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總耕地面積達到了189萬平方千米,領土面積有298萬平方千米,也就是說其可耕地面積達到了國土總面積的2/3。
與之對比,我國的領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耕地卻只有130萬平方千米左右,耕地面積佔國土比例僅為1/8,印度的耕地面積是我國的1.5倍。那麼國土面積和我國差距懸殊的印度,為什麼耕地面積會比我國多這麼多呢?
印度的耕地面積為何比我國大
這主要是由兩國國土的地形結構來決定的,大家看下圖,這是我國的地形圖,你會發現平原面積非常狹小,佔據國土比例特別低。典型平原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僅僅為12%,主要由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和部分沿海小平原組成。
就算是我們將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以及黃土高原、雲貴高原能開發出來的河谷地區都開發出來,對我們耕地面積提升也不會帶來特別明顯的增益。另外,從上圖可以看出來,我國的平原主要分佈在中東部地區,而這些地區人口特別稠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的迅速推進和道路交通的迅猛發展,佔用了大量耕地,所以這些年來我國的耕地面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還有所下降。
我們再來看看印度就大不一樣了。下圖是印度的地形圖,從圖中來看好像印度的平原也不是特別大,除了恆河平原和印度洋沿岸平原之外,大多數國土都被德干高原覆蓋。但是印度的德干高原和我國的青藏高原以及雲貴高原還有黃土高原可大不一樣,我國這些高原不但海拔高且地形崎嶇,印度的德干高原相對就要平坦開闊得多。
從上圖就可對比出來,我國青藏高原的顏色非常紅,說明海拔非常高,而德干高原顏色發黃的面積都不太大。說明德干高原的海拔不是特別高,大多數地區都是適合耕種的。所以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耕地面積卻非常大,耕地比例很高。
除了地形,我們再來看看降水。下面這張圖是我國的降水量分佈圖,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降水是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的,大概有一半的國土面積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也就是說這些地區都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不適合發展耕作業,只能發展畜牧業或者直接撂荒。所以就算我國西部地區擁有大面積的平原,對提升我國耕地面積的幫助也不大。
再來看看印度的降水量,明顯比我國要豐沛得多,除了西北部接近塔爾沙漠的小面積地區之外,幾乎是全國溼潤。所以印度不論是地形條件還是降水條件對農業生產來說,好像都比我國要優秀一些。
除此之外,印度大多數地區地處熱帶,大多數耕地都可以實現一年三熟。而我們北方的很多耕地只能實現一年一熟,一年三熟的耕地比例非常低。如果按照熟制來換算一下的話,相當於印度的耕地面積又比我們大了兩倍不止。
兩國的人口數量差不多,我國目前14億左右,印度現在13億多一些,正常道理來說,印度應該不會鬧饑荒才對啊,要鬧饑荒也應該是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的我國鬧饑荒才對啊。
印度的糧食產量為什麼那麼低
印度的耕地面積雖然是中國的1.5倍左右,但是我國的糧食產量卻是印度的兩倍左右。據最新資料,去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6億噸,排名世界第一,而印度的糧食總產量只有3.1億噸,我國是印度的兩倍還要多。為什麼懸殊如此之大呢?
仔細分析之後發現,印度雖然熱量條件比我們優秀,降水比我們豐富,平原和耕地面積比我們廣闊,但是並不能說印度進行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就比我們優秀。相比,印度進行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是比較差的,為什麼這麼說,先看下面這張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印度的氣候型別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我國主要農耕區的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雖然同樣是季風氣候,但是它們的“性格”卻大不一樣,熱帶季風氣候的性格比較乖張,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性格相對比較溫和。為什麼這麼說,看下圖。
上圖是熱帶季風氣候的氣候特徵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來,熱帶季風氣候之所以乖張,主要是因為它的降水。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降水非常多,最多月降水量甚至能夠突破600mm,這個降水量可是中國華北和東北大多數地區全年的降水量。所以熱帶季風氣候在夏季(雨季)非常容易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剩餘的冬半年熱帶季風氣候又幾乎一滴雨都不下,非常乾旱,又容易出現嚴重的旱災。
用一句話來描述熱帶季風氣候的降水特徵的話,就是“旱時旱死,澇時澇死”。所以就算這個國家屬於熱帶,年降水量很高,但是降水的季節差異太大了,導致雖然理論上可以一年三熟,但是實際狀況能夠保證一年一熟就相當不錯了。很多時候,一旦一年之內旱災疊加洪澇災害,那農業生產就會絕收。
與之對比,我國耕地主要分佈地區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就要溫和得多,雖然旱澇災害頻繁也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是比印度要輕緩很多。下圖即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候特徵圖,對比一下。夏季降水雖多,但不誇張,冬季降水雖少,但也不至於沒有。所以旱澇災害不會像印度那麼頻繁,就算出現旱澇災害,也不會像印度那樣嚴重。
很多人會說,面對降水季節差異巨大的情況,難道印度就不能學一學中國和其他農業發達國家那樣,透過修建水利工程設施的方式來緩解和調整嗎?比如可以大量修建水庫,透過水庫的調節能力,夏季雨季時適當汛尾蓄水,冬季旱季時逐量放水,就可以有效地改善旱澇災害頻繁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額外帶來航運、發電、水產養殖、旅遊等等其他的效益。
如果真能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設施,那的確可以,可是這項投入需要發達的經濟水平和相對高效的政府運營能力。印度符合這樣的描述嗎?顯然不符合,因為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政府運營相對低效,所以導致印度國內自然災害頻發的現象一直以來都沒有明顯改善。導致這個國家空有巨大的耕地面積,但是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極低,一不小心就要面臨大面積欠收甚至絕收的情況。
相比之下,我明顯感到生活在新時代中國的幸福和滿足。這些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家實力蒸蒸日上,不但很好地解決了溫飽問題,在關乎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中國政府都是投入了很大力氣的。
所以,現在我們才看到了一個交通四通八達,經濟水平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一日千里的盛世中國。而且在可以預期的未來,中國也會越來越好,讓我們一起期待。
--------------------------------------------
我是【西裝配褲頭】,更多精彩分享,請關注我的賬號;看完分享,別忘了幫我點贊、關注、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鼓勵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