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坨山座落在京西木城澗礦南部與房山交界之處,它東望峰口鞍,西連轎頂山,北瞰木城澗,南接玉室黃山張良洞。鐵坨山古稱鐵石坨,自古為京西名山。《宛署雜記》記“鐵石坨在縣西八十里趙家臺,產石堅黑如鐵”。民國版《北京西山地質志》載“鐵石坨四大背山北峪溝龍泉河一帶,上震旦層顯露甚多,恆為黑色”。鐵坨山位於北緯39°55′00″,東經115°56′01″,海拔1102.8米。
日前有多位朋友轉發給我一個影片,粗略一看看說的是鐵坨山。該影片以十三年前在此失蹤的戶外愛好者為主題,將鐵坨山比喻為北京百慕大。雖然有鐵坨山附近不少鏡頭,但終屬於對鐵坨山的不甚瞭解。類似的事在網上經常可以見到,今天發現了“高橋寺”、明天發現了“滴水巖”等等。幾百年前便有史籍記載的事,今天才被您發現真是太聰明瞭。鐵坨山只因2008年一位戶外愛好者在此失蹤,此事件一時傳遍全國影響很大。任鐵生先生已經失蹤了十三年,他的家人還遠沒有走出悲痛。筆者不想借此獲得關注,但因一人在此失蹤便被描述為北京百慕大,總讓人感覺不舒服。北京周邊的山難出現不少,救援案例更是不勝列舉,究其原因均出於無知冒險。筆者走過鐵坨山周邊絕大部分山谷,並沒有出現涉險現象。鐵坨山周邊如上圖所示,筆者擬從四個方位逐個介紹。
1.鐵坨山東部:
鐵坨山四周溝壑縱橫,山峰林立,物產豐富、名勝眾多。筆者曾經走過鐵坨山四周幾乎所有能走的溝壑,所以才有勇氣說鐵坨山不是西方百慕大。
要想了解鐵坨山東部,請您開啟上圖仔細看。說鐵坨山涉及到歷史地理和人文,筆者儘量以簡捷文字說明這裡不是百慕大。
鐵坨山東部的峰口鞍是登鐵坨山最簡捷、最安全的路線,這一線路除去圈門到峰口鞍需要爬山上升,峰口鞍以西基本是比較平緩的山地。
峰口鞍原屬北嶺鄉,北嶺古稱青山嶺。”《宛署雜記》記“青山嶺在縣西一百餘里。山谷幽雅”。峰口鞍又稱風口巖、大風鞍兒 ,因鞍口建有一座寺庵亦稱峰口庵,海拔八百餘米。 峰口鞍北接九龍山刺玫花坨,海拔968.7米。南連絕石樑老虎山,海拔923.8米。峰口鞍自元代一直是行政區域的分界處,自古便設關口。《長安可遊記》記“路凡十八折,至風口巖,兩山踞立如門,有庵房數間”。
峰口庵早已成遺址,空留一尊無頭神像。峰口鞍今以蹄窩最為著名,京西古道蹄窩以峰口鞍為最。所以峰口鞍東西的古道,自九十年代起成為西山戶外熱點至今不衰。
由峰口鞍沿古道下行,古道盡頭即到達趙家臺口。登上高點西望,便能望見趙家臺老村。趙家臺,即《宛署雜記》所記“在縣西八十里”的山村。趙家臺附近流傳“鐵打的趙家臺,紙糊的北京城一說”。雖然有點誇大,但趙家臺村內至今儲存古時的地道,才是“鐵打的”重要依據。從趙家臺口沿公路西行,是在高山臺地中前行,南望潭柘寺盆地才能感受到腳下的高度。公路最早是建在古道上的村村通潭王土路,現在已經成為國道。
前行間路左側會出現一棵巨大的古松,這是北嶺十字道村韓家墳。由此公路將轉向北行,進入十字道村。
因古道從村中通向小店子,古時為保本村安全設關門一處。出關門走向小店子在村南向西走,即可進入巖裡溝,亦可走向鐵坨山。
十字道村,曾經是任老師失蹤後的救援基地,民間自發的救援物資運送到這裡集中分發。
登鐵坨山也可以由韓家墳大松樹直接西行,如果您趕上深秋季節,觀賞大西山如火的紅葉您會覺得比去香山更愜意。
如果您在初春走在這裡,可能會趕上雪花飛舞。北嶺古稱青山嶺,海拔普遍在七百米以上,冬季看樹掛是很平常的事。
登上那條山嶺向西望,最高的山峰就是鐵坨山。這條將十字道趙家臺相隔的山嶺盛產葉臘石,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比例。所以有人說通往鐵坨山的路上盡是小煤窯,說這話的人連煤是黑的葉臘石是白的也沒分清。京西的煤層埋藏深,國營大礦需要打豎井,小煤窯為節省成本一般打平洞。京西沒有撫順、陽泉那樣的露天礦,採煤都在山溝內,山頂開不了小煤窯。現在連京煤八大礦都關閉了,小煤窯則更是率先關停了。
當您走到這棵大楊樹下時,登上鐵坨山主峰便不再是神話。大楊樹是鐵坨山的標誌物之一,筆者幾次到達鐵坨山均在這棵樹下進的午餐。大楊樹附近原有明朝庵,現在連遺跡也見不到了。鐵坨山東部有天井而且不止一處,據記載有的天井深達65米,解放前附近村民曾將三個劫匪灌醉扔進天井。天井對登山的人是個可怕的事情,只要您沿山道走不亂竄是不會誤入天井的。
任鐵生老師失蹤後,筆者受傓木之約也曾趕赴救援現場參與搜救。
站在鐵坨山主峰附近東望,東方的峰口鞍、雷達站一望無餘。凡有過一定戶外經歷的人,正常情況下在鐵坨山不會迷失方位。因此可以說,從東路登鐵坨山是最簡捷最安全的路線。筆者不是在鼓勵人們去爬鐵坨山,只是證實鐵坨山不是北京百慕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