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國人對於買房的態度,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情有獨鍾”。
歸納其原因,無非三點:1、在大多數國人的認知中,認為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才算擁有一個圓滿的家,正所謂“有房才有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更何況,現如今的房子早已經不僅僅是用來居住的場所,它還牢牢地和教育、婚姻、落戶,甚至是養老、醫療、財富等等社會行為掛鉤。
2、在過去二十多年間,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繁榮,房價也是“水漲船高”,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20年,全國的平均房價已經達到了9860元/平,須知,在1998年的時候,全國的平均房價還不足2000元/平,也就是說,從1998年“房改”以後到2020年,僅全國的平均房價就上漲了5倍左右。因此,在此期間,投資買房也被國人認為是“穩賺不賠”的存在。
3、長期以來,對於國人來說,安全可信賴的投資渠道過少,把錢存在銀行會慢慢貶值,買股票有風險,買基金也有風險,反觀房產,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價格持續上漲,而且城市化的發展使購房需求旺盛,因此,有錢就買房自然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選。
凡此種種,才會造成國人對於買房的“情有獨鍾”。但是,近年來,尤其是2020年以後,樓市調控持續收緊,房地產金融以及土地政策均開始有所限制,要知道,金融和土地可是房地產行業的“血液”,沒有了金融和土地的支撐,房價想要繼續保持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
經濟學家任澤平有一個著名的研究理論,叫作:房地產週期變化,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新生兒出生率連年降低,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也就是說,在人口方面我們國家已經不再有優勢。如果這個時候,樓市調控對金融和土地再有所限制,那麼,對於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來說,可謂是“四面受敵”。為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開始對買房有所擔憂,有的人認為,當下買房可能會“高位接盤”,得不償失;也有人認為,當下買房恰到好處,萬一以後房價繼續增長,豈不是又要增加購房成本?
總之,目前,該不該買房?已經成為一個爭議性的話題,如此一來,也讓那些有購房打算的家庭開始糾結,現在買房好?還是再等等?在筆者看來,當下的樓市重點就在於四個字“房住不炒”,也就是說,樓市調控是打擊炒房行為,而不是買房自住。
這樣來看,該不該買房也就不難理解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買房投資,現在,該適可而止了,但是,如果你是買房自住,那麼,按需購買,量力而行,這樣的選擇仍然是不會錯的。而且,我們要知道,樓市調控的目的是為了“穩樓市、穩房價”,而不是讓房價“大跌”!因為,房價“大跌”,既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也不符合當下國家的經濟轉型和發展,甚至,還會造成不可預估的經濟危機,所以,寄希望於房價會“大跌”的朋友,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前不久,有網友諮詢筆者:手握三十萬,縣城買房好還是理財好?為了給網友一個滿意的答覆,筆者特意請教了一位“內行人”:某房產線上平臺的特聘講師,這位內行人“這樣說”,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三十萬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可謂是一筆“鉅款”,很多農村家庭一輩子或許也攢不夠三十萬,所以,手握三十萬,無論是買房還是參與其它理財,都應該謹慎為上。其次,理財投資風險大,常見的理財投資包括股票、基金、期貨等,但是,這些理財投資只要是收益可觀,風險都相對比較大,一旦出現風險,普通家庭是無法承擔三十萬元損失的。最後,縣城的房產,長期來看,價格走低是大機率事件,但是,要長期來看非短期來看,而且,在樓市調控的影響下,大跌是不可能的,穩定下跌是大機率事件,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城市群以及都市圈以內的縣城或者是經濟發展速度快,有大量資源能源的縣城等等,這類縣城的房價仍然會非常“堅挺”,其堅挺程度不亞於二線城市。
所以,手握三十萬,縣城買房還是理財?筆者認為,兩者都不是最好的答案,最優選擇應該是有一定的存款(把錢存銀行應對風險),少量的投資理財(參與理財),其餘的進行買房。如果縣城買房和理財非要分出一個高低,那麼,建議縣城買房,畢竟,房子屬於不動產。對此,你怎麼看?
我是@跟著大川去看房,關注我,帶你走進地產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