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被古生物學家譽為中生代的黃金時期。在這期間,恐龍佔領了陸地,成了地球真正的統治者,它們巨大的體型已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在距今1億52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由於大陸板塊的分離,海水淹沒了歐洲,這裡形成大片島嶼。雖然在隔離的海島環境中,恐龍的體型很受限制,但叢林中的一些古靈精怪的小傢伙,已經不滿足於陸地上的生活,它們把目光轉向了遼闊的天空。
幾隻喙嘴翼龍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它們翼下的藍色淺海,以後將成為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採石場。一隻喙嘴翼龍低下頭,目光鎖定了幾條漂浮在海面上的小魚。只見它快速降低飛行高度,在貼近海面的瞬間用滿嘴是尖牙的長嘴咬住一條魚。進攻得手後,喙嘴翼龍繼續向前飛行,它很快就來到了一座海島的上方,剛才的蔚藍色現在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植物綠。
正當這隻喙嘴翼龍享受美味的時候,另一隻喙嘴翼龍突然從高空俯衝下來,要搶奪它的食物!兩隻喙嘴翼龍在空中追逐打鬥起來,那條小魚從喙嘴翼龍的嘴中滑落,徑直墜入了叢林中。小魚在墜落的過程中,身體不停地碰到樹木的枝葉,最後才掉到地面上。一連串的響聲驚動了樹上一隻體長0.5米的始祖鳥,它看到地面上活蹦亂跳的小魚卻沒有理會。
在侏羅紀時期的歐洲,始祖鳥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它的外形很像鳥,卻長著極長的尾巴和尖利的牙齒。始祖鳥的身上覆蓋著透著金屬光澤的黑色羽毛,其間還有很多白色的條紋,色彩不鮮豔的暗色調外衣,可以幫助它與周圍的環境完美的融為一體。現在始祖鳥在耐心地等待著,因為它知道小魚會引來別的獵物。
正如始祖鳥預料的那樣,一隻細長的巴伐利亞蜥從地面上的一片蕨類植物中專鑽了出來,他幾乎是衝到小魚面前。與只有0.2米長的巴伐利亞蜥相比,魚的體型並不小,它用身體壓住小魚不讓小魚掙扎。對於樹上的始祖鳥來說,這可是出擊的最佳時刻,只見它展開翅膀俯衝而下。
巴伐利亞蜥根本沒注意到,頭頂有個黑色的物體正在向自己逼近,當它察覺到危險時為時已晚。從天而降的始祖鳥踩住巴伐利亞蜥,用牙齒迅猛地攻擊對方的腦袋和脖子。巴伐利亞蜥毫無還手之力,它只扭動了幾下身體就放棄了。輕鬆完成獵殺的始祖鳥,用腳上的鉤爪勾住了巴伐利亞蜥的屍體,然後拍動翅膀奮力向頭頂的樹枝飛去。雖然始祖鳥的身體及羽毛結構,無法支撐它像今天的鳥類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飛行,但是做短距離的滑翔和飛行還是可以的。
把巴伐利亞蜥的屍體藏在樹枝上後,始祖鳥又回到地面——那條小魚也不能浪費呦。不過另一隻動物也盯上了這條小魚,那就是遠遠走來的美頜龍。美頜龍是身體身材細長的恐龍,體長約1米,體重2千克,屬於奔跑迅速的肉食性恐龍。美頜龍的出現讓始祖鳥緊張起來,它知道這傢伙不好惹,就放棄小魚果斷地飛回到樹枝上。
站在樹枝上的始祖鳥看著美頜龍慢慢走來,並叼走了小魚。始祖鳥雖丟了小魚,但還可以吃巴伐利亞蜥,所以很滿足。它用翅膀中露出的爪子撓了撓脖子上的羽毛,然後抬頭透過樹葉間的縫隙望向碧藍的天空。作為天空的新一代挑戰者,它們必將在生命進化史上留下自己不尋常的足跡。
始祖鳥不是鳥
始祖鳥學名“Archaeopteryx”,意思是“最早的羽毛”,因為它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的長有羽毛的動物。始祖鳥的化石發現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了11具化石,其中包括很多完整精美的骨骼標本。始祖鳥的發現在古生物發現和生物進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它的第一具化石是在達爾文的鉅著《物種起源》發表兩年後的1862年發現的,被認為是支援達爾文觀點的最有力證據。
在始祖鳥被發現之後的一個多世紀裡,古生物學家一直把始祖鳥當成是鳥類的始祖來研究,最新的研究卻顯示,始祖鳥可能並不屬於鳥類。
科學家之所以一開始把始祖鳥當成一種原始鳥類,是因為它具有與今天鳥類一樣的真正的飛羽、由羽毛組成的翅膀和鳥類特有的叉骨;但是同時始祖鳥的身上又有許多恐龍的特徵,包括嘴中長有細小的牙齒、背後長有長長的骨質尾巴、腳上具有彎鉤爪的第二趾和類似恐龍的盆骨結構等。美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奧斯特倫母曾經指出,始祖鳥與馳龍、恐龍非常相似。經過多年的研究與爭論,古生物學家目前把始祖鳥歸入了恐龍家族下的獸腳亞目中,也就是說,始祖鳥實際上是一種恐龍,而不是通常大家印象中的原始鳥類。
始祖鳥可能是第一種會飛恐龍,它的後代將會繼續努力並最終展翅高飛。雖然始祖鳥挑戰天空的努力失敗了,但是它卻有著不錯的飛行能力。古生物學家透過測量發現,始祖鳥的翅膀面積較大,這能夠為它提供更靈活的轉向能力,特別是在茂密的樹林中;根據始祖鳥的骨骼和肌肉結構,古生物學家判斷它更喜歡滬滑翔,而不是拍打翅膀飛行;最後,對始祖鳥的頭骨進行X光掃描之後,古生物學家確定,始祖鳥有與今天鳥類相似的內耳結構,而這個結構可以提供飛行所需的敏銳聽覺、平衡、空間感和調控能力。
始祖鳥的世界
始祖鳥生存於距今1億5500萬年前至1億5000萬年前中生代的侏羅紀晚期,它們生存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今天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地區。在始祖鳥生存的世界中,它們不是強大的掠食者,它們的地位類似於今天森林中的貓頭鷹,主要以小型的蜥蜴、魚類和昆蟲為食。根據始祖鳥的一雙長腿可以判斷,它們在陸地上有快速奔跑的能力,所以始祖鳥大部分時候可能都待在陸地上。
與今天德國南部的黑深林和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風景不同,在侏羅紀時期,這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侏羅紀晚期,北美大陸與歐洲大陸的分離速度加快,當大陸之間出現裂縫的時候,海水倒灌進來,淹沒了原來的陸地,最後歐洲變成了海平面以上的眾多島嶼。侏羅紀晚期的歐洲比今天更靠近赤道,氣候屬於半乾旱的亞熱帶氣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比較乾燥。
始祖鳥主要生活在一些面積比較小的島嶼的河口三角洲上,這些三角洲生長著低矮的植物,其中包括蘇鐵和松柏類的植物。低矮的植物為始祖鳥提供了庇護所和覓食地。雖然生存環境常年乾旱,但是始祖鳥依然能夠找到足夠的食物,所以它們的家族非常繁盛。始祖鳥所在的世界充滿生機,這裡還生活著美頜龍,似松鼠龍、喙嘴翼龍和翼手龍等很多現在看來很著名的古生物。
在始祖鳥生活的侏羅紀之後,中生代將進入白堊紀,地球上的生命將繼續繁衍生息。恐龍將續寫輝煌,進化出許多大名鼎鼎的種類。而一小群恐龍將拍打著長滿羽毛的翅膀飛上藍天變成鳥型別實現始祖鳥未完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