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以為當兵就是扛著槍,像電視劇裡的戰士一樣向前衝鋒。長大後,在父親的支援下,我毅然報名參軍,來到了海拔3500米的川西高原。
下隊不到一年,我就被分到了後勤崗位,成為了一名營房維修工。一心想成為戰鬥員的我感到有點委屈,安慰自己先在這裡乾乾,以後說不定能調換。殊不知,這一待就是十六年。
一滴水的衝擊,雖微不足道,但經年累月,終致石穿。就這樣我從零開始學起維修,別人做一遍,我就做十遍,別人休息,我就加班。我不斷在工作中學習,向別人請教,總結分析,汲取經驗,努力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修理工。
在後勤崗位的日子,沒有想象中的熱血與激情。“不能去戰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我心裡總是這麼想,直到班長對我說:“作為一名革命軍人,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只要努力幹,在任何崗位你都能發光發熱!”而往後的日子裡,我開始慢慢理解班長的這句話。
有一年冬天格外冷,雪下得格外大,大雪壓垮了外面的電站,連營區裡的發電站也沒能倖免。所有房間的取暖設施失去了效果,哨兵們冷得瑟瑟發抖。在我還沒反應過來時,班長已經穿好衣服準備好了工具,對我說:“趕緊起床,搶修電站。”我跟著班長來到發電房前,發電房已經被大雪掩蓋,我就拿著旁邊的鐵鍬開始剷雪。儘管手已經被凍得沒了知覺,但是我想著如果能早一秒完成任務,戰友們就能提前暖和一秒,心裡頓時有了幹勁。
清理完積雪,我進入發電房開始檢修損壞的電路,不到半個小時,發電房又開始重新發電,所有的取暖設施也恢復了正常運轉。回到班裡,大家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張青,你是最棒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在後勤崗位也能贏得這樣的誇讚,即使臉上凍得發紫,心裡卻是暖洋洋的。
班長退伍後,我扛起了營房維修的重擔。自此,我開始學習裝置維修以外的工作,木工、泥瓦、油漆……我把這些技術的技巧記滿了筆記本,那些都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去年三月,支隊組織“四小工”集訓,我榮幸地當選為教員,在集訓過程中邊教邊學。我帶領官兵上色達、赴新都橋、下瀘定,累計行程數千公里,改造線路近萬米,九個中隊營房漏水等問題徹底解決,兩個駐訓點的硬體設施大幅提升,支隊營房面貌煥然一新,支隊上下對我讚不絕口。我想,這就是我努力的成果,這就是我奉獻的意義。
作者:武警四川總隊 張青
圖片:鄒傑
監製:劉鳳橋、張紅衛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關樹聲、王文
值班編輯:王超、王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