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地球上的生命中,人類是非常獨特的,因為據現在的科學認知,地球上只有人類是唯一進化出更高智慧的生物,人類會穿衣服、做飯、還發明瞭智慧手機,能為手機設定密碼,當用戶忘記密碼時,手機會將使用者拒之門外……所有這些,無不代表了在地球上的人類智慧的偉大,也代表了這是唯一性的。
但是如果人類突然滅絕了呢?還有什麼其他的動物會進化出智慧和技能來創造像我們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社會?
有了現代基因測序技術和我們對進化的理解,人類開始擅長做很多有關發展和進化的短期或長期分析預測。例如,我們可以預測,如果人類明天突然滅絕,氣候變化將繼續驅使許多物種為了生存而走向適應乾旱的進化,以求得自身的生存。那些只適應寒冷的物種或許就沒那麼好過了,它們也將為求得生存繼續掙扎,但氣候的變化或許來的比它們的適應力更快,這意味著,在人類消失後的幾千年裡,北極熊和企鵝不太可能繁衍生息。
地質學家、科學作家、投機性著作《人類之後:未來的動物學》的作者道格·狄克遜曾發文認為,融合的理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趨同是一種進化過程,透過這種過程,兩個不相關的生物最終會發展出相似的特徵,以便在特定的環境中取得生存或填補特定的生態位。
狄克遜認為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魚的形狀。魚有著魚雷式的光滑身體和穩定的鰭,最適合在水中生活。但不可思議的是海豚也進化出了非常相似的身體結構,與魚不同的是,它們卻是屬於熱血的、呼吸空氣的哺乳動物,它們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進化背景。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使人類特別擅長建築和空間推理的一個特徵是人類進化出了靈巧的手。如果要扮演與人類相同的生態角色,也具備可以建設城市和改變自身的環境,那麼取代人類的那個物種將需要發展類似的能力來控制物體。科學家你認為,要實現這一點,它們需要對生的拇指,或者至少有跟拇指差不多的身體結構。
其他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它們是人類現存的近親,它們已經有了可對生的拇指,可以用來在野外製造工具。如果人類滅絕,這些原始人可能會取代人類,就像《人猿星球》一樣。這種物種重疊是有先例的,根據2021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在最近的4萬年前的冰河時代,人類的物種比聰明的尼安德特人活得更長。也就是說,其他類人猿可能需要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的進化才能發展出創造和使用複雜的、類似人類的工具的能力。《生活科學》雜誌此前報道稱,現代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曾生活在大約700萬年前。
但是任何足以毀滅人類的災難也有可能毀滅黑猩猩,這就留下了另一種可以使用工具來填補人類的空缺候選者:鳥類。
當66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滅絕時,哺乳動物崛起填補了許多空缺的生態位。如果人類消失了,鳥類,據證也是唯一倖存的恐龍,可能會取代人類的角色,成為最聰明、最靈巧的陸地動物。根據2020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鳥類的智力甚至可以與黑猩猩相匹敵,比如烏鴉和渡鴉。根據2002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著名研究,一些鳥類可以用它們靈巧的腳和喙把鐵絲做成鉤子。與此同時,經過訓練的非洲灰鸚鵡可以學會100多個單詞,還能做簡單的數學運算,包括理解“零”的概念,這確實說明了鳥的能力有些不可思議。
鳥類可以成群結隊的聚集在一起,有一些鳥類,如,甚至會建立公共的築巢地點。根據發表在《生態學與進化前沿》雜誌上的研究,善於交際的織布谷巢幾十年來一直被鳥類居住。這些樹棲住宅看起來雖然不可能像人類的大都市,但這也是一種智慧意識的體現。
除了某些鳥類,還有另一種動物,它們非常擅長用四肢操控物體,而且它們共有8個肢體。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萊斯布里奇大學的頭足類動物智力研究員詹妮弗·馬瑟認為,由於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自身行為的就是智力。按照這個標準,章魚可能是地球上最聰明的非人類動物。根據發表在《生物通報》上的2020年的一項研究,它們可以學會區分真實和虛擬的物體,根據某些研究,它們甚至可以透過清除巢穴裡不需要的藻類,並用貝殼堵住入口,來設計它們的生活環境。它們甚至以某種形式生活在社群中,正如在澳大利亞發現的“章魚的亞特蘭蒂斯”所描述的那樣,它們建立了自己的城市。
但是,短時間內章魚將很難適應陸地上的生活。脊椎動物的血細胞中含有鐵元素,可以有效地與氧氣結合,相比之下,章魚和它們的近親有銅基血細胞,這些分子仍然與氧氣結合,但卻更困難一些,因此章魚被限制在含氧飽和的水域,而不是在稀薄的空氣中,而它們已經儘可能地在進行低效的新陳代謝。
因此,章魚和其他頭足類動物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過渡到陸地,更無法取代人類成為最聰明、對生態影響最大的陸地動物。那麼科學家們把注意力又放在了陸地上的群居昆蟲上,比如螞蟻和白蟻。科學家們認為昆蟲比人類更堅強,它們也比頭足類動物更堅韌。
原因是:昆蟲對不同型別的環境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適應性。根據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資料,它們已經存在了大約4.8億年。在那段時間裡,它們已經進化到幾乎可以填滿所有你能想到的領域,從飛行到穴居到游泳,甚至建造精緻的城市式塔樓。螞蟻和白蟻群落的組織可能比地球上任何其他非人類物種更像人類文明。根據2017年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螞蟻以養殖真菌而聞名。並且202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白蟻可以在它們的蟻穴內透過振動進行遠距離交流。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如果人類滅絕,而它們大機率能在氣候變化中生存下來,並且可能代替人類接管世界。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猜測,人類雖然可以以科學依據推斷生物的發展和進化,但幾乎不可能真正預測在地質時間尺度上進化將如何展開。而且隨時時間不停的向前,當進化之路原來遠遠時,可計算的精度就會越來越不清晰,因為有很多其它的變化是不可預估的。這些因素可能是隨機突變,或突然滅絕事件,還有種群瓶頸,即一個物種從滅絕的邊緣恢復過來,但已經失去了大部分遺傳多樣性。
而更難預測的是,另一個物種是否會發展出人類水平的智慧,或者是否會有建造城市的願望。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可能發生的,但沒有數百萬年的正確的選擇壓力是不行的。儘管大部分科學家們認為當人類滅絕之後會有取代人類的生物站出來,但也有部分科學家很不樂觀的認為,大自然不會犯兩次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