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我內心狹隘地猜測一下,《雄獅少年》的導演孫海鵬也許在一開始想的就是名利雙收。
名,是在西方之名;利,是國內市場的票房之利。劇情上迎合國內,想要票房;造型上迎合國外,想要獲獎。
單從作品質量而言,《雄獅少年》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截止現在為止,豆瓣評分8.3,屬於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8.3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8.4分在同一梯隊。前者是近年來最先被稱為動漫之光的作品,最終票房9.54億,讓廣大在動畫領域的追夢人看到了希望曙光。後者以50億的最終總票房位列動畫類的票房榜首,讓大家知道原來動畫的票房天花板能夠有這麼高。
因此,如無意外,《雄獅少年》憑著優良的建模和劇情,再適當地吸引起一些話題度,獲得高票房還是一個大機率事件。而事實上,在其大規模點映得到了高評分後,加上業內人士和影評大V們對其賣力吹噓,市場對其的預期票房就超過了10億。
以過硬的劇情和質量為支撐,加上豆瓣高評分和影業人士的主推,本來《雄獅少年》是很有機會把預期票房拿到手,甚至可以奢望一下,若是口碑有足夠好的發酵,也許能摸一下《哪吒》留下來的那個天花板,哪怕達不到,只是接近也足以讓團隊掙個盤滿缽滿的。
然而,隨著點映的鋪開,電影裡主要人物的標誌性寬眼距、單眼皮小眼睛形象,卻讓這部動畫陷入了陳漫事件之後最大的辱華風波,讓其票房前景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是主創們心存不良,還是國人過於玻璃心?
應該說,眯眯眼並不是中國人的普遍性特質之一,而且就算有些人眼睛偏小,也絕不會是動畫裡的這種誇張式的既眯眯眼又有如此寬的眼距的形象。其實本來解釋說以此作為某些角色的特徵,也並無不可,但這種全員統一的唐氏兒的形象,而且包括本來應該為顏值擔當的女主角也都長著一張這樣的臉的時候,再說主創們沒有一些別的心思,就很難說得過去了。
眯眯眼本不是原罪,這是一種本來就存在的現象,只有它被人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用來代表一個群體的刻板形象的時候,它才是錯的。
為什麼大家對眯眯眼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就是因為這種形象本來就是西方國家為了醜化和侮辱我們,再配上塌鼻子、齙牙、寬眼距等,就能組裝成一張愚昧、野蠻甚至是邪惡的面孔,而這種面孔,才符合西方人心目中,中國人應該有的一種形象。
而至於為什麼主創們明知道這樣做會有辱華的風險,也要堅持把這種形象推出來,歸根到底,在於其不僅想要國內的票房之利,還想要得到西方影視圈的認同,從而獲獎得名。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作品,想在西方獲得名聲,拿得大獎,最快的捷徑,就是侮辱中國人。就如方方寫了本詆譭國人抗疫的《方方日記》,法國人就給她頒了個所謂的亞洲文學獎;也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陳漫,不也是憑著辱華的畫風,就殺進了歐洲的頂級時尚圈。
而《雄獅少年》的主創們,也許也是抱著這個想法。而事實上他們也承認,這部電影已經被法國的昂西電影節選中,裡面的三為主角阿貓阿狗和阿娟更是被主辦方主推作為東方人物形象的典範。也許主創們會以此為榮,但作為中國人,我認為阿貓阿狗的這種稱呼,和劇中的這種形象,若是作為東方人物的典範來推廣,對我們而言,是一種醜化和侮辱。
到底怎麼樣,才算是一種文化自信
面對大家的質疑,導演孫海鵬解釋說:大家對眯眯眼有這麼大的反應,恰恰說明我們對審美觀已經被同質化,沒有了什麼自信。
這個解釋當然不會是導演的真正心裡所想,只是被迫無奈之下,只能把話題往文化自信上去引。
文化自信就應該對國外審美說不,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刻畫與眾不同的人物形象有很多選擇,但是清一色選用眯眯眼,其用心就耐人尋味了。而且,並不是說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化自信,就一定要去包容一切,甚至面對西方人對我們的一些帶著惡意的醜化,也要舔著臉去討好去接受,甚至還要掏錢去電影院用票房來支援,這不僅不是文化自信,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奴性和犯賤。
國內作品走向世界,是要讓西方人看見和認同我們的東方文化,而不是把我們的東西包裝成他們認同的模樣。這樣舔著臉去討好西方人,甚至認為只有獲得西方人認同的作品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好作品,如此這般,導演沒有資格在國人面前談文化自信
寫在最後
截止12月19日,電影上映的第一個週末快要過去了,《雄獅少年》的累計票房只有6500萬不到,貓眼對其的票房預測已經下調到2.6億,如無意外的話,票房撲街已成定局。
主創們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只是名利雙收的好算計眼看著就要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是可惜了一部好電影。有時候你什麼都想要,就會什麼都得不到。
也許現在導演在心裡已經把陳漫罵個狗血淋頭,要不是前段時間才把眯眯眼這個話題又炒熱了一波,能矇混過關也未嘗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