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胸拔背,前提是胸口空無一物。太極拳非常忌諱挺胸努氣,含胸拔背的前提一定是胸口鬆了,沒有氣了,其實這個詞有誤解,總讓人以為胸口要動,其實胸口是不動的,含胸拔背是形容外表看起來的樣子,並不是動作要點。含胸拔背的動作就是動肩胛骨。兩個肩胛骨往前一合,這就是含胸拔背。所以,練的是背部的筋肉拉抻,不是去憋胸口。
含胸拔背是約定俗成的說法,師自己的說法,是含胸炸背。意思是後背炸開了花。完全鬆開的樣子。
內家拳轉腰,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收屁股小腹上翻,一個是含胸拔背,是在這兩個前提條件下的向後擰。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缺任何一個,會受傷的。不要為了追求擰的角度大而放棄這兩個前提條件。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我說的是活腰功,就是在練小腹上翻和含胸拔背,在下蹲到低處時,收屁股的力量傳導到後背,後背的脊柱一動,兩個肩胛骨往前合,兩隻胳膊以中指為軸,各自往外一翻,兩個肘子就併到一起了。這時候全身都是合在一起的。我以前不敢怎麼說上半身的動作,就是怕練的人注意力放到上半身,反而忽略了後腰。還是那兩個要點:1)一切動作都是後腰帶出來的;2)正面什麼都沒有,一片空洞,只有肚臍在呼應,只練背面。
事情就是這樣,你只管練氣下行,別人會覺得你打他;你只管練輕靈,別人會覺得你沉重。聽著簡單無理,其實是好多人不願意說破的。
還有一個常見的誤解:胯是指哪裡?現代人所說的胯,都是說髖關節。身體的兩側。這不是古代武術家說的胯。古人說的胯,位於身體的背面。你用手摸你的屁股,屁股上面會有兩塊骨頭突起,就是那裡。所謂開胯,就是那一帶的筋肉抻拉開。這是很不容易的
所謂肩與胯合,是指的這個胯。不是屁股側面。你去做一個太極拳的野馬分鬃試試,是你的這個地方託著你的肩在動。而且是左邊的胯託著右肩,交叉的。動力來源於丹田的轉動。自己試試就知道我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