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留下“買屋置地”的名言,意思是有錢了要買住房或是購置土地來建房,很多人認為是這樣的傳統思想束縛了人們的買房邏輯,以為沒有房子會無依無靠,所以8成人都為了追求房子,全力置辦屬於自己的房產。但實際上,傳承下來的觀念對促進市場的確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是導致房地產快速抬升的根本原因,畢竟沒有人會傻到只為執念而耗費一生來買房。
如果究其緣由,就不得不提房地產的歷史背景了。過去20年,中國的房價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而且是“全國普漲”,大到一二線城市,小到地市縣城,無論是市中心,還是偏遠的邊郊區域,無一例外都迎來了房價的黃金期,尤其是2015-2017年,市場走勢幾乎接近了瘋癲狀態。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20年,全國平均房價已經達到9860元/平,相比98年的水平,增長幅度約5倍,而在部分核心城市,市價更是有10-20倍的增長。所以,對於早期的住房持有者來說,手中的房子,是能帶來源源不斷財富的工具。
由此可見,助推房價的因素之一無外乎是“資產增值”
要知道,在投資渠道方面,對普通人開放的渠道實在太少了,不是門檻高,就是90%的人根本不懂,貿貿然進入只有被“摁倒踩扁”的份兒。事實證明,買房是對普羅大眾來說簡單易懂的資產增值方式,隨隨便便都比股票黃金要划算得多。
除此之外,如今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避免買房,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住房和權益掛鉤”,也給人,一個家庭,如果想要享受城市的各種權益,比如上學、看病、落戶等城市福利,就必須要購買一套房產,沒有房子一切都是空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進城務工多年,都仍然與買房無緣的原因。
所以,一邊是保護兜裡的錢財不縮水貶值,另一邊是積極融入城市,兩個因素是房地產紅火發展的主要構成。但進入2021年,市場持續普漲的態勢卻發生了轉變:比如東北、臨京,以及天津、青島、鄭州等城市均出現了區域性的市場下跌情況。對於房市的反常,不僅市場的銷售旺季也變冷,人們也開始站隊觀望,難道房地產已經沒有價值了?
實際上,這些年市場的不斷上升,已經有大量炒作和囤積房產的行為,房價的越漲越高,還導致了大量剛需沒有房子,並且目前這些剛需也買不起房子。對此,在2016年國家開啟了對房地產的調控模式,在5年多時間,不斷收緊措施,將市場的上漲勢頭慢慢遏制下來。
特別是近兩年,國家還升級了限售限購措施,堵住樓市金融口子的同時,使得房價失去了資金支撐。這一系列動作,對持有2套以上房產的家庭來說,生活負擔會越來越重,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面臨的情況也很明顯了。
第一,住房資源過剩,二手房掛牌量不斷上升,房子未來面臨爛大街現狀
一方面是庫存量,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底,全國百城的商品房庫存已經達到5.7億平米,同比增長9%,庫存量基本接近2014年資料。而且現在每年還不斷有新房入市,所謂住房庫存的儲量增加現象還會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是存量市場。按照國際住房空置標準,只要比例超過10%都屬於空置高的問題。
據西南財大2018年釋出的資料,我國城鎮住房平均空置率達到21.4%,其中三四線更是超多30%,顯然疊加住房庫存量,如今的住房空置情況可能早就超過了4年前。更為重要的是,在國家打擊炒作現象的環境下,已經有炒房客拋售二手房退市。但二手房掛牌量激增,能接手的卻越來越少,極大可能會面臨爛大街的現狀。
畢竟我們的城市化率達到63.89%,進一步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間接說明城市化將進入緩慢過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城鎮購房需求減少。此外,從我國的人口結構來看,近年來新生兒減少,老人變多,城市買得起房的人越來越少,可能房子未來會面臨難出手、爛大街現狀。
第二,持房獲益空間越來越低,甚至出現虧損
大家都知道,投資房產就是為了賺錢,除了前提投入的資金成本,還有持有過程中的消耗,如果房價一路上漲,那這些成本則不足為提。但隨著房價越來越穩定,持房的房貸利息、物業、折舊和買賣房產的各種稅費,成本都不低,專業人士計算,每年持有房產的成本在6%左右,房價漲幅只有超過這個比例,才不算虧本。
但現如今,近兩年的房價漲幅都在5%-6%之間,收益算非常低了,一些三四線城市更是降房價來賣房,可以說持房收益越來越低,已經有人出現虧損現象。
第三,樓市調控進入精細化,可謂無孔不入
過去市場調控多是針對大方向,比如限售、限貸等基礎買賣措施,從去年開始,樓市一改往常,將市場措施全面覆蓋到金融、土地、持房等各方面,像三道紅線是針對控制房企負債規模的,兩條紅線是對房企購房者的貸款上限的,還有集中供地、嚴查資金違規進樓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房產稅也有了更新的資訊,很多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出臺,對有房比較多的人或家庭,將要付出一定比例的稅費,如此一來,調控越來越精細,持房成本逐步增加,市場會理性也會值得期待。
未來5年,房價“繼續上漲”還是“開始下跌”?房企大佬幾乎明示
由此可見,無論從政策還是市場供給和需求方面,價格都很難再現漲勢空間,當然了,不排除分化狀態下,城市群和大都市區域因為擁有人口和資源,房價仍有所增長,但是在市場無孔不入的調控下,絕大多數區域大機率會“下跌”,甚至是“持續下跌”。
沒有人也就沒有了購房需求,自然炒作行為也不再適合大眾進行,對於兩套房以上家庭來說,及時賣掉多餘的住房落地為安才是正確的路子。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因為這個事實房產大大佬已經看透了。
其一是萬科創始人王石,他認為,自己根本不炒房子,前後3次換房,都是先賣再買,所以在社會房產處於過剩狀態時,年輕人不用為買房擔心,結婚後,可能將繼承父母和岳父岳母的房產。持類似意見的還有李嘉誠,雖然他在行業內有褒有貶,引入的部分制度在當下卻顯得捉襟見肘,比如公攤,預售等。但卻不能排除他在業內的觀點。
他說,如果房地產繼續建設下去,供給量越來越大,不僅會導致供過於求局面,而且過度發展後市場價值也會下滑。
房說君有話說,顯然,王石李嘉誠的意見其實是基本一致的,畢竟沒有哪個行業能紅火超過幾十年,而且對於李嘉誠來說,這幾年也是逐漸淡出市場,轉售國內的地產業務,明顯意味著樓市或許要走下坡路了。
不僅如此,從市場的供需關係可以看出,如果不買房,5年後房子爛大街是極大可能的事情,因為房子的供應多,庫存也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優質城市中的住房資源即便供應再多,也不可能做到爛大街隨便選的地步,那麼對於這部分在大城市又沒有房的人來說,可以根據國家推進的保障性住房,獲得居住夢想。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撰文: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