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後不管是蘇德戰場還是中日戰場基本都是以陸地戰為主,飛機更多的時候是以配合的角色出現,在這種時候視角會更多地被陸地戰爭吸引,但是太平洋海戰卻並不一樣,飛機的出現極大的加強了艦隊作戰的多樣性,曾經在一戰還能傲視群雄的戰列艦在航母出現後就顯得力不從心;這裡可以做個對比,以美國正航埃塞克斯級航母為例(該級別航母一共建造了24艘,在國內被稱呼為餃子級),早期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一次可以攜帶2個戰鬥機中隊(35架)、1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1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8架)、1個魚雷轟炸機中隊(18架),擔任聯絡任務的俯衝轟炸機(1架),共計91架飛機,另外還有9架備用,作戰半徑600公里;戰列艦這邊以日本決戰兵器大和級戰列艦為例,大和級戰列艦最致命的武器就是9門九四式460毫米主炮,該主炮最大射程42公里;也就是說大和號想要擊沉埃塞克斯級航母至少要衝到42公里以內才可以,這期間還需要對付來自埃塞克斯級航母的飛機襲擾;大和級武藏號在錫布延海沉沒前一共遭受了17枚航空炸彈,20條魚雷和18枚近失彈(這是美軍飛行員對大型軍艦攻擊經驗不足同時在左右兩面攻擊的結果,等到大和號時美軍只朝著左舷進攻,擊沉大和號僅用了10條魚雷和8枚炸彈);或許會有人問難道不能把飛機全打下來嗎?這裡就要講到防空炮在海戰中的作用。
防空炮在海戰中的主要作用是驅散敵機不讓對方有機可趁,驅散敵機是本職工作如果打中敵機那就是賺到,在為驅散敵機需要非常密集的火力網,特別是隨著飛機速度越來越快防空炮的射速和殺傷力缺一不可,二戰爆發前美國軍艦的小口徑防空武器是M2重機槍,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厄利孔高射炮就開始取代M2重機槍,特別是在1944年之後面對日本日益猖獗的“神風”特攻時,厄利孔堪稱折斷“神風”的利器,今天就來講一講厄利孔的故事。
太平洋戰爭是,一架日本飛機在埃塞克斯級航母上方被打得凌空爆炸
厄利孔防空炮的前身是德國貝克20毫米機關炮,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一家瑞士公司從貝克手中買走了貝克防空炮的專利,隨後這家公司又被厄利孔公司收購。
德國貝克20毫米機關炮
厄利孔公司根據德國貝克20毫米防空炮,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了三款厄利孔防空炮,分別是FF\FFL\FFS三種,這三種的炮彈也因為用途不同不一樣,分為20×72毫米RB,20×101毫米RB,20×110毫米RB,RB的意思是縮緣彈。
厄利孔高射炮,口徑20毫米,全重68.5公斤,炮管長1400毫米,實際射速32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914米,最大射程4389米;彈容量60發,採用彈鼓裝填;厄利孔採用提前擊發式後座,這個設計的原理是當閉鎖機構尚未完全閉鎖前就擊發炮彈,此時炮閂仍然在向前運動,用向前的慣性減少炮彈擊發後產生的部分後座力,這種設計下可以減少炮閂的質量,減輕整體重量。
美國人與1935年向瑞士購買了厄利孔防空炮專利權和生產權,不過美國人一開始有些看不上厄利孔的射速和炮口初速,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還是在使用M2重機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人類第一次超視距作戰的“珊瑚海海戰”中,日本訓練有素的海航飛行員駕駛九九艦爆俯衝轟炸機和九七艦攻機擊沉美軍航母列剋星敦號,重創美軍航母約克城號,不過美軍也讓翔鶴號重創,打殘了日本五航戰的航空隊,致使在中途島海戰時日本只有四艘航空母艦;數量不多卻凸顯威力的厄利空防空炮展示了自己的實力,美國立刻開始量產厄利孔高射炮。
太平洋美日之間的對決在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後開始有了轉變,日本在損失四艘正規航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後又陷入到美國喜聞樂見的比拼實力的環節,在隨後的馬里亞納海戰中接連損失正規航母翔鶴號和裝甲航母大鳳號以及改裝航母飛鷹號;到了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時,日本的精英飛行員損失殆盡加之飛機技術性能已經落後美國,當時一個叫大西瀧治郎的日本軍官就提出了喪心病狂的“神風”特攻計劃,並在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中首次出現。
電影《中途島海戰》中美國SBD艦載轟炸機攻擊日本航母,電影裡日本防空火力網為了影視效果做了加強
“神風”特攻計劃說白了就是讓飛行員駕駛飛機掛載一枚炸彈撞向美國軍艦(有的甚至沒有掛),以一機換一艦的形式重創美國艦隊來減緩美國的進攻速度,從這時開始擊落日本飛機變成了擊碎日本飛機,除去美國的VT引信炮彈外,更多的時候都是厄利孔高射炮擔任中短距離的掃射,特別是一些日本飛行員貼著海面飛行會導致VT引信提前爆炸。
1945年後日本“神風”特攻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這些飛行員都是一些只是學會如何駕駛飛機升空的菜鳥,為了消除他們心中的恐懼在起飛前會把飛行員綁在飛行座椅上然後讓士兵服下“空擊錠”(冰毒),為了更好地重創美軍艦隊甚至研發出專門人操縱自殺飛彈“櫻花”;在沖繩島戰役時,日本大本營策劃的“菊水特攻”中的十次飛機攻擊中,各型飛機出動共計7851架次,其中自殺機就有2423架次,人操縱自殺飛彈“櫻花”也首次登場,在“神風”特攻下擊沉美軍33艘各型軍艦,重創360艘各型軍艦,日本被擊落飛機4000餘架,直接導致日本連“神風”特攻再也無法組織大規模行動。
沖繩島戰役期間,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被“神風”特攻機命中,導致企業號沒有來得及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厄利孔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其擊落的飛機數量佔總數的32%,硬生生地折斷了日本妄圖用“神風”來擊敗美國的想法,早期厄利孔還是單裝炮,在面對神風特攻後改裝為雙聯裝甚至是四聯裝;在整個二戰美國生產了124734門厄利孔機炮。
厄利孔單裝
厄利孔四聯裝
厄利孔並不是美國獨一家在使用,日本在1936年也購入了厄利孔的專利權,並且在厄利孔公司的協助下設計出了九九式一型航空機炮和二型航空機炮,不過由於日本人的技術以及材料不過關,這兩種火炮的彈道下垂極其嚴重被戲稱為“尿尿炮”;有意思的是日本陸軍也購買了厄利孔的專利權,並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了九八式高射機關炮,這一型高射炮比日本海軍使用的九六式高射炮強的不是一點半點,但是由於日本陸海之爭九四式高射機關炮並沒有裝備日本海軍。
德國也在厄利孔FF基礎上設計出了MG FF航空機炮。
德國MG FF航空機炮
中國也有購入厄利孔高射炮並裝備在防空部隊中;最經典的一次是在臺兒莊戰役,臺兒莊戰役中的中國守軍士兵採用步兵部隊配合設伏戰術,將日軍坦克縱隊放進到伏擊口袋之中,在達到厄利孔最佳射程後才開始猛烈射擊,10分鐘內將日軍的12輛94式坦克被全部摧毀。
如今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並沒有退出,在一些國家依然在裝備著,包括美國在內將厄利孔裝在小型艦艇上用於防禦,主要是其優秀的效能很難找到何時的替代;如今在噴氣式時代來臨後飛機速度越來越快,機炮的主要目標改變為以低空飛行的直升機或者無人機,有時也可以平射對付軟目標和輕裝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