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科學家,在我們凡人眼裡,總是那麼高不可攀。因為他們智商過人,天才轉世,稟賦迥異,普通人不可與之相比。
事實上,很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才,他們在求學、勇攀高峰的路上,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出類拔萃、人中龍鳳,只不過他們比普通人更懂得堅持,更堅定地朝著目標永不言棄。
我們都聽說過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的故事,41歲時被評上最年輕的院士,在他獲得極高榮譽之後,也許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妥妥的別人家孩子、超級學霸、少年天才。
實際上,他高考的成績並不是數一數二,離夠得上清華北大等一流高校的錄取線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他的本科只是就讀山東大學光學系鐳射專業。
坎坷深造路
大學畢業後,他決定讀研究生,目標是考中科院的研究生。因為那是他從小到大的理想:要當‘可以為人類謀福祉’的科學家。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他第一次考研的成績並不樂觀,高等數學只得了39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理想與現實存在著遙不可及的距離。
雖然出師不利,但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再戰。第二次考研成績仍然不容樂觀,大學物理又得了一個39分,是巧合還是天遇?
要是換了其他人,很有可能大多數人會就此打住,自認研究生與自己無緣。而他卻沒有放棄,繼續一頭扎進備考中。
終於,“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終於第三次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
如果他的考研路坎坷辛苦,與他讀博士相比起來,那還是小巫見大巫,別人3~5年能博士畢業,他卻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
美麗的荷花定律
所謂荷花定律,就是一個“成功學”定律,意思是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假如一池荷花全部綻放需要三十天,那麼,你知道開滿半池需要多少時間嗎?
我們都知道,池塘裡的荷花剛開始綻放時,只是零散的幾朵,到了每二天以第一天兩倍的數量綻放,第三天又是第二天的雙倍數量綻放。
有人會以為,依此類推,到了第十五天,便是荷花開了半池塘。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要到第二十九天,荷花才能開滿了一半,到了最後一天才能開滿整個池塘。
積蓄了29天,到了最後一天才出現井迸般爆發。薛其坤副校長也是如此,讀了7年博士,他的人生便從此開掛,以跳躍式快步前進。
他,35歲時,晉級為大學教授;41歲時,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49歲時,他領銜的科研成果被譽為諾獎級發現……
別人的成功可以模仿,但永遠沒法超越。一次考研失敗,能繼續二戰的有多少?對堅持三戰的又有多少呢?
很多時候,我們做啥都不能成功,有沒有捫心自問過:你的理想與付出的行動,到底有多遠的距離?你的堅持與努力,是否經得起一波三折的考驗和打擊?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你在追夢的路上有沒有足夠的恆心與毅力?在離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你有沒有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衝勁和勇氣?
7—11工作狂
確切的講,薛副校長的轉機不是考上碩士研究生,而是在他讀了幾年博士研究生後,奔赴日本仙台東北大學研究所繼續讀博開始的。
日本導師要求學生實行7-11(早上7點前到達實驗室,晚上11點後才能離開,每週至少6天風雨無阻的堅持)工作制。他的7-11工作狂的稱號便是從那裡開始的,並不是浪得虛名的那種,而是名副其實的有過之有不及。
最讓他痛苦並不是高強度的研究工作,而是初來乍到的語言不通,聽不懂導師的指示,無法與同學交流。每當同學們操作實驗的時候,他只能一個人絕望地站在旁邊乾瞪眼。
常言道: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他只能惡補各方面的知識。每天要做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吃飯、睡覺、科研。
就那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忘我工作狀態下,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他取得了一個科研上的重要突破,也是那個實驗室裡三十年以來的最大成果。
當良好的行為堅持21天,便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他在日本已經養成了7-11工作模式,回國以後一直至今,他的工作狀態就是一個永不停息的馬達,一年365天就有330多天都是高速運轉。
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時,他沒休息過一個完整的假期和週末。每天工作時間均在15小時左右,每年平均工作時間高達5000小時。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薛其坤副校長說,“只要你勤奮、執著、專注,就不會在世上一事無成。”果然,擇一業終一生,不成功便成仁。
對薛校長來說,就是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在科研上,把一分一秒、一天一年的時間都用在勤奮上,從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總結出經驗,慢慢形成能力。
從失敗到成功,只不過隔著兩個字,那就是“堅持”。正是因為他帶領著團隊20年如一日地心無旁騖鑽研,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就算是天才也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足以說明勤奮遠比天賦重要,堅持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