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負隅頑抗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透過廣播發錶停戰宣言,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24時,德國簽字,宣佈無條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正式結束,歐洲再次實現和平。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義大利、德國、日本三國,如今只剩下日本還在負隅頑抗,苟延殘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已經不可改變,如何擊敗日本,成為了盟軍必須考慮的事情,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二、沒落行動
美國海軍、陸軍一起制定了針對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沒落行動。
沒落行動包括兩個部分: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
奧林匹克行動計劃於1945年11月1日實施,目標是登陸日本九州島。
小王冠行動計劃於1946年5月1日實施,登陸本州島,進攻關東平原,佔領日本東京。
三、一億玉碎
針對美軍的進攻,日本軍隊制定了“一億國民總玉碎”的決號作戰計劃。
日本所有的飛機,都改裝成神風自殺飛機。
沒有燃料的海軍艦艇被改裝成炮臺使用,全力製造各種自殺潛艇、自殺快艇。
日本陸軍從中國東北、朝鮮和日本北部調集90萬軍隊到九州島防守。
日本下達動員令,全國15至60歲的男性和17到40歲的女性,全部加入軍隊,使得日本的總兵力達到了令人震驚的2800萬。
日本是一個國土狹小,資源貧乏的國家,連續多年的戰爭,讓日本經濟幾近崩潰,物資極端匱乏,連糧食和食鹽等民生必需品都無法保障,驟然增加到2800萬人的軍隊,不但吃不飽,而且大多數人都沒有配備到武器。
一位被徵召入伍的女高中生,分到了一把錘子,她被分配的任務是,用錘子幹掉一名甚至多名美軍。
很顯然,日本意圖和美軍鬥個魚死網破,同歸於盡。
四、以戰止戰
當時美國軍方估計,施行沒落行動,攻入日本東京,美軍至少要陣亡一百萬人。
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軍發動了潛艇戰。
意圖透過潛艇擊沉日本的運輸船,切斷日本的運輸線,使得日本物資更加匱乏,資源更加枯竭,無法維持戰爭。
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得以體現,美國的潛艇數量迅速超過了二戰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
美國實行了無限制潛艇戰,即在沒有任何警告下,擊沉日本運輸船或疑似給日本運輸物資的其他船隻。
無數的日本軍艦和民用船隻被美軍擊沉,許多日本平民含冤而死,這讓日本至今仍在批評美國濫殺無辜。
五、東京大轟炸
B—29轟炸機,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被稱為“史上最強的轟炸機”。
能裝下六噸炸藥,無論飛行高度,還是飛行速度,都是日本飛機無法企及的。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美國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他提出對日本東京進行大規模的燃燒彈轟炸。
3月9日夜間,33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上空投下兩千餘噸燃燒彈,整個日本市中心被夷為平地,26.7萬棟建築被焚燬,18萬人傷亡,一百萬人無家可歸。
不久,美軍又大舉轟炸日本所有4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名古屋、大阪、神戶相繼被夷為平地。
5月26日,500架B—29轟炸機再次在東京上空,投下了四千噸燃燒彈。東京瞬間變成了一座死城,再也沒有好的建築和健康的人可以轟炸了。
日本東京失去了被轟炸的價值。
東京大轟炸,嚴重破壞了日本生產戰爭物資的能力,極大地打擊了日本人計程車氣。
六、鈴木貫太郎
東京大轟炸,讓日本顏面盡失。
日本首相小磯國昭引咎辭職。
日本天皇提名海軍第一元老——鈴木貫太郎為首相,以謀求體面的投降。
鈴木貫太郎拒絕道:“我是你父親的老臣,如今已經79歲了,耳朵都聾了,擔任首相,十分不合適。”
太后節子對鈴木貫太郎說道:“您是看著天皇長大的老臣了,如今國難當頭,您不勇挑重擔,幫助天皇,還有誰能幫他呢?”
鈴木貫太郎推脫不過,只得答應擔任首相。
1945年4月7日,鈴木貫太郎正式成為日本第42任首相。
成為首相的當天,日本海軍最後的象徵——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軍炸沉。
鈴木貫太郎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親眼見證了日本海軍從興起、壯大到最後的滅亡。
七、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布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
7月28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會說道:“日本政府不會重視《波茨坦公告》,對於《波茨坦公告》,日本採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態度。”
鈴木光太郎的內心是十分希望和美國和談的,畢竟日本天皇賦予他的使命就是謀求體面的投降。
但是,日本自古就有以下克上的傳統,許許多多的日本軍人還是希望和美國死戰到底,拒不投降的。
為了迎合日本國內強烈的戰爭意願,也為了和美國談判展現強硬立場,因此,也就有了鈴木貫太郎在記者會上違心的講話。
結果,美國人沒有體會到鈴木貫太郎的真實意圖,而是誤認為日本明確拒絕投降,要頑抗到底。
八、曼哈頓計劃
美軍決定實施“沒落行動”,大舉進攻日本本土。
美國總統杜魯門面露神秘地微笑道:“先不要實施沒落行動,咱們還有大殺器——原子彈。”
1942年時,美國秘密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整個專案人數超過了13萬人,花費了20億美金,核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是專案負責人,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參與其中。
1945年7月,歷經3年半時間,美國終於造出了四顆原子彈。
7月16日,美國在阿拉莫戈多沙漠試爆了代號“大男孩”的第一顆原子彈。
試爆成功後,美國發現原子彈的威力相當於兩千噸炸藥,整個美國西南部都發生了輕微地震。
日本拒絕投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就被提上了日程。
九、轟炸廣島
1945年8月6日清晨,3架美軍氣象觀測飛機飛抵廣島、長崎、小蒼上空,偵測當天的天氣情況。
最終,美軍選擇廣島作為第一個轟炸目標。
美軍B—29轟炸機攜帶綽號“小男孩”的原子彈來到了廣島上空。
8點15份,B—29轟炸機到達了預定的投擲點——廣島市中心的一座大橋,“小男孩”原子彈脫離彈倉。
轟炸機趕緊全速逃離,43秒後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這時,轟炸機已經飛出20公里了,但是機組人員還是被一陣刺眼的白光閃到,眼睛暫時失明,然後就是一陣劇烈的振動,衝擊波瞬間把廣島市中心幾十平方公里的地面夷為平地,緊跟著大火蔓延了全城,廣島與外界的所有聯絡,全部中斷。
一個巨大的蘑菇雲直衝雲霄。
此次轟炸廣島,導致8萬人喪生,7萬人受傷,廣島全城一多半的人傷亡。
當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全世界宣佈:美國使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廣島,並督促日本儘快投降。
十、蘇聯出兵
蘇聯一直覬覦中國的東北、朝鮮半島,甚至希望參與佔領日本。
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並沒有答應蘇聯的要求。
因此,蘇聯一百五十萬大軍陳兵中蘇邊界,遲遲不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
蘇聯希望美國進攻日本本土,損失慘重之後,答應蘇聯提出的要求,蘇聯再出兵。
但是,隨著原子彈的爆炸,日本很可能快速投降,到時,中國東北就有被美軍佔領的風險。
於是,蘇聯於1945年8月8日,正式對日本宣戰,一百五十萬蘇軍越過中蘇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進攻。
日本關東軍全線潰敗,中國東北被蘇軍佔領。
十一、轟炸長崎
1945年8月9日11時30分,美國又在長崎上空投下了一顆綽號“胖子”的原子彈。
胖子比小男孩的威力還大,它的主要材料是鈽,而不是鈾。
原子彈在離地面500多米的高度爆炸,長崎的多山地形,降低了原子彈的威力,但是依舊導致長崎27萬人口,瞬間7萬人喪生,全城一片火海,成為人間煉獄。
兩顆原子彈的爆炸,讓日本人嚇破了膽,但是美國依然沒有打算收手,美國打算把僅剩的一顆,綽號“惡魔之心”的原子彈也投擲到日本。
兩顆原子彈的爆炸,極大地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同日,毛主席下達了《對日寇最後一戰》的命令。
8月10日至11日,八路軍、新四軍開始全面反攻。
十二、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透過廣播發表了《終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這讓美國向日本投擲“惡魔之心”原子彈的計劃落空。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代表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
十三、抗日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一百多年來,中國人反對外來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由失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
著名歷史學家劉大年統計後,說道:“中國抗擊的日本兵力最多,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至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日軍投入中國戰場上陸軍,最多時佔到其總兵力的百分之九十,最少時佔到其總兵力的百分之三十五,八年平均每年佔其總兵力的百分之七十六點四。中國摧毀的日軍有生力量數目也是最大。”
日本入侵中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深重苦難,空前殘酷的戰爭,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極大地加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無論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還是其他許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國內百姓還是海外華僑,都同樣難以抑制地熱血沸騰,聚結成一個整體,去抵禦日本的侵略。
十四、共同努力
時至今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詆譭蘇聯,詆譭蘇聯和德國沆瀣一氣,詆譭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不是對日本的致命一擊,謊稱兩顆原子彈的爆炸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關鍵。
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就制定了“寧可放棄多災多難的日本本土,也不願放棄物產豐富的中國東北”的國策。
放棄日本本土,遷都中國東北,死守東北,這成為當時大多數日本高層的共識。
蘇聯出兵,佔領中國東北,這讓日本的夢想瞬間破滅,直接絕望。
蘇聯出兵,是對日本的致命一擊,但是日本無條件投降,卻是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盟國共同努力的結果。
美國兩顆原子彈爆炸重要,蘇聯出兵重要,八年抗戰重要,中國全面大反攻也很重要。
中國、美國、蘇聯等盟國為了擊敗日本,都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中國、美國、蘇聯等盟國共同的勝利,也是全人類的勝利。
日本自食惡果,是因為他自身作惡多端,肆意侵略他國招致的,日本是自作自受。
這就是侵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