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日軍佔領怒江西側的松山之後,用一年多時間瘋狂地挖山打洞修工事。他們知道中國方面要得到盟軍的援助,必須經過滇緬公路,而松山則緊扼滇緬公路的咽喉。
遠征軍渡過怒江
日軍在松山高地上建築了主體堡壘;在起伏的山峰間構築防禦群體工事。一個個地堡間有交通壕溝相連,進可以協同,守可以呼應。整個山體裡,挖有四通八達的通道,儲藏著大量的食物彈藥,據日軍估計最少可使用一年。可以說日軍在松山一線擺下了殺人的戰場,專等中國遠征軍。不出日軍所料,時間到了1944年,為了儘快打通滇緬公路,響應盟軍大反攻的號召,蔣介石下令,限期克服松山。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根本不瞭解松山的工事有多兇險,幾次攻擊之後,一個軍的主力建制便被打殘了,迫於無奈,只好提前上預備隊——新編第8軍,軍長何紹周。說起何紹周,他的來頭可不小,據說軍中人多稱他“侄帥”。因為他是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的侄子,何應欽沒有子嗣,視他如己出。許多人因此認為他受到了特別關照,其實,何紹周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是個很有謀略的將領。何紹周所率領第八軍榮譽第一師,是抗戰中受傷老兵傷愈後組成的隊伍,作戰經驗豐富,曾經在崑崙關戰鬥中大敗日軍有“鋼軍”之稱的第五軍。
遠征軍司令衛立煌(中間未戴軍帽者)親臨一線
何紹周接到命令後,在動員大會上說:你們打上海、打南京、打武漢、打長沙,都沒吃過敗仗。你們是好樣的,你們是國家的好軍隊,叫你們來打松山,就是要你們露頭,要你們立功。他吸取了友軍部隊正面攻擊失敗的教訓,從松山側面發起攻擊。當時遠征軍收到了許多援助,火炮有美國的、蘇聯的,甚至還有日本的。可以說相比日軍火炮優勢十分明顯。何紹週一聲令下,總攻開始。幾十門榴彈炮、山炮、迫擊炮齊發,炮彈如雨點般落到日軍陣地上。何紹周在望遠鏡裡看到,松山一側的堡壘已經完全摧毀。他當即命令步兵出擊。當時遠征軍的單兵裝備也不錯,已經配備了剛發明不久的火焰噴射器。士兵們訓練有素,奮勇向前。鑽在地堡裡的日軍戰後回憶:“中國軍隊所用的火焰噴射器,讓陣地上大火熊熊,守備隊士兵的屍體被塌下的土埋在戰壕裡,傷員被燒黑燒焦,我們決定去和敵人展開肉搏戰,只有陣地上沒有人能戰鬥時,敵人才能實施佔領。”
松山敵我陣地要圖
許多遠征軍將士第一次近距離見識了日本兵:他們雖然個子矮小,但非常健壯,而且十分兇狠。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一直糾纏了5天。日軍雖然彈藥糧秣斷絕,人員也死傷殆盡,但剩下的日軍仍然躺在泥濘的戰壕裡繼續戰鬥。何紹周看到這種情形,明白只有將他們悉數殲滅才能佔領該陣地。8月2日當天,大霧瀰漫,何紹周等大霧散盡後,立刻下令開炮。炮火轟擊過後,便是步兵衝鋒。日軍已經做好了“玉碎”的準備,戰前將他們極為重視的軍旗深埋在地下。遠征軍士兵終於衝到了松山主陣地上,這可以說是松山戰鬥打響後難得的突破性進展。日軍躍出戰壕,雙方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日軍一向重視拼持刀的訓練,而遠征軍士兵大多沒有這方面的練習。因此,遠征軍一方很快就處於了下風。何紹周在望遠鏡裡看到遠征軍士兵拼刺技術遠不如日軍靈活兇狠,一半以上的突擊隊員已被日軍刺倒,而且不斷有人從地堡裡鑽出來增援。我突擊隊員僅剩下幾十名還在頑強拼殺。眼看突擊部隊被日軍殲滅,再組織進攻勢必有更大的傷亡,何紹周這個松山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開炮!當聽到這個命令後,炮兵們愣住了,他們懷疑自己是否產生了幻聽。“開炮!”何紹周再次下令。
松山戰役遺址
松山高地上的日軍被殲滅了,遠征軍的將士也犧牲了。事後,何紹周曾向部下解釋說:日軍拼刺刀比我們強,與其被他們一個個刺死,不如雙方同歸於盡吧。一頓猛烈的炮火之後,日軍陣地上再沒一個活動之物了,何紹周大手一揮:第二梯隊上。當第二梯隊冒著自己的炮火,距離日軍前沿陣地只有五十米時,何紹周才下令停止了轟擊。遠征軍士兵終於佔領了這座盡染鮮血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