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心腦血管的病人,呈爆發趨勢。究其原因發現:高血壓,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菸、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熬夜,缺少體力活動、或過度增加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情緒,季節的變化。發生心腦血管病的機率大大增加。
在多年臨床中,常常遇到心臟裝“起搏器”和“支架”的患者。即使裝上這些高科技,患者還是普遍感覺胸口有疼痛、胸悶,心臟覺得不舒服,心慌、心悸現象。而患者早期到醫院進行心臟功能的各項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器質性病變。長期依靠服用藥物或進行其他方面的治療,療效甚微。直到拖到發生器質性病變、醫院才會進行安裝“起搏器”和“支架”處置。
遇到這類患者,搞推拿、整脊手法的人,望而怯步。生怕引火燒身,而拒絕調理。我也是一樣!覺得裝上這些高科技的產物,運用整脊方法調理,擔心會出現風險,就拒絕了。
在2004年,遇到一個患者(老朋友)年齡60歲,心臟裝了“起搏器”,已經近7-8年了,說還經常出現胸痛、胸悶不適感覺。說還常年依靠藥物維持,非常苦惱。說我治療疼痛是一絕,堅持要我給他調理,並說:出了任何問題,都不會找我,還錄了音。
在這種情況下,我根據自己近40年對脊柱研究,認為脊柱乃百病之源。對患者頸椎C3-C5橫突和胸椎T2-T5椎體進行觸診。表現為頸椎C3-C5橫突位置胸鎖乳突肌痙攣,橫突排列順序異常。胸椎T1-T5椎體棘突偏歪,椎板凹凸不平,上下椎體關節突,觸診有明顯紊亂現象。對錯位或紊亂的椎體進行定位,然後再運用手法進行定點矯正(要求手法嫻熟,定位準確,力量恰當好處,患者接受,沒有痛苦)。經過醫者的1-3次調理,患者上述症狀,就會有明顯改善。患者自述:經系統調理後,以後再調理一次,能管上一年,不會再有上述症狀的發生。從該患者的成功案例,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
後來遇到一個心臟裝“支架”的患者,要求調理。運用調理心臟裝”起搏器“患者的經驗,進行調理,結果可以收到同樣的療效!至今已經調理上百例心臟裝”支架“、“起搏器”的患者,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左右。
為什麼調理頸椎橫突C3-C5和胸椎T2-T5呢?首先我們先了解脊柱的脊神經亦稱脊髓神經,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人體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頸椎C3-C5:脊髓脊髓中又支配呼吸肌的運動神經元,它們位於第3~5頸段和胸段脊髓的前角。膈神經 (C3—C5)是頸叢最重要的分支。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側,繼沿該肌前面下降至其內側,在鎖骨下動、靜脈之間經胸廓上口進入胸腔,經過肺根前方,在縱膈胸膜與心包之間下行達隔肌。隔神經的運動纖維分配膈肌,感覺纖維分佈於胸腹心包。隔神經還發出分支至膈下面的部分腹膜。一般認為,右膈神經的感覺纖維分佈到肝、膽囊和肝外膽道等。膈神經損傷的主要表現是同側的膈肌癱瘓,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嚴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經受刺激時可發生呃逆。
(供應部位)C3 咽、耳、肩、交感神經、橫隔膜神經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 咽喉炎、肩酸、肩痛、肩僵、交感神經亢進、呼吸困難
(供應部位)C4 頭部肌肉、臂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頭部肌肉痛、肩痛、手臂無力、臉部血管壓迫
(供應部位)C5 食道、氣管、肘、聲帶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氣管炎、肘痛、咽喉炎痛
胸段的交感神經與脊神經同行,可以稱為內臟神經,調節指揮內臟的活動,其中胸心神經、內臟大神經、內臟小神經、內臟最下神經等,分別分管心臟、胃、肝、膽、胰、小腸和腎的功能。
胸椎T1-T5錯位、紊亂會引起胸椎性心臟病。胸椎T1-T5:心臟交感神經的節前神經元位於脊髓第1~5胸段的中間外側柱,節後纖維來自脊椎旁的星狀神經節或頸交感神經節,調節心臟及其他內臟器官的活動。
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共同支配著心臟,但是交感神經的分佈相較於迷走神經更豐富。心臟交感神經節前纖維位於脊髓1~5胸段的中間外側柱,節後纖維分佈於心房,過房室溝分佈在心室肌表面的心外膜層,並和冠狀動脈伴行穿過心室壁向下支配心內膜。
兩側交感神經對心臟各部的支配並不均勻,心房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分佈多於心室,且右側分佈比左側更豐富。右側交感神經主要影響心率,主要分佈於心臟右側和心室前壁。左側交感神經主要影響心肌收縮力,主要分佈於心臟左側和心室後壁。心臟交感神經主要透過釋放神經遞質和心臟中相應的受體結合來調控心臟。
(供應部位)T1 心臟、食道、氣管、手指、手腕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心臟疾病、支氣管性氣喘、咳嗽、呼吸不正常
(供應部位)T2心臟、食道、氣管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心臟病、心肌痛、食道炎、肋膜炎
(供應部位)T3 肺、支氣管、食道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食道炎、肋膜炎
(供應部位)T4 肺、支氣管、食道、胸腔、膽囊交感神經的分佈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肺炎、肋膜炎、胸痛、乳房炎、各種膽囊疾病
(供應部位)T5肝、脾、胃
(脊椎神經相關症狀)胃炎、胰臟炎、膽炎、胃潰瘍、消化不良
(1)頸部:有頸三個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有三個去向。經灰交通之伴頸神經分佈至頭頸部及上肢的血管、汗腺、豎肌等;至鄰近的血管形成血管叢,頸內動脈叢、頸外動脈叢、鎖骨下叢、椎動脈叢等;直接形成神經,心上、中、下神經等。
(2)胸部:胸交感神經節發出節後纖維有三個去向。經灰交通之伴12對胸神經分佈至胸腹壁血管、汗腺、豎肌等;上5對胸節發出分支形成叢,胸主動脈叢、食管叢、肺叢、心叢等;直接形成神經,如內臟大、小神經等。
冠狀動脈受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的支配.迷走神經纖維在冠脈中分佈較少。迷走神經興奮一方面對冠脈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擴張。另一方面,卻因使心臟活動減弱,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壓下降,間接使冠脈血流減少。故迷走神經對冠脈血流影響不大。交感神經興奮,其總效應是使冠脈血流量增多。一方面它直接使冠脈血管收縮,另一方面,當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活動加強,動脈血壓增加,使冠脈血流量增加,同時更重要的是心肌耗氧量增加,代謝產物增多,繼發性引起冠脈血管擴張。因此,交感神經的直接縮血管作用被心肌代謝增強產生的強有力舒血管作用所掩蓋。
心臟神經指支配心臟活動的末梢神經,通常是指這兩種傳出神經,有時也包括分佈到心臟壁上的傳入神經。兩棲類以上的脊椎動物的心臟,分佈有迷走神經的分支和從頸部、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交感神經的分支,它們分別作為抑制和興奮的神經,透過兩者的相互拮抗作用以調節心臟的活動機能(魚類中有的缺乏交感神經)。
根據脊柱解剖學我們知道,胸椎有一個向後的生理彎曲,其作用是緩解人體活動時對大腦的震盪,增加胸腔的容積,有利於胸腔內臟器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同時支配心臟的心交感神經和心迷走神經都是由胸椎間的椎間孔發出來的,當胸椎出現變形(曲度增大、側彎、扭曲)和胸椎關節錯位、紊亂時,骨性的椎間孔就會發生變形,使由此發出的神經受到牽拉、壓迫等不良刺激,從而導致其所支配的心臟出現病理狀態。胸椎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有胸痛、胸悶、心慌、心累、心律不齊等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根據心臟與脊神經的支配關係,就能查詢到與其對應的椎體的位置關係。從以上解剖分析和本人40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凡是有心臟疾患的患者,只要心臟沒有發生器質性病變,透過對上述紊亂或錯位椎體進行矯正干預,就能收到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根本就用不著裝“支架”、“起搏器”。即使裝了“起搏器”與“支架”引起的心臟不適反映,也可以透過手法對與之相對應的椎體進行矯正,也能減輕心臟病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