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中的特色,成語世界展現了中國人豐富的文化遺存。許多成語典故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典故的主人公有怎樣的人生境遇。
今天,筆者便挑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向大家講述成語主人公的人生結局,以饗讀者。
第一個:毛遂自薦。
東周時期秦國進攻趙國,趙國的都城被圍得水洩不通,情況十萬火急。為了保住邯鄲,趙王將求援的重任交給貴族平原君。平原君在挑選隨從時,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毛遂竟站了出來,請求陪同平原君共同出使楚國。平原君看這小子貌不驚人,並未將他當回事,若非毛遂當眾放出豪言,平原君根本沒打算帶他去楚國。
平原君萬萬沒想到,擅長外交的自己竟在與楚王談判的過程中失利。所幸,那個湊數的毛遂及時站出來,拎著寶劍跑到楚王宮裡,向楚王闡明利害關係,終於讓楚王同意幫助趙國驅逐秦軍。
這起事件過後,毛遂便成了平原君門下的上等門客,享受著最好的待遇。次年,燕軍洶洶來襲,平原君覺得毛遂這小子有膽有謀,不如讓他統御趙軍抵抗外敵,於是便將毛遂推薦給了趙王,趙王當即賦予毛遂兵權。
不過,術業有專攻,毛遂是個難得的說客,卻不是個好將軍。昌都一戰,毛遂一敗塗地,顏面掃地。看著戰死的趙國將士,毛遂羞愧萬分,自盡身亡。
第二個:孔融讓梨。
這個成語的知名度恐怕是“成語界”裡最高的,幾乎所有幼兒德育中都會提到“孔融讓梨”的典故。當時讓梨的孔融僅有四歲,已經懂得謙讓是一種品德,知道將更好的東西讓給年長者。
後來,孔融躋身“建安七子”,成了曹操麾下的謀士。雖說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孫,但他的性格卻遠沒有孔聖人穩重。平日裡,孔融偶爾會做出些出格之舉,他的言行也經常得罪人,沒少給他的同事添堵。
曹操早就看孔融不順眼,想要除掉他。不過,孔融的名氣太大,在名士圈裡也有一定的號召力,若草率地將其殺掉,難免會造成不良影響。為了解決孔融,曹操不得不翻閱孔融所著的作品,從中挑毛病,羅織“文字獄”。功夫不負有心人,曹操終於從孔融的文字中找到一句“父子無恩,母子無愛”,這句話無疑是大逆不道的,曹操成功地找到殺掉孔融的藉口,將其以“敗倫亂禮”的罪名殺掉了。
平心而論,孔融除了言行失當頻繁得罪人之外,並沒有太大的過錯。他之所以死在曹操手中,還是因為曹操的心腸太狹小罷了。
第三個:聞雞起舞。
魏晉時期的名將祖逖出生時便頭角崢嶸,街坊鄰居都稱這小子將來能成就一番大業。年輕時的祖逖便心懷抱負,每次與鐵哥們劉琨談論起國家大事,總會滿懷義憤。為了磨練自己,早日報效國家,祖逖與鐵哥們劉琨相約,每天只要聽到雞叫就起床,操練武藝。兩人日復一日的鍛鍊身體,終於有機會報效國家,成了國之棟樑。
西晉滅亡後,祖逖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兼奮威將軍。他受到東晉皇帝指派,率大軍進行北伐,一舉收復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因為祖逖功高震主,遭到統治者的猜忌。
最終,祖逖被捲入東晉的政治鬥爭中,處處受人牽制。對於祖逖來說,人生最窩囊的就是無法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華,反而被自己人侷限在朝堂之上。沒過多久,祖逖便鬱鬱而終,東晉北伐大業以失敗告終。
第四個:投筆從戎。
班超出身書香門第,他的家族中都是驚才豔豔的天才人物。班超的父親班彪是個出色的史官,在史學領域有極深的造詣。兄長班固曾著有《漢書》,為後世史學界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材料。妹妹班昭也是當世罕見的才女。
在那個年代,史官收入微薄,所以班超家的條件並不是很好。為了貼補家用,年紀輕輕的班超來到官府,從事文職工作。抄抄寫寫的日子非常無聊,班超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昏暗。面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班超終於忍不住了,他索性丟掉了筆桿子,說道:“男子漢就應該像張騫一樣馳騁沙場,怎麼能在抄抄寫寫中虛度光陰呢?”
辭了工作的班超投身行伍,加入抗擊匈奴的事業中,後來又奉命前往西域與諸國展開交涉。在此後的三十年裡,班超平定了五十多個西域國家,為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貢獻。
第五個:懸樑刺股。
這個成語比較特殊,其典故出自兩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孫敬和蘇秦。
年輕時的孫敬和蘇秦都有夜讀的習慣,不過在熬夜看書的時候,難免會犯困打瞌睡,影響讀書效率。為了防止入睡,提振精神,兩人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方式與瞌睡蟲作鬥爭。孫敬用一根繩子綁住頭髮,將繩子的另一端拴在房樑上。只要打瞌睡低頭,頭皮便會被繩子扯痛,頭腦會瞬間清醒。相比於孫敬,蘇秦的法子更乾脆。只要一犯困,蘇秦就用錐子扎大腿。兩人的辦法百試百靈,讓他們獲取了比其他讀書人更高的讀書效率。
有付出,就有回報。孫敬最終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學者,在學術之路上越走越遠。蘇秦的人生比孫敬還精彩,在學有所成後蘇秦開始輾轉於諸侯之間,沒過幾年便成為諸國(除秦國外)聯盟的秘書長。由於蘇秦的存在妨礙了部分人的利益,後來蘇秦被齊國的刺客重傷。在彌留之際,蘇秦用最後的智慧揪出了兇手。他委託齊王,讓他下令將自己五馬分屍,並對外宣稱自己是燕國派來得奸細,重賞那位隱藏在暗處的殺手。這一計劃執行得非常順利,齊王成功地抓到兇手,為蘇秦報了仇。
不過,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蘇秦的確是燕國的奸細,他來到齊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耗齊國的實力。如果這種說法被證實,那麼蘇秦在齊國的故事堪稱一出精彩紛呈的“諜中諜”。
第六個:馬革裹屍。
馬援是漢光武帝時期的名將,深受光武帝的信任。外虜入侵之際,馬援受光武帝指派,前往邊境抵禦外敵,先後擊敗了匈奴、交趾,為大漢王朝的對外戰爭立下汗馬功勞。
班師回朝的馬援風光無限,親朋好友紛紛前往馬府向他道賀。在來賓之中,有個謀士孟翼與馬援的關係不錯。令馬援沒想到的是,孟翼與其他人一樣,說了不少虛假的客套話。馬援神色不悅,他覺得自己的功勞遠沒有眾人說得那般誇張,作為好朋友的孟翼應該說些居安思危的話讓自己警醒,而不是像大家一樣說漂亮的恭維話。於是,馬援對孟翼說道:“邊疆的局面還不穩定,如今的我還稱不上功成名就。況且,男子漢就應該死在戰場上,被馬皮包裹著還鄉下葬,這才是最風光的事。”
後來邊境告急,已年過六旬的馬援自告奮勇請纓出戰,為朝廷分憂解難。可惜的是,馬援的身體已耐不住舟車勞頓,病死在行軍的路上。不過,死在戰場上,正應了馬援當年的豪言,這位男子漢不枉此生!
第七個:舉案齊眉。
在以“孝廉”作為入仕標準的東漢王朝,有個以高尚情操聞名鄉里的名士梁鴻。作為一個極有可能舉孝廉入仕的“準官員”,很多人家都爭著搶著將女兒嫁給梁鴻,不過均遭到梁鴻的婉拒。梁鴻聽說,孟家有個“大齡剩女”,因為長相平平一直沒能嫁出去,此女曾說自己想要嫁給一個像梁鴻一樣品德高尚的人。梁鴻覺得孟氏看重的是自己的品格,而不是前途,覺得這個女人很賢惠,便去孟家下聘,迎娶了孟氏。
兩人成婚以後,一直過著平淡且幸福的日子,夫妻二人相敬如賓。當時的梁鴻不想入仕,為了躲避朝廷的徵召,梁鴻便來到皋伯通家做長工。每天梁鴻下班回家,孟氏都會將熱騰騰的飯菜端到梁鴻面前,將托盤高舉過眉。雖說兩人的日子清貧,但孟氏嚴守禮儀,一絲不苟。
皋伯通見一個長工的妻子竟有這麼高的素質,便對梁鴻留了個心眼。透過長時間觀察,皋伯通發現梁鴻並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個隱匿的高士。於是,皋伯通將梁鴻夫妻接入家中,併為他們提供衣食。
有了安身之處的梁鴻,利用這段時間著述,留下十幾部傳世之作。在梁鴻過世後,皋伯通將他厚葬。
從上述幾個典故主人公的人生境遇,我們能獲得不少感觸。其實,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不過是他們人生中的點滴罷了。相比於短暫的成語故事,典故主人公的人生更加精彩紛呈。不知各位讀者還知道哪些典故主人公的生平事蹟?不妨講出來與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中國成語大全》、《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