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90年代,歐美各國還不相信中國航空工業能造出三代機,或者說效能達標的標準三代機。但傳說中已經在研製的殲-10,又逼著他們不得不開始高度重視,於是各種關於殲-10的想象猜測圖就不斷現身,其中有一款英國人的繪畫作品相當接近。
1997年,在殲-10首飛前一年英國《飛行國際》雜誌有了新動態,他們根據各種蛛絲馬跡推出了關於對殲-10的想象圖。這款殲-10造型和以色列“獅”式戰鬥機基本類似,採用近距耦合鴨式前翼,翼尖部分居然沒有掛架和後來殲-10一致(區別於“獅”式翼尖掛架)。外掛導彈包括俄製R-77中距空空導彈,以及以色列“怪蛇”4近距近鬥彈,顯然雖然部分認可中方航空進步,但總帶歧視認為殲-10應該抄襲自國外技術。
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英國人想象圖中的進氣道設計有兩種,第一種是一個帶有激波錐的腹部進氣道,和法制幻影2000類似注重高速飛行。第二種就是皮托管進氣道,和F-16或“獅”式戰鬥機一樣,針對性十足。
殲-10想象圖
殲-10想象圖
“獅”式戰鬥機
其實關於給殲-10找原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在網路並不發達的時代,能夠猜測到這麼接近已經很難得。90年代中俄、中以在軍事合作方面相當深入,中俄在蘇-27戰鬥機引進合作中獲得共贏,中國航空工業在獲得技術轉讓後開始飛速發展,後期包括殲-10、殲-11、殲-16都受益匪淺。中以也有較大範圍軍事合作,包括大家所知道的“哈比”無人機、“費爾康”預警機合作專案等,因此英國人確實不是盲猜多少有點依據。
參考上面這款想象圖,和90年代“獅”式空優改進型差不了多少,當年以色列和美國合作造出“獅”式戰鬥機後。一方面成本超過預算有點小貴,另一方面美國考慮到自己F-16的外銷問題,為避免價效比更高的“獅”式推向市場,這才不斷施壓造成專案中止。下面這張是改進之前的“獅”式,採用近距耦合鴨翼、後掠翼、皮托管進氣道氣動佈局,和殲-10早期皮托管式進氣道一樣。
Lavi“獅”式戰鬥機和殲-10對比
殲-10早期皮托管進氣道
不過到了90年代,以色列居然找俄羅斯合作搞先進空優型,換裝AL-31FM型渦扇發動機(降低成本),由於發動機直徑及長度有所增加機體也變大。機翼由後掠梯形翼改為切尖三角翼,鴨翼前移增大面積,和殲-10中距耦合鴨翼大三角翼、超音速矩形進氣道佈局相比,兩者現在看起來越長越像。
Lavi“獅”式戰鬥機和殲-10對比
中國代表團訪問以色列
回到想象圖中出現的空空導彈,80年代我們曾引進了義大利“阿斯派德”中距彈,並在其基礎上研製PL-11中距空空導彈。直到1995年才由殲-8首次成功試射“阿斯派德”,很顯然進度不如意趕不上實用需要,在當時我們手上並沒有成熟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由於中俄在軍貿方面的合作已經很深化,隨著蘇-27引進配套先進空空導彈也不在話下,因此包括R-27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以及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出售給中國可能性很大。
此外以色列軍工產品本來就很豐富,而且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四處推薦,這其中就包括“怪蛇”4近距格鬥彈。而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在“怪蛇”3基礎上研製出PL-8,PL-8近距格鬥彈也成了很長時間內,解放軍所能拿出手最好的空空導彈。有了前期合作考慮到技術持續性,無怪乎英國人會認為我們購買“怪蛇”4很正常,只不過想法雖好但光靠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R-77空空導彈
“怪蛇”4空空導彈
殲-8發射PL-8
各種猜測合情合理,只不過西方國家明顯忽視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積累,殲-10主體是殲-9的研製成果。當然在航電配套武器方面肯定有所吸收引進,但沒有西方國家想象中那麼全盤照抄,基本在武器裝備領域都採用少量引進吸收借鑑的思路。
雖然當時我們還沒有能拿出來先進中距彈,但在吸收引進技術基礎上發展速度很快,後來陸續就有了PL-12、PL-15等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發展速度超過西方預期,不僅在戰機上實現趕超,就是配套先進空空導彈也進入同個水準。殲-10早已發到了C型,配套導彈以PL-12和PL-8組合居多,未來新式戰機基本將統一變成PL-15和PL-10組合。
PL-8空空導彈
殲10掛載PL-12及PL-8空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