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這段時間,我們這片土地飽受戰火摧殘,中國是個大國,是個文明古國,資源、財富和寶物太多,這讓那些強盜們很眼饞。
在這將近一百一十年的時間裡,它們或直接出兵,或在背後扶持其他勢力,對我們這片土地進行破壞和掠奪,讓中國人認識到沒有實力就沒資格談和平。
1949年新中國成立,經過無數中國人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們讓戰爭徹底在國土上消失了,再也沒有帝國主義的軍隊出現在我們的土地上,再也沒有一個不平等條約壓著中國人,中國人徹底解決了捱打的問題。
解決了“捱打”的問題,我們卻要面對“捱罵”的問題,前輩們為我們解決了“捱打”的問題,為了未來中國更加強大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解決“捱罵”的問題了。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捱罵”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清楚如何理解和看待所說的“捱罵”,“捱罵”是打了引號的,這裡所說的“捱罵”不同於兩個人爭吵時用惡毒的語言互相攻擊、指責。
而是一些國家透過輿論和文化這些軟的手段、“和平”的手段瓦解一個國家、搞亂一個國家,從而低成本地打敗一個國家,所以這個“罵”可比那個罵複雜的多。
某種程度上來說,“捱罵”的現象出現是一件好事。因為在有些希望中國崩潰的國家看來,已經無法用打的方式或者說是武力來打敗中國,所以只能用“罵”的方式打敗中國。
它們希望中國繼續像那一百年一樣積貧積弱,隨便被它們欺負。
也許有些人覺得“罵有什麼可怕的,不聽不就行了嗎?”這樣的想法是對於個人來講的,可是對於一個國家則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想想曾經的蘇聯就知道了,有些人以為蘇聯完全就是因為拼命發展重工業、軍工業,導致頭重腳輕而垮掉的。事實並非如此,有一個詞叫和平演變,美國正是用了這一手段使軍事上達到恐怖程度的蘇聯一夜衰落。
“罵”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內罵,一種是對外罵。
對內罵就是在一個國家的國內培養一些思想上親近西方且在文化上有影響力的人物,以反思者的姿態去“反思”自己祖國的社會各種不合理,宣傳只有學習西方才是出路。
這種打著“客觀理性”去罵,讓民眾對自己國家形成不滿情緒,讓民眾相信自己國家的一切都是黑的,都是錯的。
在今天這個時代某些國家開始利用網路,透過網路水軍鋪天蓋地地寫一些文章,潛移默化地改變一些人地把他們的觀點灌輸給一些缺乏判斷力的人。
文化思想的影響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他們不指望一天成功,而是讓你今天看到一些,明天看到一些,反反覆覆地把這個想法印在你的腦袋裡。
還有“罵”歷史,給一個國家的歷史潑髒水、給英雄人物潑髒水,“欲亡其國,先滅其史”。
當一個國家的人都不再相信自己的歷史是真實的,都不再相信英雄人物的偉大,後果將是無法挽回的。
對外罵就是在世界上“罵”,在世界上透過媒體、政客、學者、機構的影響力去汙衊一個國家。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明明是西方國家自己肆無忌憚地汙染這個世界,可是他們那些所謂的“科研機構”和媒體卻說汙染是因為中國人吃某種食物。
西方國家還會透過電影去罵,在電影中那些壞人的國籍設定為他們想罵的那個國家的國籍,該國的國民就會在世界人民心中不知不覺地產生了壞印象。
對於這樣的“罵”,不是你不聽就可以了,當世界各國的人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改變了對你這個國家以後,就會帶來一些非常實際的影響。
首先國際間的合作、貿易會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造成孤立。
其次當你的國民走出國門去看世界的時候,就會受到各種歧視,甚至產生暴力事件,最後就會像澳大利亞那樣。
儘管你沒傷害過它,儘管很多問題都與它毫無關係,儘管你是正義的、你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也會為了反對而反對地站在你的對立面,帶來輿論壓力。
在很多年前我們見過太多詆譭中國的言論,用《中日夏令營對比》說中國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用中國一時的落後說中國製度有問題,隨便拍到一處垃圾堆就批評中國人的素質“丟人都丟到國外去了”。
“中國人如何如何”成為了某些人嘴裡的口頭禪。
並且這些人編造了一個外國很美好的神話,“外國的月亮更圓”,在他們口中美國是民主的,英國是紳士的,德國是嚴謹的,日本是禮貌的,法國是浪漫的,北歐是幸福的,而中國人被扣上“髒、亂、差”的帽子。
這些“罵”曾一度讓一些外國人對中國產生了誤解,曾一度讓部分國人崇洋媚外,對自己的歷史產生了質疑,對我們能否超越西方國家成為強國失去了自信。
所以透過以上所說,我們必須意識到解決“捱罵”問題同樣重要,我們不能選擇逃避,這是我們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跨過去的一步。
如何解決“捱罵”問題
第一,努力讓自己的文化走出去。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國家,我們的文化具有包容性,也有獨特的魅力,這也是很多外國人真正瞭解中國文化後喜歡上中國文化的原因,甚至一些外國人因為自己會說幾句中文而感到高興。
不過我們文化走出去的還不夠,也許大家還記得網上出現過幾次英語這個學科地位的討論,外語我們必須要學這是我們與他國溝通的一種方式,可是我們不能永遠抱著“買不如租”的思想。
曾經帝國主義國家不惜用戰爭推行自己的語言,友好、熱愛和平的中國人當然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也不會像西方一樣搞文化殖民,但是讓中文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是必要的。
這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話語權,當越來越多的人能聽懂中文時,你的聲音才能傳播得更遠,你駁斥那些“罵”的話語才能被更多人接受。不然更多的人聽不懂你說的話,或者得到的資訊僅限於翻譯的水準,那麼你的聲音就會大打折扣。
中文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一個字往往就有很多故事、典故和含義,外語一大段話中文幾個字就解決了。中文有簡潔高效、邏輯性強等特點,如果更大程度走向世界,我們解決“捱罵”的問題就容易得多了。
第二,不斷提高綜合國力。
今天中國的國力如果一對一比較,世界上極少能有國家能與中國不相上下,即便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在一些方面也有不如中國的地方。可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罵”我們的不是某一個國家,而是曾經那群打我們的國家。
因此只有中國國力不斷髮展,才能讓它們不能肆無忌憚地“罵”中國,有些國家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它們需要中國的產品,需要中國的市場,需要和中國在方方面面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國力越強,可替代性就越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就越大,與各國間的合作就越深,當它們繼續組團“罵”中國的時候就會內部產生分歧。
第三,努力守住輿論陣地,增強自身話語權
世界上的國家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話語權和國力匹配的,比如說美國;
第二類是話語權高於國力的,比如跟在美國身後的歐美國家,它們雖然人少國小總體國力一般,可是坐上了美國的“戰車”,與美國一起“罵”中國,所以它們也得到了一些便利;
第三類就是話語權不如國力的,最典型就是我們中國,我們的國力雖然在世界上屬於數一數二的強國,但是我們的話語權還沒有這樣的地位。
要想守住輿論陣地提高話語權,首先我們要有很多有影響力的媒體和一大批有水平、立場堅定的媒體人,媒體不僅需要客觀報道新聞,還需要成為反擊那些“罵”的武器。
其次要發揮網路的作用,自網路出現以後極大地改變了資訊的不對稱,很多傳播多年抹黑中國的謠言被攻破。
讓人們看到所謂的“垮掉的一代”在救災防疫中表現得比任何一個國家的年輕人都好,讓人們看到西方也有很多人反科學、低素質……
曾經我們解決捱打問題是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解決“捱罵”的問題,同樣離不開每一位網友的參與。
在每次論戰中中國廣大網友成為了重要的力量,有的寫文章,有的做影片,有的畫漫畫,這些作品中有不少被世界各國的媒體和網友注意到,擊破了那些不實的言論,回擊了抹黑。
由於每個人的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的形式也不同,有的人喜歡看複雜的文章,有的喜歡看簡單直接的影片。
輿論上的“全民戰爭”是解決“捱罵”問題的關鍵,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來解決,是每個人,而不是一批人。
我們的網路環境正在慢慢變好,當年我們險些失去輿論陣地,又被重新奪了回來。可仍然不要輕視“捱罵”帶來的後果,老一輩中國人沒有把捱打的問題留給我們解決,我們更不能把捱罵的問題留給下一代中國人解決。
參考文獻
〔1〕中國應在這一代解決捱罵問題 搶回中華民族的話語權.2013.9.9.人民網
〔2〕《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作者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