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簡單說下日本的經濟發展情況。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歷了經濟快速發展時期,1985年的日本GDP還只有1.4萬億美元,到了1995年直接飆升到了5.55萬億美元,堪稱經濟奇蹟。
要知道當時美國全年的GDP也只有7.64萬億美元,日本大有以不到一半的人口規模超越美國坐上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寶座的趨勢。
不過,隨著日本央行激進多變的貨幣政策,房地產、股市泡沫被刺破後日本經濟經歷了硬著陸,GDP不僅沒有超越美國,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2020年日本的GDP再次跌破5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早已突破了20萬億美元。
最近,日本經濟又傳來了一個不太好的訊息,根據媒體披露,日本政府已經承認最近8年的GDP資料有注水情況。
GDP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企業和個人全年創造出的經濟價值總量,囊括了各行各業,所有公司以及個人的勞動經濟成果。
造假實際上是將不存在的經濟資料虛報至GDP之中,日本的注水行為從2012年就開始了。
虛報資料的部門為日本國土交通省,全日本的建築行業相關公司都歸這個部門管。按照規定,日本1.2萬家建築行業公司需要在每個月填制調查票,上面記錄了當月該公司接到的訂單金額。毫無疑問,這些資料是計算日本GDP的重要原始依據。
公司上報訂單資料給主管部門,這事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日本國土交通省的騷操作出了問題。
有時候部分建築業企業會錯過上報資料的時間,按理來說國土省應該在沒有及時上報的建築企業調查表中記錄“0”,但國土省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根據公司歷史資料預估了一個數字。
等到下個月公司上報的報表中記錄了兩個月累計獲得的訂單資料時日本國土省並不會將此前的預估資料消除,這樣一來不就出現了重複統計嗎?
這段文字可能說得有些複雜,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假設A公司沒有上報10月的銷售訂單金額資料,日本國土省記錄時並不會填“0”而是根據歷史記錄預估一個數字,比如預估了100億日元。
等到11月的時候A公司上報了兩個月的累計銷售訂單資料,比如兩個月一共獲得了210億日元的訂單。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日本國土省將上月的100億日元預期資料去除,A公司10-11月的總訂單資料為210億日元;但國土省並沒有這麼做,10月的100億日元預測資料繼續保留,這麼一來A公司2個月被記錄下來的累計訂單資料變成了310億日元。
很明顯重複計算了100億日元、或者說日本國土省為A公司多計算了100億日元的訂單額。
前文說過,國土省對建築行業的訂單資料是日本計算GDP的原始資料,重複統計的結果自然是部分根本就沒有被實際創造出來的財富進入了日本的GDP資料之中。
以前只聽過少數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為當地GDP注水的事情,主管一個國家的某個部門虛報資料倒真的是頭回聽說,而且這事還是發生在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身上,這就更加離奇了。
那麼為何會出現造假的資料呢?我認為無非兩個原因。
1.統計失誤
估計日本國土省是從2012年起改變了原來的統計方式的,對於未及時上報的資料先進行預測,等到上報後再作調整。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建築行業的興衰情況,不至於出現好幾個月的訂單資料被集中報到某一個月裡產生資料失真問題。
但在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並沒有履行規定流程,預測的資料應該被調整但沒有被去掉從而出現了重複計算,直到近期日本會計部門審計發現問題後這一統計工作上的失誤才被發覺。
2.故意為之
國土省的重複統計是從2012年開始發生的,那時正是安倍晉三剛當選日本首相的時候。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安倍經濟學吧?當時吹得可厲害了,號稱能夠改變日本經濟“失落的20年”的局面。
那麼是不是存在這種可能,為了讓安倍經濟學看上去發揮了作用,部分主管部門故意重複計算日本企業的銷售資料,這樣能夠提高日本的GDP數值從而體現安倍經濟學成功使日本經濟突破困局。
相比較來說我更加傾向於第二點,因為一個國家的主管部門連續8年出現這樣低階的統計錯誤實在讓人難以想象,為了經濟資料的好看故意為之比較符合邏輯。
事件被曝光後日本現任首相出面承認了GDP注水並進行了道歉,日本國土省也對2020年1月以後的資料進行了修正,不過前面幾年年的重複計算資料難道就算了嗎?
日本網友和在野黨人士顯然對這一處理結果不會滿意。
日本經濟近年來剛有從“失落的二十年”裡走出來的跡象,疫情給了日本經濟當頭一棒,現在又出現了GDP注水的事情。
對日本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麻煩,不僅表明了日本前幾年的實際經濟比資料體現出得更差,日本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財 您的支援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