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繳獲了美韓軍的大量武器裝備,如38軍113師337團前衛3連在龍源裡地區消滅了美韓軍的一支先頭部隊後,連長張友喜用繳獲的美國罐頭等食物給大家會餐。戰士們吃著美國罐頭還編起了順口溜:
美國衣、美國帽、美國槍、美國炮,外加美國威士忌和麵包!咱們吃飽喝足了,把美國佬打他個七魂出竅!
那麼我們志願軍在繳獲的這麼多美韓軍武器裝備中最愛用的哪些呢?
一、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是二戰最好的步槍!因為同期的98K、三八大蓋、李恩菲爾德、莫辛納甘都是栓動步槍,要比M1加蘭德落後一代,而蘇聯在二戰中生產的SVT-40半自動步槍,和德國在二戰中生產G43半自動步槍產量加起來都遠少於M1加蘭德,影響小得多。要知道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M1加蘭德近1000萬支。
志願軍戰士繳獲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後都願意用,還取了不少中國名字:大八粒、八大粒、八粒快等等。突出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兩個特點:8發彈匣和半自動發射。
當年狙擊英雄張桃芳當新兵時用過三八大蓋,到了戰場上大多數時候用莫辛納甘M1944騎步槍,但也用過這M1半自動步槍的。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口徑為7.62 毫米,使用M1906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7.62×63mm步槍彈),槍全長:1.1 米;槍管長度:610 毫米;初速:865 米/秒;空槍重:4.37 公斤;槍口動能:3597 J;有效射程:730 米。
二、M1卡賓槍
成名於二戰太平洋島嶼戰的M1卡賓槍在朝鮮戰爭中被志願軍繳獲不少,志願軍從國內帶去的也不少,因為解放戰爭時也繳獲了很多國軍的M1卡賓槍(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美國並沒有向國軍提供M1加蘭德)。
M1卡賓槍口徑7.62 毫米 。彈藥:M1 .30 卡賓槍彈(7.62×33毫米); 彈匣容量:15發可拆卸式彈匣; 槍全長:904 毫米; 槍管長:458 毫米; 重量:2.36 千克; 初速:570 米/秒 有效射程:200 米
M1卡賓槍由於短小輕便很受志願軍戰士喜愛,尤其是後坐力小這一點很受新兵歡迎,老兵如果用慣七九步槍或者莫辛納甘這些使用全威力子彈的倒無所謂。
但是M1卡賓槍在朝鮮戰場上美國大兵口中惡評如潮,相傳打不穿志願軍穿的棉衣。但志願軍倒沒有這個反應。
對於卡賓槍威力小是公認的,但是不是打不穿浸水凍硬的棉衣呢?這個爭議比較大,筆者認為有打不穿的可能。要討論這個,就要注意彈藥的問題。雖然一般看上去M1加蘭德步槍用的是7.62毫米子彈,M1卡賓槍也是7.62毫米子彈,但只是口徑相同而已,子彈是完全不同的:
圖片上面的子彈M1加蘭德所用的7.62×63毫米全威力子彈,下面這個就是M1卡賓槍用的7.62×33毫米卡賓槍彈了,注意卡賓槍彈的圓腦袋(圓彈頭)。
圓彈頭的特點是停止作用大但侵徹力弱,遠距離上存速下降快。而志願軍穿的棉衣是學習蘇聯式的“縫納棉襖”,纖維密度比一般棉襖高,而厚纖維本來就對子彈有一定防禦力,再加上浸水結冰凍得硬邦邦的,如果在稍遠距離上,這種圓彈頭命中棉衣還真有可能打不穿。
槍械呢,就是M1加蘭德和M1卡賓槍了,有喜歡湯姆遜或者M3注油槍的朋友會問了?為什麼美軍的衝鋒槍沒有上榜呢?
這倒不是美軍的衝鋒槍不好(雖然波波沙確實稍好些),實在是有槍缺彈喜歡不起來。
1951年2月,志願軍後勤部門運往前線的美國彈藥,就包括90萬發司登衝鋒槍子彈,90萬發湯姆遜衝鋒槍子彈,70萬發美國M-1卡賓槍子彈,還有580萬發美國7.62毫米步機槍子彈,以及23.4萬發美國12.7毫米高射機槍子彈。
衝鋒槍講究用彈雨潑灑敵人,90萬發湯姆遜子彈夠什麼用?
同期向蘇聯採購的26,000支波波沙和波波斯衝鋒槍配8,000萬發子彈!
三、M20超級巴祖卡火箭筒
朝鮮戰爭中美軍大量裝備了火箭筒,每師有M20式88.9毫米“超級巴祖卡”火箭筒543具,志願軍繳獲了不少。繳獲的加上仿製的51式火箭筒被志願軍廣泛使用。
“超級巴祖卡”火箭筒全重9.54千克,全長1.549米,最大射程1200米,有效射程200米,初速160米/秒,配用彈種:破甲彈;彈徑88.9mm,彈長598mm,彈質量4.04千克,破甲深度280毫米。
1951年4月24日,20軍60師178團尖刀五連佔領了雲嶽山,和該團火箭筒班向山下敵人陣地發起衝擊。一隊美軍M-48中型坦克搭載著步兵,在尖刀連右後方山嘴約300米處快速開進,火箭連副班長潘澤民扛著火箭筒,同裝填手楊保共、彈藥手魯禮魁一起,迅速選擇了一個發射位置打頭陣。
經過戰鬥,共擊毀美M-48型坦克7輛,其中潘澤民以8發火箭筒彈擊毀敵4輛坦克,潘澤民反坦克小組榮立集體一等功,潘澤民個人榮立特等功並獲志願軍總部授予“反戰車英雄”榮譽稱號。
四、M18型57mm無後坐力炮
M18無後坐力炮炮身全長1560mm,炮管長845mm,炮管右側有一個小握把和擊發扳機。炮管中央有一個獨腳架,後部有可摺疊的兩腳架(在肩扛射擊時可以充當肩託),標準配備一具2.8倍瞄準鏡。
戰鬥狀態時,M18型57mm無後坐力炮重20.2千克,使用時非常靈活,可以肩扛射擊。但是,主要的射擊模式還是在展開的腳架上。
1951年10月的文登川之戰中,68軍204師專人專用,將全師的反坦克武器,包括1個反坦克炮營、1個山炮連、1個工兵連,49個火箭筒和27門無後坐力炮集中起來,組成了專門打坦克的反坦克大隊。激戰下來,文登川變成了美軍裝甲兵的墳墓。最後在文登川丟下的78輛坦克殘骸,宣告了美國引以為傲的“坦克劈入戰”的破產。
五、M2A1式榴彈炮
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還繳獲了大量美製坦克和火炮。但是在戰場上,志願軍卻很少使用美軍的坦克。一是因為美製坦克的彈藥與我們的彈藥是不通用的,繳獲了美國的謝爾曼坦克,還得有配套的76mm坦克炮彈才能使用,而且美軍的大量M4A3E8坦克,使用的都是福特GAA V8汽油發動機。當時志願軍裝備的T-34/85坦克,IS-2坦克使用的都是柴油發動機,志願軍在前線也沒有那麼多的汽油供這些繳獲裝備使用。
但火炮就不同了,1951年,在前線志願軍有520門榴彈炮,其中有215門是美國榴彈炮。1951年後,志願軍開始大規模換裝蘇式122毫米、152毫米火炮,但M2A1榴彈炮仍然裝備志願軍部隊直至戰爭結束。
上面這門M2A1榴彈炮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這門火炮來自志願軍炮兵某部4連3班,1951年10月在文登川地區938.2高地的阻擊戰中,該班以單炮支援步兵,發射224發炮彈,擊潰美軍兩個營以上兵力的三次集團衝鋒,斃傷敵人500餘人,並壓制兩個火力點、一個迫擊炮群。
志願軍也繳獲過M1式155毫米榴彈炮。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炮兵某部5連以上面這門M1式155毫米榴彈炮,在全縱深實施機動和火力支援,擊潰美軍十餘次集團衝鋒,擊毀美軍105毫米以上口徑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及彈藥庫10座。為此,全連榮立一等功。這門榴彈炮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