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農村不少村民進城工作,而留守在家的村民很想尋找不出村就能掙錢的路子,當然,如果家門口就有活幹,有的村民則不會選擇出外打工。皖西南山區有一個村莊,近些年,在家的村民常年基本沒閒著,而且,他們在幫人幹活的同時收到的是“現錢”,然而,收入越高,村民卻越後悔,這是怎麼回事呢?
按理說,收入高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幫人幹活都想有理想的薪水,可是,村民為啥會“後悔”?或者說是為啥事“後悔”呢?週六上午,攝影師一行到山村採風,看到村裡有成片的瓜蔞田,村民們正在採收、分揀、搬運,忙得不可開交。在大夥議論的過程中,一行人終於聽出了村民們的言外之意。
近些年,一些山區村民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發掘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因地制宜,種植水果、蔬菜、藥材等,有的村民賺得盆滿缽滿,而有的村民收入還不及以前的傳統模式,甚至“虧”了不少,其中的原因有多個方面,除了技術方面外,還有受地理位置、氣候、水源等因素影響,因此,有的村民不敢再“盲目行動”。
而有的村民掙到錢後,“膽量”越來越大,不但在本村發展種植業,還到其他村莊流轉土地栽種農作物,並且成立合作社或農業公司,帶動產銷一條龍,創收的專案不斷增加。這不,小山村的大部分田地流轉出去,讓一位距離此地約30公里的村民種植瓜蔞。
以前,山村村民們也知道種植瓜蔞這個專案,但收入咋樣心中沒底,有人說,收入不錯,收益比種植水稻要高出很多,也有人說不掙錢,虧本的不少。有人來流轉土地,村民當然樂意,一來可以拿取租金,另外,種植瓜蔞需要人手,村民們可以在裡面幹活。
從耕田、栽插、搭架子、田間管理到採收,再從分揀、搬運、去皮、晾曬到炒制瓜蔞籽……成片的田地種植瓜蔞,所有的活兒都要請人工。村民們如期收到租金和做工的工錢兩樣收入,可是,當看到瓜蔞長勢喜人,個個像小南瓜頭似的時候,產生了新的想法。
迫切需要人手時,種植瓜蔞者以漲工錢的方式吸引人來幹活。“今年的瓜蔞長得這麼好,老闆還加工錢,看來種植瓜蔞的收入不錯。”一位村民說,倘若這些田自己種植,獲取的收入肯定比做工加租金的錢更高。“那是,那是。”“當然了。”其他村民回應道。
村民們雖然是幫別人種植瓜蔞,但每幹一項活都很認真仔細,肯吃苦,就像給自家幹活一樣,瓜蔞收成高與村民們的勞動密切分不開,亦與管理者及技術人員有重要關係,不過,村民覺得,技術可以學,這次幫人種植瓜蔞,以後自己種就知道其中的技巧。
瓜蔞的皮曬乾可以出售,瓜蔞籽的價格也不錯,看到圓圓的瓜蔞,村民們都替種植者高興。“收入越高,越後悔,後悔當初沒有自己種,這要是我們自己種的就好了,賣的錢肯定不比出外打工的收入低。”村民覺得,在家發展種植業,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一舉多得。
有村民表示,他們在幫人幹活的同時,學到了種植瓜蔞的技術和要領,有了發展種植業的念頭和幹勁,在不久的將來,也準備自己發展種植。“技術都是學來的,只有先肯幫別人幹,自己才能學到技術,只有別人種植的收成高、收入好,自己學的技術才過硬。”一位村民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