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吳京的“老丈人”,是李連杰的師傅,也是螳螂拳大師。他就是《少林寺》裡的經典師父,一秒能打八拳的螳螂拳第六代傳人——於海!
影視劇裡的經典“師傅”
於海不是專業演員,但卻和影視圈有著不解之緣。
1997年,電視劇《太極宗師》開播,一時間萬人空巷,在內地引起了一股太極熱。
自此,初出茅廬的武生吳京,得以進入大眾的視線。而劇中太極高手楊昱乾的師傅——陳正英的大師風範,更是深受觀眾喜愛。
陳正英的飾演者,就是著名的武術大師於海!
在這部電視劇裡,楊昱乾和陳少琪相戀了。陳少琪是陳正英的女兒,於是於海順理成章地成了吳京的“老丈人”。
但在現實生活中,於海並不是吳京的老丈人,而是半個師傅。
吳京本來師從吳彬,與李連杰是師兄弟,之後因為拍電影與於海相識,更是受其指導,兩人便有了師徒之說。
其實在拍攝《太極宗師》之前,於海和吳京早在《功夫小子闖情關》裡就相遇了。
那時的吳京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武生,而於海則已經是有所成就的武術大師了。可於海並沒有什麼大師的架子,而是刻苦練得好武藝,悉心指點後來人。
在這兩部戲中,於海作為武術界的老前輩,對吳京自然是頗加照顧,悉心指導他的功夫,吳京也心懷感激。於海身上那股傳統武術大師的正氣和儒雅之氣,更是令他敬佩不已。此後兩人亦師亦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如今於海已經上了年紀,很少出演影視劇。而吳京憑藉兩部《戰狼》大紅大紫,紅遍海內外。可即便如此,他只要見到了於海,依然會恭恭敬敬地尊稱一聲“師傅”。
李連杰的師傅
其實於海最初的師傅形象,還要追溯到《少林寺》裡的曇宗大師。
沒錯,就是吳京的師兄——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
片中,李連杰飾演的小和尚覺遠勤奮努力,刻苦用功,武藝高強,終報父仇,懲惡揚善。而其師傅曇宗大師,也就是於海飾演的曇宗大師,身上不僅有作為師傅的嚴厲,更有父親一般的慈愛,俠肝義膽,菩薩心腸,最後卻不幸中箭身亡!
時至今日,曇宗大師眉頭微皺、眼神慈愛、嘴角帶笑的那一句“明知故問”,依然在觀眾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少林寺》之後,雖然依舊有很多人不熟悉於海這個名字。但只要看到那張充滿正義之氣和慈愛之顏的臉,一定會忍不住大呼一句:這不就是李連杰的師傅嗎!
可見,於海把曇宗師傅演得多麼活靈活現,多麼有血有肉!透過這部電影,很多觀眾可能認為於海肯定是個老戲骨,但其實這是他第一部影視作品,而且還兼任了該片的武術動作指導。
那麼於海不是專業演員,可為何小試牛刀便取得成功了呢?
其實曇宗大師一角的成功,一方面是因為於海的刻苦鑽研。他以一個長者的角度,去細細揣摩曇宗大師的角色,認真打磨自己的演技,把這個曇宗大師演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松有馳、有嚴有愛!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於海本來就是一個武術大家,而且為人正直,演起那種少林武僧的角色,簡直是手到擒來。
於海的動作片,完全不是現在很多特效打鬥場面能比的,更不是那些花架子。他每一個動作有板有眼、穩紮穩打,從來沒有敷衍了事。劇中他還把自己最拿手的螳螂拳搬上了熒幕——在那一招一式中,凝聚著的是於海幾十年的功力!也給觀眾帶來了真正的武學審美。
如此認真雕琢、功底深厚的“曇宗大師”,自然是深受觀眾的喜愛。
而於海不僅在電影中是李連杰的師父,現實中對他也照顧有加,還親自指導他的武術動作。於海更是將自己的功夫對李連杰傾囊相授,親自教授他正宗的螳螂拳,分外用心,毫無保留!師徒的名分,也就貫徹戲裡戲外了。
於海對自己照顧有加,李連杰自然也敬他如父。兩人朝夕相處,亦師亦友。
此後於海就成了師父專業戶。在《少林寺》之後,他和李連杰這一師徒組合,又一起合作了《南北少林》《少林小子》《太極張三丰》等作品,“師傅”這個角色,總是被於海塑造得極為生動!
可惜後來李連杰離開了張鑫炎導演,自尋發展。於海則繼續和張導合作,師徒倆就此分別。
在李連杰之後,於海便遇見了吳京,他也是諄諄教誨,戲裡戲外把“師傅”一角演繹得有血有肉。於是他就成了“師傅”專業戶,在影視圈留下了自己獨特的經典角色。
螳螂拳大師
對於於海來說,演員是他的副業。他真正的事業是武術。他一生痴武,也與武有緣,更是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武學研究中。
1942年,於海出生在山東煙臺,原名“於天堂”。後來因為身在特殊年代,“天堂”之名會成為別人攻擊的物件,給他帶來極大的不便。於是他就根據當時講究的“幹群關係如魚水”說法,更名為於海,取的是“魚不可離水”之意。
十二歲那年,於海有幸拜七星螳螂拳第四代傳人——林景山先生為師。開始學習正宗的螳螂拳。
林景山也是武學大師,他一生主攻螳螂拳,但對梅花槍、六合棍、大刀、劍術等傳統武術也有鑽研。他見於海身強力壯,用句俏皮話說就是“骨骼驚奇”,是個習武的好苗子,所以對他很是看重。在教學上更是毫無保留,絕不藏私,傾囊相授。
於海也刻苦鑽研、毫不懈怠,決心不負師傅的厚望。
他練習螳螂拳時,為了鍛鍊螳螂拳必需的指力,每日便單手提著沉重的陶罐上下運動。等到了一定程度,還要往陶罐里加沙,增加難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有了那耍起螳螂拳時的矯健身姿,勢如奔馬的威嚴氣勢,快速凌厲的螳螂勾手!
螳螂拳特點是生猛快速,在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下,於海完全掌握了螳螂拳的這一特點,更是達到了一秒能打八拳的驚人高度!
但中華武學,得其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去悟,悟其精髓、悟其神韻。為了更好地研究螳螂拳的精髓,於海老師便借鑑螳螂拳祖師王朗的做法,直接觀察螳螂,甚至與螳螂同住一室。他捉了數百隻螳螂在臥室,貼近觀察,悟其神韻。
如果是常人,別說數百隻兇狠好鬥的螳螂,就是幾隻人畜無害的飛蛾,也恐避之而不及。可於海就是這樣吃得了苦頭,下得了決心。在不斷地觀察和領悟中,他結合螳螂拳各個派別的特點,再加上自己的感悟和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螳螂拳風格。
這種程度還不能成為武術大家的話,是不是天理難容呢?螳螂拳特點便是生猛快速,於海老師年輕時更是創下了一秒打八拳的驚人紀錄!最終成為螳螂拳的第六代傳人。
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較於演戲,於海的真正成就和貢獻,肯定是武學文化的研究和傳承要功高一籌。
他的體質本就比其他師兄弟們要好一點,又格外爭氣,上進心強,所以很快就在一眾師兄弟裡脫穎而出。
1958年,於海被師傅推薦去參加武術比賽,曾經的刻苦和堅持,給他奠定了紮實的功底。所以比賽中他招式犀利,進攻有力,防守有餘,橫眉一喝,威嚴自露。
之後於海連闖市、省、全國三道大關,奪得全國武術冠軍,最後被山東省運動技術學院挖了出去,成為了正式的國家武術運動員。
1960年,於海憑藉深厚的武術功底、武術研究,得以躋身隨行周總理的中國武術團,去訪問緬甸。此後他又隨中國武術團出訪美、法等國,對傳播中華武術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於海還擔任過山東武術隊教練,為山東乃至全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武術人才。
於海是一名真正的武術大師,他不僅將螳螂拳練得爐火純青、成績斐然,在武術文化上也有所研究、有所貢獻。
除了螳螂拳的相關資料,他還整理了其他拳種的武術遺存,而且勤加練習,皆有所得。所以武術界稱他為“武學寶典”。
本該逍遙自在的晚年,於海卻選擇了當老師,為武術文化的繼承發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貢獻。
2001年12月,於海率其子在中國山東,成立了第一所以武術教育為主的“於氏武術文化教育中心”,這是中國唯一的“於海螳螂拳培訓基地”。
繼承傳統、鑽研刻苦的可貴精神
於海老師在娛樂圈雖然有經典作品、經典的角色形象,可相較於成龍、劉德華、周星馳等,將一生奉獻給娛樂圈的大腕明星來說,確實是有差距的。
但於海老師身上最值得推崇的,並不是在娛樂圈的那一點點成就,而是他對中華武術文化的貢獻。而且最讓人敬畏的,是他身上體現出的繼承傳統、刻苦鑽研的可貴精神!
在習武上,於海老師恨不得將心窩子都掏出來,貼在螳螂拳的研究上。
現在於海老師已經不怎麼演戲了,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螳螂拳,讓下一代有接觸到正宗螳螂拳的機會。這樣的武術大師,值得我們敬佩!
推薦閱讀:
2015年何家駒去世:香港“四大惡人”之首,曾在3天內輸掉2000萬
2013年劉家良去世,小30歲嬌妻6年後嫁入賭王家族,如今她怎樣了
張怡寧:手握19個世界冠軍,自稱獎牌該拿的都拿了,為何選擇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