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12月16日報道,路透社稱,德國軍艦“巴伐利亞”號於15日進入中國南海巡航,這是德國軍艦時隔19年再次進入這一地區,路透社認為“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也加入其他西方國家行列,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換言之,德國也加入了西方國家對華施壓的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軍艦進入南海“部署”的計劃是今年8月份就被公佈的,當時中國就很明顯感受到了它的敵意,有兩個證據:一是今年9月份,德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巴伐利亞號申請經過南海後停靠在上海,被中國拒絕;二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明確表示“德國軍艦部署南海就是為了炫耀武力製造爭端”。
對此,利刃想要說的是,“中國再也不是100年前的中國,八國聯軍湊齊了就一鍋燴了它”。
圖1 德國軍艦巴伐利亞號
說是這樣說,但現在美國其實也湊不夠八個國家了。百年前的八國聯軍分別是英、俄、日、美、法、德、意、奧,其中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堅定的盟友,義大利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已經成為殘廢國家,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剩下的五個國家倒確實都是跟著美國來南海鬧過事兒的,除了他們之外,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加入了陣營,這樣一共就組成了7個國家,成為當今世界上的反華先鋒和骨幹力量。
但是,這些國家中大多數國家都是象徵性的海軍力量,要麼是裝備太差,要麼是數量太少,如加拿大、德國,他們要真加入美國聯軍和中國在海上開戰,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累贅。英國、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這五個國家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這些國家中有四個和中國有仇:
中國和英國的仇恨主要來源於香港問題,核心是英國歸還香港後還想保有在香港的影響力,將香港半殖民地化,而我國的國安法將這一企圖粉碎,瓦解了英國在港代理人組織,所以英國就以收容暴徒、巡航南海、封殺華為等手段還擊。
中國和日本的仇恨源於侵華戰爭,日本當年並沒有被中國打服,現在日本也將中國視為東亞最大的地緣戰略對手,想要奪取地區主導權,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
中國和澳大利亞的仇恨,是疫情以來雙方多輪的貿易戰和輿論戰,澳大利亞更是仗著資源豐富,屢屢挑釁中國。
中國和美國的仇恨自然不必多說。
這五個國家都有相當強的海上軍事力量。美國海軍全世界第一毫無疑問。法國海軍規模相當於中國海軍的五分之一,英國海軍相當於六分之一,日本海上自衛隊相當於四分之一,澳大利亞海軍相當於十分之一,這些海上作戰力量加起來規模相當於中國海軍的70%,從規模上看,這些力量還是不容忽視的。另外,這幾個國家的武裝力量長期以來都執行北約建設標準,聯合作戰可以無縫銜接,不存在指揮和資訊流不暢通的問題。
圖2 八國聯軍現在成了七國聯軍
不過,即便這些武裝力量聯合起來,也不可能是解放軍的對手,因為各國都不能將海軍武裝力量100%運用到東亞戰場。對美國來說,在需要維持對伊朗、俄羅斯威脅的情況下,能夠將60%的海上力量、50%的空軍力量部署到東亞就已經是天花板了;對英國、法國而言,距離中國太遠、也沒有前沿支援基地,部署1艘航母到東亞就已經到達極限了;對澳大利亞而言,只能遠端搞搞掃雷、佈雷和巡邏,所以總的算下來,即便這7個國家一起出手,和中國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我國沿海幾十個軍用機場,隨隨便便就能部署幾十個殲擊、轟炸機旅,更何況我們還有裝備反艦彈道導彈的火箭軍,以及瘋狂“下餃子”的海軍。
圖3 解決臺灣問題是關鍵所在
其實美國很多智庫和決策機構也十分清楚,現在的東亞,解放軍的壓倒性優勢已經不可逆轉了,叫誰來都沒用,誰來都是送死。找小弟搞一些這樣的巡航活動,無非就是想在國際上爭取一些外交和宣傳話語權,顯示自己是“得道多助”。但對中國來說,這種面子我們從來也不在乎,因為我們非常清楚,利益只有在大炮射程範圍內,嘴炮永遠替代不了大炮。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多造飛機大炮軍艦壓壓驚,一步一個腳印地解決臺灣問題,不和美國人玩虛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拿下臺灣,中美博弈這局棋就全活了:
首先,日本在主要航路被中國卡住的情況下,必然會重新考慮中日關係,在美國明顯無法用武力保護自己的情況下,也會考慮將美國人從本土趕跑。這樣一來,整個東方世界,就可以組成一個儒家文化為主的新圈子,和西方文明展開分庭抗禮。
其次,美國和中國再談判任何國際話題,都失去了制約我國的理由,以往那種貿易戰、晶片戰、糧食戰,每次美國人想佔便宜就讓臺獨鬧事,換取談判桌上的砝碼的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我國主要的軍事力量可從東南沿海解放出來,真正走向海外,開啟向世界進軍的偉大征程,真正走向星辰大海,那個時候才是中國真正復興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