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製造業是出了名的苦活累活髒話,利潤率還低,美國為什麼還要跟中國搶呢?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時,直言製造業是美國的“脊樑”,重振美國製造業是該屆政府的重要任務。
其實奧巴馬在任那會,美國就制定了製造業迴流計劃,歷時三任總統,都不遺餘力地要求製造業搬回美國。
通常都認為,美國號召製造業迴流,是為了增加本國的就業,討好中部鐵鏽帶的失業選民。
但如果你也這樣想,格局就小了。
美國感受到的危機不是製造危機,而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創新危機。
美國創新,中國製造,一直被認為是全球化的基本格局。
但創新不是空中樓閣,不是說你坐在辦公室或實驗室,創新就能想出來的。
現在的創新,更多是在工廠裡面,在實踐中一點點地對生產各個環節進行最佳化,這就是所謂的幹中學。
這樣的創新就是灰度創新,這是一種透過供應鏈上下游的緊密配合而產生的創新。
更為重要的是,它對基礎研究的創新也有推動作用。
因為灰度創新是在各個工廠的配合和生產中產生的,實際的工作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就能非常清晰明瞭地告訴實驗室裡的科學家,科學家就能有的放矢地去研究。
這樣,基礎研究的創新和實踐中的灰度創新,就形成了互相增強迴路的創新閉環。
擁有這樣創新閉環的國家,就能成為全球最強的創新國家。
作為擁有全球最大製造產值的中國,自然是全球灰度創新的引領者。
而中國也正在打造上面提到的創新閉環。
02
中國製造,也是在這樣的創新閉環中成長起來的。
1992年,宏碁創始人施振榮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
在這個理論裡,製造是最不賺錢的。
施振榮根據這個理論,提出了“再造宏碁”計劃,把宏碁從低附加值的製造,往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90年代初期,中國製造剛剛興起,也是處於製造業的低端,中國企業家們看到這個“微笑曲線”理論,也就看到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按照這個理論,企業應該拋棄製造,走研發或品牌路線。
那都不要製造這一端,東西誰來生產呢?
哪個國家和地區窮、人力成本低就把製造搬到哪裡唄。
全球的製造業搬遷路線,也是按照這樣來走的。
歐美日的製造業,往亞洲四小龍搬,亞洲四小龍發展起來了,往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搬,中國的沿海地區發展起來了,往中國的中西部、南亞和東南亞搬......
但現實的情況是,製造業的遷移,似乎在中國就留下來了,不走了。
近十年,南亞和東南亞確實承接了不少原本在中國的製造工廠,但中國的製造業產值不僅沒減少,而且上漲迅速,這些地區的製造業產值和中國根本沒法比。
2020年,我國工業產值達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製造業的佔比比重對世界製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
而這個產值超過了美、日、德三國的總和。
很多人老說中國製造低端、中國製造不靠譜,如果真如此,那請問那麼高的產值哪裡來的?
中國製造真如此不堪的話,中國製造早就被人力成本更低的南亞、東南亞取締了,而不是今天的如此大的規模。
中國製造早就長大,而那些人看不起中國製造的人,思想還停留在十多年前。
03
雖然在基礎研究創新方面,目前中國還落後於美國,但沒有灰度創新作為支撐的美國,空中樓閣的基礎創新還能領先多久,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也就是說,美國一直推行“本土創新、離岸製造”的全球分工,現在這個模式走不通了。
因為沒有本土製造,就沒有本土創新。
舉個例子,矽谷有個明星創業者叫克里斯·安德森,他寫過著名的商業暢銷書《長尾理論》,是全球網際網路界的名人。
安德森創立了一家叫3D Robotics的公司,拿了上億美元的融資,在2015年時信心滿滿殺入無人機市場,號稱要幹掉大疆。
大疆CEO當時專門飛到美國,希望購買3D Robotics的部分股份,被安德森驕傲地拒絕了。
結果不到兩年,這家公司就在與大疆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退出了無人機硬體市場。
這是為啥?
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疆和3D Robotics背靠的製造環境不同。
大疆在深圳,背靠珠三角,只要有一個改進的想法,可以在一天之內召集所有關鍵供應商開會,幾天之內做出樣品,不斷迭代改進。
3D Robotics在美國,工廠和供應鏈卻在中國,白天在美國上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有什麼新想法,得等第二天中國的工人起床才能落實,產品迭代速度肯定比不過大疆。
從大疆和3D Robotics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美國沒有龐大的製造業產業鏈做支撐,任何創新都難以落地,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在創新方面敗給中國。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政府不管誰上臺,都不遺餘力地在搞製造業迴流。
這也提醒了中國,製造業是個寶,千萬不能丟。
本文由@狐狸先森幾點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