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隆基的擔憂:雖然一體化元件市佔率+盈利提升,但外售矽片格局惡化,邊際盈利持續下降,兩塊業務無法共振都向上。
我們的思考:
1、矽料的下行週期在股價反應預期是否充分?即標的安全邊際如何?
2、業績是否有彈性?——可能來自市佔率?可能來自單w盈利?
3、估值是否有彈性?——光伏賽道β今年演繹是充分的,隆基是否有細分賽道可能進一步提升估值?
1、安全邊際在哪裡?最保守預期下,公司22年盈利也可達140億元+
市場關心矽片盈利的底在哪裡?我們認為22年矽片盈利應在7分/W+,23年之後可能降至6分/W,但由於公司競爭力較強,競爭對手難以持續承受價格戰壓力,預計23年後公司仍可憑現金流優勢擴產並爭取更高市佔率。
(1)矽片格局最差會是怎麼樣?
根據Q3矽片企業盈利,中環股份、上機數控Q3毛利率均接近20%,隆基約25%,假設各公司期間費用率與稅率相同(實際上隆基由於規模效應,稅費率應該更低),則在隆基產能利用率僅70%左右的狀態下,單瓦盈利就比產能利用率90%的二線企業高出約4分錢。
由於22年矽料價格下行(緊張環節),矽片將開始流失超額利潤,在最悲觀預期下(即產能最大的矽片企業不盈利),那麼隆基單瓦盈利可達5分錢以上(考慮折舊成本攤薄、規模效應的優勢),但考慮到22年上半年矽料供應仍可能存在緊缺情況,預計全年實際盈利應在7分/W左右,而2023年及以後伴隨著行業向N型轉型,價格端有向上空間,單瓦盈利或可超預期。
(2)格局惡化的持續性如何?
在上述假設下,若隆基22年矽片出貨101GW左右,則對應的現金流可支撐其擴產30GW(單GW初始投資在2.5億元左右),而其他競爭對手只能依賴融資擴產,財務費用率會高於隆基,即價格戰後隆基憑現金流優勢可在規模上擴大優勢,獲取45%以上的市場份額。
(3)格局惡化的短期影響如何?
自2019年起,隆基已經在向深度一體化企業轉型,2019年矽片外售量佔比達75%,外售的毛利佔比達44%,而我們預計22年及以後公司矽片外售量佔比將降至30%左右,外售毛利在公司總毛利中佔比將降低至15%左右,矽片的盈利波動對公司影響越來越小。
圖:近幾年公司矽片外售佔比呈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測算
圖:近幾年公司矽片毛利佔比呈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測算
若各業務均按最保守盈利、出貨計算,即一體化盈利維持在21Q3水平,出貨按21年末元件產能測算,則22年依舊可獲得140億元以上的利潤。
圖:2022年隆基盈利預測——悲觀假設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2、業績彈性在哪裡?1)行業需求超預期+市佔率提升;2)降本&產品升級為公司帶來盈利向上彈性
(1)量:
市場預期22年裝機220GW,根據21年10-11月資料看,即便元件在2.1元/W的高位,國內矽片產出也可達18GW左右,按1.15的容配比計算,對應年化裝機188GW,因此預計22年實際裝機可能超預期。
據歷史資料,前四家元件企業出貨增量持續高於全球新增裝機的增加量,比例約達140%,具體分配情況為隆基50%,其餘三家分別30%左右(與21年各家市場份額比例基本一致)。側面驗證市場份額的擴張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
圖:元件企業市佔率擴張: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
資料來源:公告、天風證券
根據上述經驗資料,對22年裝機量與各元件企業的出貨量進行敏感性測算,則隆基的出貨增量變化最大,220GW裝機下對應70GW元件出貨,260GW裝機下或可達90GW出貨,最受益於裝機量的增長。
圖:裝機和隆基出貨敏感性測算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2)單瓦盈利:一體化降本、N型抬升售價
而對於單瓦盈利,我們可沿用此前對一體化企業盈利水平的測算思路,即假設下游要求的電站IRR,反推元件端的價格需要在什麼水平,再考慮原材料在不同價格下對元件盈利的影響,得出元件的盈利範圍。
圖:隆基一體化元件單瓦盈利測算思路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 假設:電價維持當前燃煤基準電價(平價專案延後+各省競爭性配置對降電價要求較低+火電價格浮動+綠電或碳交易收益),在央行支援下光伏專案融資利率降至4.5%(大型央國企還會更低),而除元件外的其他裝機成本相較20年降低10%左右。據此倒推,得元件不含稅價在1.55元/W左右(含稅1.75元/W)。
- 盈利:假設矽料價格中樞在150元/kg,玻璃價格在22.5元/平米,EVA膠膜在16元/平米,則一體化元件成本在1.15元/W,假設單瓦費用在0.17元/W,那麼對應的盈利中樞在0.16元/W(扣除矽片的7分錢盈利後,預計電池+元件22年盈利有望達9分/W)。
圖:隆基一體化元件單瓦成本&盈利測算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在單瓦盈利的彈性方面,考慮到大尺寸降本潛力尚未被完全挖掘,且在矽料價格處於高位時各類降本手段都在加速推進,海運費也有下降趨勢,實際單瓦盈利還可能超出0.16元/W,每降低1分/W的成本,可對應7億元左右的盈利提升。
此外,N型TOPCon電池可增加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參考晶科資料,在單瓦成本接近的基礎上,TOPCon元件售價可比PERC元件高0.1元/W,這部分約可對應0.08元/W的利潤,假設隆基22年TOPCon元件出貨5-10GW(已披露將於未來幾年擴產的新技術電池產能規劃有38GW),則對應盈利向上彈性為4-8億元。
3、估值提升的空間?新業務開啟增量空間
(1)BIPV:
2020年國內BIPV裝機量約0.7GW,市場仍較小,但隨著近期國內各地對綠色建築、工廠能耗指標要求提升,且BIPV相關標準正在加速完善,BIPV實際發展速度或超預期。預計工業廠房將率先加速推進BIPV的滲透。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廠房屋頂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實現50%光伏覆蓋率,按21年非住宅房屋竣工面積1.9億平計算,可用於建設BIPV的屋頂佔20%,按50%滲透率計算,實際可安裝屋頂光伏的面積約0.2億平,可對應4GW的BIPV裝機,按5元/W計算,市場空間達200億元。
圖:非住宅建築屋頂光伏年新增規模測算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天風證券測算
假設22年國內BIPV裝機量5GW,其中隆基市佔率20%,按5元/W(考慮元件漲價)的價格計算,隆基BIPV收入或達50億元,參考公司電站開發的30%左右的毛利率,預計BIPV業務淨利率可達20%左右,貢獻利潤約10億元。
圖:隆基BIPV業績貢獻測算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2)制氫:
隨著氫能的頂層設計檔案出臺,以及雙碳目標下工業企業(煤化工、石油化工、鋼鐵冶金等)脫碳轉型需求的增長,疊加近期冬奧會為氫能源提供了諸多應用場景,預計未來氫能源的需求量也將超預期。
目前製備氫氣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電解水制氫、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其中利用煤制氫的成本最低,但碳排較高,未來利用新能源棄電進行電解水制氫或將成為主流方式。
圖:制氫方式對比
資料來源:產業觀察者
電解水制氫裝置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鹼性、質子交換膜、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其中鹼性水電解槽經濟性最好,系統初始投資約6元/W,其中電解槽裝置成本佔比約50%,是當前制氫的主流方案。
2020、2021年國內電解槽產能分別約在0.5、1GW,21年上半年公司規劃到21、22年底分別具備年產0.5、1.5-2GW氫能裝備(鹼性水電解槽等)的能力,假設22年出貨1GW,則該部分22年預計可貢獻30億元的收入,假設淨利率20%,則可貢獻利潤約6億元。
圖:隆基制氫裝置業績貢獻測算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3)其他:
除BIPV、氫能裝置業務外,公司還新增了隆易業務,為家庭提供光儲系統解決方案,在儲能高增的背景下,有望為公司帶來超預期的業績。
圖:隆基新增的隆易業務
資料來源:隆基官網
4、市值:按40倍估值測算,中性預測市值上漲空間50%+
假設明年裝機分別在220、240、260GW,中性預測240GW+公司元件市佔率接近30%,矽片市佔率超40%,估值40倍,則22年市值或可達7000億以上,較當前市值有50%+的上漲空間。總結來看,矽片單位盈利下滑的預期比較充分,而我們認為安全邊際在140個億利潤(對應外售矽片的單w盈利7毛),而業績向上的彈性來自:1)行業量超預期+公司市佔率提升超預期;2)新產品+降本帶動一體化盈利超預期。估值彈性來自:新業務——bipv、氫能裝置等。
圖:隆基各業務總利潤&合理市值測算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測算
我會在同名微信公眾號:合縱投研中每天更新最新的機構調研內容、最優質賣方研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 END —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免責宣告:文章來源於網路,轉載僅用做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