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患者因大便不爽來診,醫生通常會仔細的詢問病情。其中有兩種情況需要注意。一是大便時干時稀;二是大便先幹後稀;這兩種情況,極易誤診為便秘,而誤投通便藥。其實這兩種情況是便溏。在便溏的辯證裡通常有四種原因:
一是水溼內停,此種便溏是因肺失宣降,脾失運化,腎失氣化,水液代謝障礙,失於敷布,而成水飲留滯胃腸,順勢趨下而致便溏。治宜化飲和胃。用苓桂術甘湯加減即可。
二是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溼,脾主升則清陽發腠理,實五臟,胃主降則濁陰下腸道,通六腑。脾胃虛弱,運化失職致水溼內停而下利腸道則便溏。治以健脾和胃。可選參苓白朮散治療。
三是中氣下陷大便溏,此型除便溏又兼見大便下墜不暢,脫肛,四肢欠溫等症。《靈樞·口問》:“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即為此種。治以補中益氣。方選補中益氣丸加減。
最後是腎陽虛便溏:《景嶽全書·洩瀉》:“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則令人洞洩不止也。”就是對此種便溏最好解釋。腎為先天之本,主水液氣化,又司二陰。今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則不能氣化水液,故見大便稀薄,甚則完谷不化,下利清谷,此種治以溫腎健脾為主。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