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百年奮鬥史中,有位將領因 " 咬牙 " 而聞名,他就是開國上將宋任窮。1942 年至 1943 年,是冀南抗戰最艱苦的時候,除了戰鬥頻繁激烈,還遇到了罕見的自然災害。嚴重旱災、蟲災導致顆粒無收,日軍放水淹地、造成水患,災荒過後痢疾、霍亂等瘟疫盛行。時任冀南區黨委書記、行署主任兼冀南軍區政治委員的宋任窮,一邊堅持對敵作戰,一邊組織生產自救。沒有食鹽,就把鹽鹼地上的硝鹽刮起來,加水熬了當鹽吃;沒有糧食,他和戰士們經常餓著肚子拉犁。憑著頑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宋任窮帶領冀南軍民咬緊牙渡過難關,由此得名 " 咬牙幹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12月15日)
" 咬牙 " 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精神。面對困難不低頭、面對挫折不氣餒、面對鬥爭不退縮、面對犧牲不畏懼……回望百年輝煌路,我們黨從內憂外患中誕生、成長、壯大起來,一次次突出重圍、開啟局面,少不了這樣一股 " 咬牙 " 的精神。
“咬牙”體現的是堅韌。人生之路難以一帆風順,惟有不畏艱險、直面挑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能採擷成功的果實。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每次肝病發作痛得受不了時,就隨手拿起一個硬東西頂在肝部。時間長了,藤椅上留下一個窟窿。身體上的病痛、精神上的壓力,對共產黨人來說“是太小的考驗”,因為“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共產黨人有一身“硬骨頭”。面對困難挑戰,緊咬牙關、堅持到底,正是共產黨人獲得昇華與超越的武器。
“咬牙”彰顯的是堅持。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艱難,越艱難就越要堅持,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從某種意義上說,“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沒有松骨峰戰鬥中志願軍的“咬牙”,就沒有以“氣”勝“鋼”的功績;沒有王進喜用身體堵住井噴的“咬牙”,就沒有大慶油田的傳奇;沒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對失敗後的“咬牙”,就沒有沙海變綠洲的奇蹟。拿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砥礪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知難而進、久久為功,多經歷幾次“咬牙”,一個人必能闖關奪隘、化險為夷,用奮鬥之犁開闢前行之路。
“咬牙”蘊含的是堅守。保持一時的衝勁容易,難的是做到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的持之以恆。歷史和實踐證明,沒有鍥而不捨的執著,就不會有 " 水滴石穿 " 的成功。面對核壟斷," 兩彈一星 " 科學家隱姓埋名,數十年沉寂荒原戈壁,與黃沙為伴,歷經無數次計算、試驗,用毅力和決心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脫貧攻堅戰場,黨員幹部紮根基層一線,從 " 輸血 " 到 " 造血 ",百折不撓、力拔窮根,回憶這段經歷時,一位天津 " 扶貧人 " 感慨:" 這中間無論問題有多少,想解決都沒有捷徑,唯有堅持。" 直面挑戰,靜心做事,不貪一時之功、不為一時之譽,在點滴積累中朝著目標不懈努力,成就無悔人生,就只是時間問題。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咬牙”,是每個幹部所應當具有的基本品質,仰不愧黨、俯不愧民,越是身處逆境困境,越要胸懷大局,自強不息,方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作者:陳一平)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