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期,世界風雲變幻,我國在外交方面接連取得重大突破。隨著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以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國內外事活動也隨著外交戰線的擴充套件而愈加頻繁,此外,還有大量外國遊客慕名前往中國參觀遊覽,到首都北京的尤其多。
然而,當年不比現在,現在的北京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高檔酒店比比皆是,當時的北京外事接待能力比較一般,整個北京能夠接待外國友人的酒店只有北京飯店。然而,外國客人太多了,需求遠大於供給,有一陣子北京飯店的入住率甚至超過100%,有些客房一天內要接待兩批客人,擴建只有五層的北京飯店東樓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北京飯店擴建報告很快就遞到了周總理的案頭,總理圈閱之後,就破土動工,開始擴建,然而,沒過多久,正在工作的施工團隊突然收到指示,要求他們立即停工。原因是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局長汪東興發現情況不對,北京飯店的擴建已經影響到了中南海的安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汪東興究竟是發現了什麼不對,居然如此如臨大敵?後續結果又如何呢?
一切都還是要從頭說起。
自從,北京飯店擴建報告遞到周總理手中,他一直對這件事十分關注,畢竟外事接待酒店,代表著中國的對外形象,不能敷衍馬虎。為此,他對擴建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擴建後的北京飯店,客房必須要從之前350多間增加到1000間以上,要能夠同時滿足2000人的飲食起居、社交活動以及外事談判。
對於周總理的指示,負責擴建事宜的北京飯店軍管會宋主任不敢有絲毫懈怠,他連忙找到了北京建築設計院的張鎛及其弟子成蘭德,傳達了周總理的指示並請他們負責設計工作,張鎛很高興的就答應了下來。
在這之後,張鎛帶著幾名弟子開始設計擴建方案,期間他不幸患病,但強撐病體還是拿出了20個設計方案,提交給了軍管會。
方案提交上去後,周總理一一過目,並專門召開了會議,讓大家討論選取方案。最終經過商討,大家一致選定了第20號方案。為了讓大家能有更直觀的感受,會後周總理指示有關部門對20號方案進行嚴密的推敲,並做出一個模型來。
當模型做出來後,周總理指示就放置在北京飯店內,供大家提意見。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有一天看到了這個模型,他提出一些不同意見,他認為新擴建的北京飯店東樓只有14層,50米高,這樣對土地的利用率不夠高效,北京本來土地資源就緊張,如果未來客房再一次不夠用,還要繼續擴建,浪費更多財力、物力、人力,不如一次性建高一點。當時,李先念掌管國家財政,他的話從經濟實用方面考量,確實很有道理。
於是大家一致決定棄用原方案,再重新做一個大高層設計。
然而,這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設計為後來的停工埋下了伏筆。
收到更改方案通知的張鎛,立馬開始設計新的方案,很快一個130米高的方案新鮮出爐,但李先念認真考慮後,認為100米左右最佳,張鎛根據指示,花了幾天時間,又做了一個100.25米的方案,幾位領導審閱透過之後,相關部門根據新方案,又製造了一個模型,這次大家看著模型都沒意見了,忍不住點頭。
一切準備就緒,1973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北京飯店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北京建工局長親自坐鎮。有國務院的重視,北京飯店的擴建工程相當矚目,施工隊自然也不敢鬆懈,工人們開足馬力,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新東樓幾乎是在以一週一層的速度在向上攀升,同時還保障了工程質量。1973年國慶前夕,北京飯店已經蓋到了13層,照這個速度下去,再有半年時間,北京飯店擴建工程就可以整體竣工了。
然而,就在施工隊在建造14層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汪東興在某一天巡視中南海安保工作時,抬起頭居然看到了正在施工中的北京飯店,更要緊的是他清晰地看到了施工的工人。就連工人舉手投足的動作,他也能看個大概,至少完全明白工人在做什麼。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北京飯店高層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南海的一舉一動,甚至都不需要使用望遠鏡。
之前北京飯店只有5層,雖然距離中南海不遠,但相互之間根本看不見,然而現在北京飯店的高度已經攀升到了第14層,並且竣工後會更高,到時候站在北京飯店的高層,整個北京的遠景近景盡收眼底,中南海還有什麼保密可言。而且北京飯店招待的多數還是外國人,這不是方便人家獲取領導人情報嗎?想到這裡,汪東興不寒而慄。
隨後,汪東興趕緊將自己的發現告知了中央警備團政委楊德中,楊德中聽完也是驚出一身冷汗,真要建成大樓,中南海必然會受到威脅。楊德中馬不停蹄地將情況彙報給了周總理。
周總理得知情況後,自己試驗了一番,果然可以清晰地從中南海看到北京飯店的施工燈火。
他隨即指示楊德中親往北京飯店觀察一下,10月29日,楊德中突然來到北京飯店,並乘坐電梯到達了已經建好的第14層,透過一番觀察,他確認了汪東興不是杞人憂天,在這裡中南海可以說是盡收眼底。
他立刻命令施工隊停工,並告知了專案負責人一個訊息,周總理在夜間從中南海看到了工地的燈火,感覺新東樓的高度已經影響到了中南海安全,暫時停工。
在場的負責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涼氣,影響中南海的安全,那可是天大的事故,一時間,眾人都憂心忡忡,楊德中在一旁看得明白,立刻安慰大家,表示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們,只是工程必須要暫時停下,大家回去集思廣益想想事情怎麼解決。
此時,周總理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為此,他還多次召開會議請大家商討解決辦法。在一次會議上,有人提出,將故宮的午門提高,人為製造一個屏障,遮擋來自北京飯店的視線,但這個建議被周總理直接否決了,一來,這麼做是破壞文物,二來,製造一個如此醒目的屏障,無疑不是在告訴別人,這裡有問題,完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會開了一場又一場,一個又一個提議被否決,解決方案遲遲定不下來。見始終沒有一個章程,楊德中出於對中南海安全的考慮,建議直接將新東樓10層以上部分全部拆除,因為在十層以下看向中南海,有樹木遮擋,視線還比較模糊,而十層以上,就完全是毫無遮蔽了。
如果這樣做,中南海的安全自然是萬無一失,但10層以上的部分全部拆除,太浪費了,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搞一個不倫不類怎麼能行呢,最後這個建議也被周總理否決了。
此時周總理的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對於中南海的安全問題,他也有了頭緒。當天晚上,他召見了新東樓工程的主要設計人員,商討具體改造方案。
午夜12點,張鎛等人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見到了忙碌一天的周總理,自修建人民大會堂時見過一面,張鎛已經十四年沒有見過周總理了,這次有機會相見,他的內心也是十分激動。
周總理也沒有忘記張鎛,拉著他的手家長裡短半個小時,安慰好張鎛才步入正題。
周總理起身指著新東樓模型的第十層說,這裡已經看到中南海,雖然中間有一些遮擋物,但再高就擋不住了,在中南海看到這座高樓,我心裡很不安,方案已經討論一個星期了,不能再等了。新東樓只建到14層,10層以上的房間,不對外開放,另作他用,朝向中南海的窗戶全部都要遮起來。
這時,張鎛建議說,最好全部換成實心遮陽牆,擋住向西、北的視線。這樣一來不僅保障了中南海的安全,也不會造成浪費。
總理聽完深以為然,北京風沙大,西北風一吹,風沙漫天,眼睛都睜不開,全部換成實心牆,不僅可以防止中南海被窺探,還解決了西北風的問題,真實一舉兩得。
最後,張鎛又提出一個新問題,原計劃新東樓高100米,現在只蓋到了14層,高度僅僅只有原計劃的一半,如果還是採用最先設計的樓頂,會顯得太過突兀,不協調也不美觀。
對於這個問題,總理沉吟了片刻,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就是將原來的大屋頂改成小斜坡頂,這樣既美觀還有利於排水,人也上不去。不得不說,周總理雖然不懂建築,但他給出的建議,確實細緻入微。
方案討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具體施工了,大家也都鬆了口氣。
此時,時間也已經接近凌晨三點,大家連日操勞,臉上的疲憊已經掩飾不住,方案敲定後大家趁著月色,腳步虛浮地離開了人民大會堂。張鎛回到家後,並沒有休息,他還要繼續研究總理的佈置,而就在這時,他腦海裡突然蹦出來一個絕妙的主意。天亮後,他與昨夜開會的幾名同志一商量,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真好。
張鎛的主意就是在新東樓十層以上房間西側,採取實心遮陽牆的同時,再加一道雙保險,即在西華門修建一座30米高的屏風樓,完全遮擋住中南海與北京飯店之間的視線,這樣的話,新東樓就可以保持原計劃繼續建造。
他們花了幾天時間完善了這個方案,遞到了總理辦公室,周總理看完後非常滿意。在西華門修建一座30米高的屏風樓,對外稱是北京飯店的配樓,不僅安全上有了保障還不落人話柄。
再者,作為國家門面,僅僅14層的酒店在形象和實用性上都是遠遠不夠的。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周總理還是將原定的21層新東樓,改為18層。
既然周總理同意了這個方案,張鎛他們也是說幹就幹,又召集了一支施工隊開始在西華門動工,雙管齊下,兩邊同時開工。雖然方案已經確定,但總理依舊十分關注工程問題。有一天,他百忙之中還抽時間,親自來新東樓工地視察,工地上的電梯晃晃悠悠,看起來不太安全,但總理並不在意,直接上了電梯來到了高層檢視情況,看到一切都符合預期,這才放下心來。
周總理還趁機慰問了工地上的工人,激勵他們再接再厲,早日完工。當然,周總理也指示了,屏風樓不完工,新東樓不開業。不過新東樓也沒有等太久,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屏風樓很快就傲然佇立在西華門了。
1974年,北京飯店新東樓正式面向廣大客人開放,此時的它,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繁重外事需求,其美觀大方的形象,也與古色古香的屏風樓相映成輝,四十多年來一直都是北京的地標建築之一。它們所承載的歷史使命,也各自完成得很好,一個保護了中南海,另一個為中國外交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也許這就是時過境遷,北京高樓林立,大家最喜歡的還是新東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