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戰神粟裕展現出打神仙仗的本領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但在抗日戰爭的時候黃橋戰役、車橋戰役中,粟裕已經初露獨到的戰略思維,從戰略思維考慮戰役,在戰役籌劃上,更是以奇制勝,初露出戰神的特質。只是上述戰役規模不大,又特別是粟裕後期的仗打得太精彩了,所以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表現不太為人所知
今天以粟裕在黃橋戰役總結為例,交流一下粟裕大將的獨到的思維。
一、看黃橋戰役勝利的意義層次高
當部下把黃橋戰役作為一般的大勝仗來看待時,粟裕在總結時糾正,說不能把黃橋戰役的勝利當作一般的勝利看待,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大勝仗,捉了大批俘虜,繳了大批武器。這是不正解的、片面的。
粟裕說,黃橋戰役後,南下八路軍與新四軍的根據地聯合起來了,以後能聯合對付日軍偽軍、國民黨頑軍了,不是單獨力量,不會初敵人圍剿而沒有支援。後面的抗日爭戰解放戰爭實踐證明,蘇北的根據地因為與山東根據地相連,為革命勝利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二、看到黃橋戰役的勝利對蘇北根據地建設發揮的作用
黃橋戰役的勝利,新四軍力量由第三上升為第二,第一是日軍,第三是頑軍,在蘇北國民黨頑軍再也不是新四軍的對手,再也沒有能力主動向新四軍進攻了,這次戰役後可以集中力量抗日和搞根據地建設了。
三、學會了發揮統一戰線瓦解敵軍
黃橋戰役,粟面對3萬敵人圍攻,我軍僅5千人,粟裕學會了透過統一戰線,在戰前中立了非韓德勤嫡系的其它雜牌軍1.5萬人,化解了敵人,戰場對手只剩下韓德勤嫡系1.5萬人,這為戰役勝利,為以後共同抗日打下基礎。
四、粟裕善於破解數倍敵人圍攻的不利局面
面對數倍敵人圍攻的不利局面,怎麼破解?從紅軍時候開始,我軍就面臨這個難題。敵人的策略是堡壘推進,打擊報復革命群眾,“捉魚先放水”。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50萬國軍圍剿8萬中央紅軍根據地,紅軍被迫長征;1946年30萬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5萬人,中原解放區被佔領,5萬部隊被迫撤離。粟裕善於破解數倍敵人圍攻的不利局面從黃橋戰役開始。
在黃橋戰役中,首先透過統一戰線,戰前中立了非韓德勤嫡系的其它雜牌軍1.5萬人,化解了3路敵人的進攻,成功伏擊獨立第6旅,最後集中9個團的兵力合圍敵89軍,最後殲敵1.1萬人。選擇的戰法上,拿住敵人的最軟的肋,攻勢防禦,誘敵深入,對敵人行軍縱隊進攻,使敵人炮兵、重機槍無法發揮作用。
五、戰法奇,對國民黨頑軍戰鬥力分析得準
粟裕對韓德勤嫡系三路大軍方方面面作了分析對比,把首殲目標定在了韓德勤系統的主力獨立第6旅翁達部上。翁達旅獨樹一幟,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全旅3000多人,清一色的“中正式”79步槍,每個步兵連都有嶄新的捷克式機槍9挺,裝備漂亮,號稱“梅蘭芳式”部隊,軍官大都是軍校畢業生。
理由如下:正因為敵人自恃強大,說什麼也不會想到新四軍首戰拿他來開刀,警惕性不高。翁達旅是韓德勤中路右翼,把它消滅了,就把韓德勤的中路軍打開了一個缺口,新四軍就可以實現對韓軍主力的包圍與迂迴。翁旅是韓德勤嫡系主力,如首戰被殲將給韓軍士氣以嚴重打擊,也將震懾左、右兩路地方實力派、雜牌軍,不敢輕舉妄動,首戰殲滅翁達旅,對戰役的轉變會起決定性影響。粟裕認為,勁旅一旦殲滅,將形成合圍破竹之勢,第89軍必然隨之覆滅。
六、指揮決心堅定,不受意外情況影響
獨立第6旅自以為棋高一籌,滿心要等新四軍主力在黃橋以東拼得焦頭爛額時,他再率部突入北門,穩拿頭功,所以姍姍來遲,來個偷襲。粟裕的決心並未因翁達遲遲不出現而改變。黃橋方向打得非常激烈,粟裕依然命令伏擊翁旅的2個縱隊嚴陣以待。這時體現了名將的能力,長期的軍事鬥爭實踐使他深深懂得:善於堅持正確的決心,不為各種突發的、危急的意外情況所轉移,往往是取勝的關鍵。
果然,4日下午3時,翁達率領他的“梅蘭芳式”部隊3000多人開始向黃橋進軍了。粟裕下令出擊,經過3個小時激戰,獨立第6旅大部被新四軍殲滅,中將旅長翁達自殺身亡。
獨立第6旅剛剛“登臺表演”,便全軍覆沒了。得到戰況,頑固派左、右兩路果然不敢妄動,頑軍中路右翼一被斬掉,主力第89軍便完全暴露和孤立了,覆滅命運難逃。隨後,新四軍摧枯拉朽,勢如破竹!10月6日清晨,頑第89軍軍長李守維見軍部已被徹底殲滅,妄想渡河逃竄,失足落水,淹死於八尺溝河中。韓德勤見大勢已去,率殘部1000餘人向老巢興化狼狽逃竄。
粟裕在黃橋戰役中,以戰略眼光分析問題,戰役上以奇制勝,會抓住敵人的軟肋,會破解數倍敵人圍攻的不利局面,初露出了戰神的特質,林彪說他一生盡打神仙仗,黃橋戰役就是神仙仗的開始。偉人說他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人的戰役,預言幾年後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