”的橋段,我著實有點沒眼看了。
畢竟,那套在15年前就價值差不多70w的房子,實在讓我齣戲。
相比之下,我覺得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冷門情景喜劇《成長別煩腦》,在道具場景佈置這塊,雖然比前者簡陋,卻更貼合現實一點。
例子先舉這麼多,來簡單做個總結。
老話說“始於顏值,陷於才華”。
如果你不是片裡某個演職人員的死忠,在劇情沒展開之前,道具就是一部片子的“顏值”。
或者說,道具就是一部影視劇的“皮相”。
很多時候,只看道具和場面,就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去分析一部片子的道具,完全可以看出作品的質感。
像我上面提到的幾個“一眼假”,這種就屬於亂來。
拍片子給個賊寒酸,或者賊浮誇的服化道,不客氣的說,除非做喜劇和純架空,否則爛片機率極高。
畢竟,道具都湊合事兒,在劇情邏輯這塊能考究到哪去,本身就挺存疑的。
同理,如果能在道具、場面玩了命的考究,或者玩了命的下猛料,拍出精品的機率也會更高。
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看,也比較符合大眾的直覺嘛。
願意在服化道下一番苦功,至少說明劇方能吃透劇本,也比較捨得花錢。
退一萬步說,只要下料夠足,大家起碼可以誇一句“場面值回票價”。
這個,咱們就可以參考近幾年的各種好萊塢爽片。
例如我以前寫過的《速9》,就同時具備了前文提到的“浮誇”和“寒酸”。
開著小破車飛出外太空,這已經不是道具場面是否貼合劇情,完全是在摩擦大眾的智商。
假如它能簡簡單單來點飛車爆炸+撒幣,我大概只會說它“俗”,不會罵它“爛”。
真這麼拍,那就叫“看片自帶推背感,這波不虧”,甚至忍不住想來一句“爺青回”。
可惜它拍了坨shit,屬於日常道具比較湊合,關鍵道具相當湊合,最後劇情極其扯淡的典範。
說到底,還是得迴歸本文的觀點。
即“道具,應該貼合劇情,還要嚴謹”。
像開篇談到的“遺像”問題,就是經典的不嚴謹。
找工作人員拍幾張就能解決的東西,劇組卻選擇了糊弄事兒。
這一糊弄,本來無關緊要東西,就成了大雷,搞不好要炸死自己。
而對於更多創作者來說,寫本子和選演員之外,怎麼做好道具和場面,也該是堂必修課。
即便節奏飛快的作品,劇情也要講起承轉合,要花點時間才能展開。
但道具和場面這種東西,觀眾一眼就能看到。
片方真在道具這塊不講究,那隻能說是別怪觀眾不將就了。
得,今天先聊到這吧。
話說最近好片都讓我盤了個七七八八,著實有點庫存告急。
大家有啥想看的片子,或者什麼想聊的影視話題,不妨發評論區順便點個贊,咱們到時候挨個聊。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阿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