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 Replit 宣佈其完成了 8000 萬美金的 B 輪融資,由 Coatue 領投,之前的投資人跟投,包括了 a16z、Peter Thiel 以及 YC 創始人 Paul Graham 等機構和個人,估值則達到了 8 億美金。
Replit 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產品,其願景是:Bring the next billion software creators online,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理解為程式設計領域的 Figma 或者 Google Docs,也就是基於瀏覽器的雲端協同開發平臺(The collaborative browser based IDE )。
透過它,我們不需要在本地安裝、配置任何軟體,就可以非常簡單的在網頁端寫程式碼、構建、部署和託管應用等幾乎所有流程,同時還可以在裡面實現實時的協同,其核心功能基本上囊括在了下面這張圖上。
我們還可以將其理解為是軟體領域的 Roblox,因為除了開發的整個流程外,你也可以將自己開發的產品在 Replit 裡進行售賣,就像大家在 Roblox 裡將開發的遊戲和物品進行售賣一樣。
所以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開發者工具,而是逐漸形成了一個從開發到交易的完整平臺,因此其願景裡把這些軟體開發者叫做軟體創作者(software creators),這是我覺得它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地方,軟體開發(寫程式碼)越來越像寫文章一樣了。
Replit 一開始針對的不是那些非常成熟的開發者,而更多是程式設計的初學者或者興趣愛好者,讓大家可以非常簡單的學習程式設計,它想成為人們開始程式設計併發布自己第一個產品的地方。
因此整個產品首要目標是簡單,將程式設計所需要的各種產品以及那些複雜的配置在一個網頁端整合,並且讓操作變得非常簡單,讓幾乎不需要非常懂專業知識的人也可以開始寫程式碼做簡單的產品,之後才是提供更多的能力,目前支援幾乎所有的程式語言。
也正是產品做到了如此的簡單,Replit 目前吸引了超過 1000 萬的使用者,今年 2 月份的時候其註冊使用者才 600 萬。在這 1000 多萬用戶中,80%的使用者來自美國以外,並且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資料是,這 1000 多萬用戶裡面超過 50%的使用者都是 18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這些使用者在平臺上創作的 App 和網站數超過了 2000 萬,任何一個時點都有超過 50 萬個併發容器在 Replit 上執行。另外一點就是讓協同程式設計也變得非常容易,整個機制和 Google Docs 或者 Figma 非常類似。
雖然提供的是開發者工具,但是進入產品後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社群,除了大量的開發模版,在 Apps 這個板塊展示了平臺上使用者開發的各種產品,你也可以基於這些產品做再次開發。
另外的 Talk 板塊就是一個非常類似於 Hacker News 的社群了,只不過這裡的 post 不是文章,而是平臺社群裡的使用者開發的具體某個產品,大家基於這些產品進行互動,每個產品都是一個獨立的 Post,這種氛圍確實難得,也難怪有那麼多的未成年使用者,這才是最好的學習程式設計的地方。
目前 Replit 的商業模式還非常簡單,除了針對 Hacker 版的每個月 5 美金外,目前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教育領域,這也難怪其大量使用者都是 18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同時,也有一些大企業在使用 Replit,像 Google、Facebook 以及 Stripe 等公司。
而它這麼高的估值也來自年輕使用者這塊的想象力,畢竟今天 15 歲的年輕使用者在使用的工具平臺,10 年後基本上每個人都會使用。a16z 合夥人 Chris Dixon 曾經寫過一篇非常有意思且不斷得到驗證的文章《The next big thing will start out looking like a toy》,他在裡面寫到: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re dismissed as toys because when they are first launched they “undershoot” user needs.
大部分顛覆性產品/技術在一開始都像個玩具一樣,人們往往會忽視它,因為當它們首次推出時,我們‘低估’了使用者的需求。
作為 Replit 的投資人,Not Boring 將這種力量歸納為年輕使用者的複利能力:如果你能獲得最年輕的使用者,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留住他們,並且繼續吸引新的年輕使用者群,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最終贏得勝利。這和我們所說的得年輕人者得天下是一個道理。
在 Replit 這個平臺,經常有 12/13 歲左右的小朋友透過自己做的產品獲得一些收入,這種激勵比其它任何鼓勵都有用。
Replit 這個產品其實做了好多年,創始人一開始將它開源,之後以創始工程師加入Codeacademy,2013 年去了 Facebook 做了軟體工程師,一直想把這個產品帶到 Facebook 但沒成功,最後在 2016 年不得不辭職自己出來將產品公司化,一開始除了創始人自己,團隊還包括他的妻子以及弟弟,最早的開源程式也是他和他妻子一起寫的,到現在團隊也才 40 人,整個經歷也是蠻神奇的。
國內其實也已經有類似的產品,就是最近盈動資本和 GGV 剛投的 Teamcode,產品可以說做的非常極致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體驗一下。
衍生閱讀:
1.1500萬美金,Accel和Coatue投了個很“小”的生產力工具
2.半年獲取100萬用戶,這款白板產品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