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寧艦和山東艦的裝備服役,我國海軍也正式進入了“雙航母時代”,當然作為核心的艦載武器裝備,不管是遼寧艦還是山東艦上搭載的艦載機也都是我國全新研製的,比如殲15艦載機就是沈飛基於殲11B基礎上、參考蘇聯T-10K-3研製的雙發重型艦載機;同時在遠端防空預警上,我國也專門基於直-18通用直升機基礎上,研製了我國第一代艦載預警直升機——直18Y。但是熟悉我國海軍武器裝備的都知道,此前我國曾進口過多架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其相比直-18Y佔地面積更小,理論上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更多,但是為啥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沒有裝備卡31,堅持自研了直-18Y呢?
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為了增強海軍遠端預警防空能力,基於卡-29直升機基礎上研製的預警直升機,其在機身腹部裝備了一臺可以摺疊使用的E-801M機載雷達監視雷達,大型雷達天線板平時摺疊存放在機身下,當工作時展開在機身下部,以10秒每週的速度旋轉。地面探測距離超過250公里,空中探測距離最遠可達150公里,就像是一個會飛行的雷達站。卡-31直升機機組人員由3人組成,巡航速度220公里/小時,最高時速250公里/小時,航程達680公里,懸停升限3500米,而實際爬升達5000米。2009年中國採購了9架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分別裝備在引進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052C型導彈驅逐艦上。
至於海軍裝備的遼寧艦和山東艦為啥沒有選擇卡31、而堅持自研直-18Y艦載預警直升機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卡31雷達效能太落後 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的引進,解決了當時我國海軍遠端預警防禦的空白,但是也因為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是蘇聯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研發、1985年就開始裝備蘇聯海軍的艦載預警直升機,雖然在進入千禧年後有過一次更新升級,但是放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特別是從一開始就瞄準高階的中國海軍隊伍中,整體效能並不拔尖,畢竟千禧年後我國在相控陣雷達領域的實力世界有目共睹。
比如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只有3名機組乘員,除了兩名駕駛員外,剩餘操縱雷達、進行防空探測的只有一名操作員來處理雷達資訊,所以在預警實效和反應機制上就天生存在很大不足;其次卡31的最大升限高度只有3500米,這個高度用來為最大升限接近20000米的殲15固定翼戰機提供預警資訊,顯然是不敢想象的。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卡31雖然對海探測距離超過250公里,但是在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面前,這個距離的預警資訊實際留給後方軍艦的反應攔截時間並不多;加之其作為艦載預警直升機,其對空預警距離只有150公里,這個距離甚至還不如裝備有機載相控陣雷達的戰機自身的雷達探測距離遠,所以核心的雷達效能落後是卡31不能上航母的核心原因。
二、與中國海軍指揮體系不同 卡31是蘇聯時期研製的艦載預警直升機,雖然在千禧年後俄羅斯也對其進行了升級更新,但是我國採購的時候採購數量少,所以整體上都是原裝採購,那麼這就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會存在關鍵的通訊指揮體系不相容的問題。所以從一開始裝備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的是我國從俄羅斯引進的四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為數不多加裝了俄製通訊雷達的051C導彈驅逐艦。
那麼對於卡31想要上艦遼寧艦和山東艦而言,遼寧艦和山東艦作為中國海軍兩大核心戰艦,在作戰指揮體系上肯定採用了我國自己更先進的作戰指揮系統,受限於訊號干擾的問題,根本不可能額外加裝俄製通訊裝置,而且卡31的對空探測效能實在有限,也沒有必要這麼做。
三、卡31有更適合的載機平臺 遼寧艦和山東艦裝備的直18Y採用的相控陣雷達雖然更先進,但是直-18體積相比卡31大太多,所以只能在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軍艦上起降,而無法在導彈驅逐艦等直升機起降平臺有限的軍艦上搭載。那麼對於海軍而言,除了航母需要遠端預警外,其他包括驅逐艦在內的主力戰艦也有需要遠端預警的需求,所以這個時候將全部的卡31配備給驅逐艦,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隨著我國海軍的建設發展,更先進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已經出現,那麼對於直-18Y而言,其雖然搭載的預警雷達很先進,但是相比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言,其無論是在對空、對海探測距離、還是飛行速度、飛行航程、滯空時間上都存在很大天生差距,所以就算是直-18Y在中國海軍航母發展史上都只會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