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
1949年,身在美國的錢學森,透過廣播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這位在美國已經處於領導地位的火箭專家,已闊別祖國多年,聽到這個訊息後激動不已,當下就告訴妻子,他決定放棄在美國的一切,毅然回到祖國發展。
錢學森輾轉六年,終於回到了祖國大地上,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1950年,鄧稼先在美國普渡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這一年鄧稼先才26歲,畢業後僅9天,鄧稼先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了中國。他的回國路比錢學森順暢多了。
回國後的鄧稼先,毅然決然地來到西北茫茫無邊的戈壁灘上,1964年,中國人民在新疆羅布泊這片樓蘭古蹟上,看見了緩緩上升的蘑菇雲。
在新中國需要之時,許多在國外學習的有識之士都選擇返航,然而有一個人卻遲遲沒有行動。
這個人就是楊振寧。
新中國曾無數次放出明確訊號,邀請他回國,但是楊振寧卻遲遲不歸,在1964年,他更是加入了美國國籍。
直到2003年,楊振寧才回國,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彼時楊振寧已經是94歲的高齡了。
因此許多人發出質疑,楊振寧這個時候改回中國國籍,我們國家的發展早已步入了正軌,甚至在國際上名列前茅,難道他就是為了回來養老享福的麼?
楊父三勸兒子歸國,楊振寧無動於衷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分享了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那一年楊振寧35歲。正是出成績的年紀
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國家正是需要高技術人才的時候,許多人都覺得,這位物理學博士,應該回國來發展才是啊,其中,就包括楊振寧的父親。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位數學教授,1929年,楊武之被邀請到清華大學任教,楊振寧也跟隨父親住進了清華園。
在清華園裡的生活很單純,楊振寧的童年是快樂的,他被保護得很好。楊振寧就是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小小年紀都顯露出了對數學的天賦,
1945年,楊振寧獲得了留美公費,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楊振寧在美國留學和工作時,父親對他取得的每一項成果都非常關注。
1957年,楊振寧有機會到日內瓦開展工作,他抱著試試的心態,給在中國上海的家人發了一封電報,邀請父母來日內瓦跟他團聚。
楊武之很快就獲准了到日內瓦的機會,這一次團聚父子倆都非常喜悅,楊武之為兒子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同時也小心翼翼地放出一個訊號,那就是希望楊振寧可以回國。楊振寧察覺出父親的心思,父子倆陷入了沉默。
1960年,楊武之和妻子再次來到了日內瓦,當時的中國情況並不樂觀,全國經濟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楊武之的內心非常矛盾,作為一箇中國人和一個孩子的父親,他希望楊振寧能趕緊回國,為國家的發展出一份力,可是作為一個數學家和父親的私心,他知道楊振寧此時回去,並不是最好的時機。
如今國內的情形,根本不適合做研究,而且中國的環境跟美國相比,也實在是差太多了,楊老面對兒子,勸說之詞難以啟齒。
楊振寧此時也有自己的想法於是父子倆難得默契地避開了這個話題。
1962年,這是楊武之夫婦第三次來到日內瓦,一個晚上,父親興奮地拉著楊振寧談話,跟楊振寧描述中國的發展狀況:”咱們國家如今發展得真是好啊, 從前步槍大炮都是撿人家的,今天可以製造汽車和飛機了。從前水災旱災連年不斷,動輒就死去幾百萬人,今天完全沒有了。從前文盲遍野,許多人都不識字,今天至少城市裡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學了......“
楊振寧知道,父親如此激動地跟他描述中國的發展,就是希望他能趕緊回國,但是母親進屋打斷了父子倆的談話,父親氣得回了臥室。
這次父子見面後,楊振寧依舊沒有回國,1964年楊振寧還加入了美國國籍,楊武之對於兒子加入美國國籍,一直耿耿於懷,這成了他終身遺憾。
1997年楊振寧受邀見證香港迴歸盛典,他曾想如果父親知道自己能親眼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也許他曾抱怨的心緒會有一絲安慰吧。
身在美國,但是心在中國
1971年,身在美國的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通知,之前在美國公民的護照上,有幾個國家是不能隨便去的,但是現在,中國從這幾個國家中取消了。
雖然其中還有許多細節沒敲定,但是楊振寧決定馬上回北京,他擔心美國人隨時會反悔,這個視窗期不久就會被關閉。
此時他的父親楊武之正重病入院,於是楊振寧立刻向學校申請回國,要回去探望父親,以盡孝道。
但是美國政府雖然同意了,但是卻告知楊振寧,你可以回中國探親,但美國不會幫助他拿到簽證。
對於美國這種“小人心思“的做法,心思縝密的楊振寧早就想好了對策,他在跟美國政府商量之前,就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告知準備回國。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楊振寧輾轉加拿大,順利拿到了回國的簽證。
當他在飛機上聽到駕駛員說:“我們已經進入中國領空”時,楊振寧在飛機上激動不已,他從窗外望著祖國的大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回國後楊振寧不僅探望了父親,還抽出時間訪問了各個高等學府和科學院。並且探望了老朋友鄧稼先。
期間周恩來總理還親自接見了楊振寧,在中美關係解凍的背景下,他想多瞭解美國的一些事情,周總理詢問了楊振寧許多美國的事件,包括學生運動、黑人運動等,楊振寧都事無鉅細,一一做了解答,這次見他們沒有談論更多關於學術方面的問題,整個會面持續了5個多小時。
楊振寧回國一個多月,說是探親,其實幾乎沒有休息過,他整理好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發展現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資料,心中已經有了個明確的打算。
楊振寧回到美國後,多次公開在高校發表演講,正面評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
楊振寧還利用各種學習和走訪機會,在歐洲、南美洲等地不失時機地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作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的演講消除了許多國外民眾和許多華裔學者對中國的誤解。
與此同時,楊振寧還一直關心著祖國的科學建設工作,當年我們國家想要建造高能加速器時,楊振寧做了仔細地研究和思考後。慎重地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認為新中國正式百廢待興之際,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基礎的東西更重要,大加速器的造價太貴了,並不是當務之急。他認為國家有錢應該投入到培養人才和基礎建設上去,楊振寧的話引起了很多同行的不滿,但是時間證明,楊振寧的做法是正確的。
楊振寧為推動中美兩國之間的瞭解和交流做出了貢獻,是無人能及的。
回國後教書育人,不惜自掏腰包
因為父親的原因,楊振寧一直對清華有著很深的感情,楊振寧回國,第一件事就參與建立了清華高等研究中心。
為了籌備研究院,楊振寧賣掉了在美國的房子,加上他大半輩子的積蓄,個人向清華捐了400萬美金。他還號召美國的一位大佬朋友給清華捐了一棟小樓——陳賽蒙斯樓。
在吸引人才方面,楊振寧回國,還“拐”回了姚期智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回國,在姚期智的帶領下,清華大學姚班培養了一大批高精尖計算機人才,使得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比肩美國。
2003年楊振寧定居北京併到清華大學任教,清華給他開出了100萬的年薪,楊振寧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他這個年紀還願意回到學校教課,可不是為了賺錢的,他由衷地希望能讓更多年輕的孩子們學到知識,而且在美國,楊振寧真正給學生上課的時間並不長,也算了圓了他一個當老師的夢吧。
不僅如此,楊振寧一分錢沒要,還拿出了自己的獎金作為教學經費。
在2004年,已經82歲的楊振寧,他沒有帶研究生,也沒有帶博士生,而是給物理系本科一年級的130位新生,上了整整一學期的基礎物理。
楊振寧在課堂上非常嚴肅認真,一節課需要兩個多小時的備課時間,對於給學生們上課,他從來都不敷衍。
這對於剛剛踏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說,是多大的榮幸和鼓勵啊。
直到今天,清華的許多學科在國內都是一流水平,在部分物理學領域,清華已經接近世界頂尖大學的水平,如果不是楊振寧,清華的進步不可能如此之快。
2017年,已經94歲高齡的楊振寧,終於把國籍改回了中國。或許是人老了,總希望落葉歸根吧。
他的父親如果知道這個訊息,一定會很欣慰吧。
在1905年-1925年期間,被稱為是物理學界的黃金時代,那麼除了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是這個黃金年代的第一人呢?
毋庸置疑,那個人就是楊振寧。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是“宇稱不守恆”定律,在這之前,整個物理學界都認為宇稱是守恆的,但是楊振寧的研究顛覆了整個物理學界的思想,在這之後,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去研究物理學的。
如果說獲得一個諾貝爾獎不厲害的話,那麼有7個諾貝爾獎,是直接利用楊振寧提出的理論拿到的。後來的十幾個諾貝爾獎,都研究方向都是和楊振寧提出的理論有關的。
對於楊振寧、錢學森和鄧稼先之間的對比,其實很簡單,錢學森和鄧稼先的研究方向,對於新中國的發展很重要,而楊振寧的研究,其實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說,並不能發揮大多的作用。
如果當年楊振寧與錢學森一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也許我們會多一位知名教授。而世界會少一位頂尖的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