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明節那天,廣西大瑤山一位已故退休老漢的後人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無意中從自己父親的皮箱裡翻出了他生前珍藏的一本《立功證明書》。而這本原來大紅封面裝裱的證書雖然十分陳舊,扉頁也已經泛黃,但裡面的文字還是能夠看清晰的。
當時可以看到裡面詳盡地寫著:(老人)曾經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中南軍區武裝部隊,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他先後榮立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此時老人後代才得知,平時極其低調的老父親,原來身份並不僅是退伍轉業軍人,還是個為保護共和國領空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二等功臣,還因其所在部隊的卓越貢獻接受過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一般特地頒發證書主要是起鼓勵與表彰的作用,當然這個也不例外,它不僅勉勵老人一直保持發揚光榮的精神繼續努力下去,還可以憑此享受政府與部隊給他的一切優待與榮譽。只是前面他全做到的,而後面所說的“特權”他卻一直沒有討要,要不然他的家人也不會在他逝世8年後才得知他的輝煌過往。
一、17歲從軍保家衛國
這位老人名叫陳慶榮,1933年出生於廣西武宣縣東李村的一個商販家庭。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能夠頂半邊天的哥哥,而由於有哥哥幫助父親打理商鋪,所以陳慶榮平日還是比較滋潤的,一般只會幹些簡單的農活,空閒時間非常多。
既然閒著也是閒著,後來父親索性把他送進學校讀書,畢竟在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多學習一些文化總歸對未來有所幫助。而他雖然出生比較卑微,但家裡或多或少還是有幾分薄產的,供養一個讀書人很困難,但省吃儉用之下也並非不可能。
身在廣西,哪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候,這裡也沒有遭遇過太大的戰亂,因此陳慶榮從小到大生活的環境還算安詳,可是接受過一些思想教育的他,身上的報國之志卻並沒有就此泯滅。
1951年,新中國已建立近兩年,但是我們這個嶄新的政權依舊面臨著各種內、外部威脅,比如前線抗美援朝仍舊打得十分激烈,而後方不少偏遠地區也還有土匪為患。這不在這年的6月,陳慶榮老家廣西武宣縣剛清剿完土匪,便又開始著手為前線抗美援朝徵兵了。
一天,有位解放軍駐地軍官來到陳家鋪買東西,見到看店鋪的陳慶榮手裡捧著一本名叫《星星之火》的書在那聚精會神地看,軍官感到很驚訝,便隨口聊了幾句,卻意外發現他已經讀了5年書了,而這種“文憑”在當時那個地方與那個年紀可並不多見。
看到眼前這個十分精神的小夥子,駐地軍官覺得他是個好苗子,就象徵性地詢問他:“你願不願意當兵?”這一問簡直讓陳慶榮喜出望外,他當即爽快回應:“願意!”就這樣,17歲的陳慶榮為保家衛國,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在部隊,由於他讀過書有些文化,再加上性格聰慧,做事也比較認真,所以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廣西新兵團六連班長。而第二年又被調任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部隊第531團六連,擔任炮手。
當時解放軍大多數高射炮都是繳獲或者是從蘇聯進口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防空高炮部隊自然少得可憐,壓根無法對入侵飛機造成多大威脅,而這也就導致抗美援朝時期美軍戰機極其囂張,曾多次入侵我國東北領空。
這個大難題要如何解決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擴充高射炮部隊。但由於是剛剛建立不久,所以陳慶榮在加入高射炮連隊的時候,可謂是百廢待興,大家都沒有多少高炮操作經驗,一切都是從零基礎開始。
只是陳慶榮並沒有放棄,他白天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晚上溫習上課內容,就連上廁所的時候也總會捧著書本看。功夫不負有心人,靠著自身的努力,陳慶榮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了所有高炮操作的要素。
在逐漸地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後,陳慶榮開始參加部隊的戰鬥。任務是:觀測敵機,透過計算好敵機的飛行運動軌跡,給炮手鎖定攻擊目標。正是在他的幫助下,陳慶榮所在的高炮部隊曾連續打下幾架美軍戰機,而他個人也榮立了二等功。
二、臨危受命接受訓練
1955年,從軍四年的陳慶榮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升調到高炮539團擔任雷達班長。因為有他坐鎮,他指揮下的雷達班組戰士們曾多次出色完成指揮協調、應急應援、資源分配等工作,給予了美軍戰機沉重打擊。
可是在1956年的時候,我國的防空局勢又逐漸嚴峻起來,因為當年美國空軍最新研製的U2偵察機開始服役,這種飛機能在2萬多米高空不分晝夜執行任務(蘇聯最佳美格-17最高也僅有1.3萬米),如此高質的效能對於當時剛建立的新中國來講,和“神器”區別不大。
總之在兩萬米高度面前,炮兵們完全奈何不了這些“小傢伙”,一般見到只能束手無策,所以當時美國的U2偵察機簡直是猖狂至極,甚至曾進入我國大陸深遠腹地偵查絕密工程,給我國的國防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這個時候,已經於解放軍高射炮部隊中闖出一些名氣的陳慶榮出馬了——在1959年的1月,他被叫到解放軍空軍技術學院導彈營營長郭兆瑞的辦公室,並得到了一份中央命令。
即:解放軍將成立代號543的部隊,專門對付肆無忌憚入侵領空的U2偵察機。空軍學院也會相對應建立導彈訓練設施,並從全國各地的高射炮部隊抽調社會關係好,文化程度比較高,專業技術強的幹部進行培訓。而你作為高射炮部隊的雷達技術骨幹,軍委決定把你調來。
在當時,為對付美軍新型戰機,我們先從蘇聯軍工科研部門那裡購進並且配置了23部p-20三座標引導雷達技術,接著又簽署了《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讓蘇聯把當時效能屬於國際一流水平的薩姆-2地空導彈使用技術教給我們。
薩姆-2搭配上p-20三座標引導雷達技術,大致能夠對付U2偵察機,因此我們急切需要懂技術的人來把這些武器的最大效能發揮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空軍技術學院要把高射炮部隊骨幹人才,全部集中組建543部隊一起學習培訓的原因。
在接到這個命令後,陳慶榮欣然接受,之後第一時間來到中國空軍地空導彈兵第一營報道。而當時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則向前來報道的官兵說:“黨和人民把這樣尖端的武器交給你們,責任不輕啊!你們要儘快把蘇聯老大哥的尖端技術學過來。你們要絕對保密,連父母和老婆孩子都不能講。”
陳慶榮是帶著黨和人民的囑託而來的,所以這些話他聽得很仔細、也很清楚,而且這一記便是一輩子......
當時指導培訓的是一位來自蘇聯的導彈營副營長,陳慶榮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蘇聯專家所講授的專業知識掌握得非常牢靠,而且一有時間他還會主動找戰友們一起研究資料,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學習。雖然有時會因觀點不同,而鬧得面紅耳赤,但得到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因為大家的專業技術水準都提升得很快。
或許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戰士們的文化基礎薄弱是最大的問題。其實並不然,條件差才是最大的隱患,因為文化方面我們可以用勤奮來彌補,但條件在當時卻是無法改善的。
由於處在特殊年代,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比較緩慢,經濟水平也很低,所以哪怕543部隊是由中央直接組建的特殊秘密部隊,生活條件也仍舊很艱苦。當時有不少戰士甚至還沒有條件住進新營房,這就導致他們中還有不少人需要自己去砍樹枝,編草簾,在草地上搭帳篷睡覺。
——當然最困難的還是在夏天,因為在極其炎熱的天氣下,他們還需要頂著訓練車裡幾百個電子管發出的超過40度的高溫,去進行一系列訓練。
儘管條件並不好,但是卻沒有一個戰士訴過苦,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任務充滿了自豪感。他們都很清楚,如果543部隊可以儘快投入到實戰中,就可以極大降低U2偵察機對我們國防安全帶來的威脅,543部隊某種程度上來講將會是共和國的“空中之盾”。
之後廢寢忘食地學習培訓,也終究是讓陳慶榮一行人收穫了成績,而在親眼目睹了教學成果後,蘇軍導彈專家們也毫不吝嗇對這些戰士的讚美,他們說道:“中國官兵鑽得進,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尖端技術,這在防空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三、成功擊落美國U2偵察機
只是雖然理論過關了,但若是真要投入到實戰中卻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當時我國的薩姆-2地對空導彈數量有限,而我國的領土面積卻有960萬公里,這就促使我們沒有辦法形成多道密集攔截防護網。
這種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當時總參謀長羅瑞卿想了一個法子:將薩姆-2地對空導彈運上軍用火車,在敵機可能飛過的地方埋伏,“守株待兔”一般等著敵人的到來。
這辦法雖然太“死板”了,但的確有些效果,因為在1962年的一天,還真等來了一個機會,當時陳慶榮所在的導彈營部署發現:美國的一架U2偵察機在九江兩萬米上空,突然掉頭朝南昌直衝過來進入射擊圈。
圖片來源網路
陳慶榮所在部隊的營長迅速下達了攻擊命令,在短短20秒的時間內,他們連續發射了兩枚薩姆-2導彈,雖然第一枚導彈沒能命中目標,但是第二枚卻成功摧毀了這架U2偵察機。
看到這一幕後,陳慶榮以及戰友們都沸騰了,他們歡呼雀躍,相互擁抱。這絕對是歷史性的一個時刻,因為他們不僅取得了導彈營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戰果,還沉重打擊了美國的囂張氣焰,提升了中國在全世界上的聲譽。
當然這個成績,也全都是陳慶榮這些戰士們用自己畢生的努力換來的。據陳慶榮的妻子後來回憶:當時那段時間極其艱苦,自己在部隊也很難見到丈夫,不知道他具體在幹嘛?只知道他坐車拉著導彈到處跑,從江南到西北,從來沒有固定的地方。
時間來到1964年10月16日,我國的第一枚原子彈爆炸,這代表著我們成功打破了美蘇等國在核武器方面的壟斷。而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也讓美國極其忌憚,它又開始頻繁出動U2偵察機深入大陸腹地,尋找我國的核原料工廠所在地。
如果真讓這些美軍偵察機收集到相關資訊的話,那麼我們的“核秘密”將會洩露,而這毫無疑問會極大降低我國核武器的威懾力。所以陳慶榮所在部隊再一次接受命令,部署在核原料工廠附近,來應對美方的軍事偵查。
圖片來源網路
但這次美國的U2偵察機顯然有了經驗,它似乎預感到了來自地面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威脅,在我軍準備發射導彈前逃之夭夭了,這一度讓陳慶榮這些導彈兵們空忙活一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慶榮和戰友們吸取教訓,研究出了一種“近快戰法”,即:在敵機臨近上空時才打開制導雷達。這種方法將“開雷達到發射”控制在最短的時間內,幾乎把人的反應能力發揮到了極限,而這樣一來,敵人戰機自然沒有足夠的反應能力。
當時正是靠著這種“極限戰法”,在1962年到1968年這六年時間內,我國前後擊落了五架U2偵察機,而我們也自此成為世界上擊落U2偵察機最多的國家。當然能夠取得這般成就,作為導彈部隊核心之一的陳慶榮顯然是功不可沒的。
四、隱藏身份51年
1964年7月23日,因為其作出的突出貢獻,陳慶榮所在部隊集體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接見,並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合影留念,而這也是毛主席接見過的第一支整建制的部隊。
部隊獲得此次殊榮,陳慶榮作為骨幹成員之一,當然也有獎勵,當時他先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授予榮譽勳章兩枚,當然還包括各式各樣的榮譽證書。
圖片來源網路
1969年,陳慶榮離開心愛的軍營,帶著妻子從部隊轉業回到老家廣西武宣縣。但是這位曾經在“隱蔽戰線”上奮鬥的英雄卻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在退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老家的東鄉公社務農,為社會主義建設繼續添磚加瓦。
當時在老家人心中,這個話少、老實的退伍軍人絕對是最無私的那個。雖然自己的日子過得十分拮据,但看到所在的生產隊遭遇困難的時候,他卻十分主動地捐出了在部隊攢下的2000多元給隊裡買拖拉機。
他的無私和努力,上面都看在眼裡,所以後來他被調到宣武縣農機部門工作。其實作為一個有著一定文化素養,並且經歷過系統化訓練的解放軍老戰士,去農機部門工作仍是屈才。但陳慶榮卻沒有絲毫嫌棄,後來不僅當過農機安全監理站站長,還在附近的機械化裝置學校做過教員。
縣農機局局長曾評價:陳慶榮簡直是一個工作狂!而這也並不是開玩笑,作為修理農機的“小能手”,當時陳慶榮管理著縣裡一千多臺手扶拖拉機,不管哪裡、什麼時候發生交通事故,哪怕是三更半夜,他都會從床上爬起來趕到現場把事故處理好。
而這種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也讓他在1984年被評為柳州地區監理先進工作者。1988年,陳慶榮光榮退休。只是退休後的他也仍舊沒閒著,總是會找機會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宣揚愛國精神,直到2012年去世。
陳慶榮的一生都在奉獻,他本可以憑藉著自己光輝的過去向政府討要一些東西,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當時有多淡泊名利呢?不僅對獲得的功績從不誇耀,甚至連曾經在軍隊的有些生活細節都是閉口不談。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連他的女兒都不知道他曾幫助為國家打下U2偵察機的傳奇故事。如果不是51年後(從轉業到2020年發現相距51年)偶然從皮箱裡翻出了記載過往榮耀的《立功證明書》,恐怕她這一生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父親曾經是毛主席接見過的國家二等功臣。
其實陳慶榮的人生,是那個時代戰士們的縮影,他們那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即便成了老兵依舊想的是如何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做貢獻。如果沒有他們這些先輩們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現在新中國的繁榮富強,這些戰士們的精神應該永遠值得我們銘記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