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南巡期間,路過南京時,就專程給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韓培信打招呼:“我到南京後,要看望一下許世友同志,你提前告訴他。”韓培信接到電話後,便立刻趕到了許世友的住處,並把鄧小平要會見他的訊息,告訴了許世友將軍。
許世友知道訊息後非常高興,他準備親自去迎接鄧小平,但此時許世友將軍身體已經每況愈下,韓培信就勸阻他,表示由自己替代將軍去迎接鄧小平,但不管韓培信如何勸說許世友,如何做思想工作,許世友都不接受,總之就一句話:“小平同志要看我,我怎麼能在家裡等待,這不是我的作風。”
看到許世友將軍態度如此堅決,韓培信只好把這種情況和許世友的身體狀況向中央做了彙報,鄧小平知道這件事後,直接一個電話打到了江蘇省委辦公室,要求江蘇省委幹部想盡辦法讓許世友留在家裡等待他就可以了,不需要親自出來迎接。
韓培信立即就轉告給許世友秘書。然而,等到鄧小平來到許世友住所時,他大老遠就看到許世友早已在門前等候並迎接他們了。鄧小平下車後,有些埋怨地對許世友說:“不是讓你在家裡等我嗎?你怎麼還跑出來了?”
聽到這句話後,一旁站著的省委幹部和許世友秘書的臉色都十分尷尬,他們已經做了很多次工作,但許世友將軍就是不聽他們的,非要自己親自出來迎接鄧公。
戰友相見,分外親切,兩人寒暄之後,這個小插曲很快就過去了,鄧小平拉著許世友的雙手說道:“好久沒見你了,很想你啊!”許世友笑著回覆:“我也是十分想念您啊!”隨即兩人進了會客廳。
在客廳坐下之後,鄧小平關心地詢問道:“世友同志,你這回憶錄寫得怎麼樣了?”許世友一聽,有些慚愧地說道:“我這回憶錄,要不是鄧公您的照顧,我還真沒有這個機會”聽完這話,鄧小平也笑著說道:回憶下以前的日子,用文字記錄下來給後輩們留個念想,這是件好事……
兩人寒暄了幾句,鄧小平讓秘書拿過來一些酒,轉過頭對許世友說道:“世友同志也快大壽了,我這也沒有什麼準備,就給你帶來了兩瓶茅臺酒,祝你八十大壽順順利利!”
許世友將軍一直都很鍾愛茅臺酒,還曾經專程來到貴州去買茅臺酒,過過嘴癮,如今鄧小平親自帶來了茅臺酒,許世友有些受寵若驚,他連忙說道:“我就喜歡茅臺,鄧公讓您破費了!”
鄧小平和許世友相處的場面,十分輕鬆自然,從兩人的對話就能察覺一件事:許世友對鄧小平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敬重鄧小平,也愛戴鄧小平,同時也珍惜和鄧小平的友誼。
提到鄧小平和許世友之間的友誼,還是要從革命時期開始,兩人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已經相識,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那時候,劉伯承是八路軍129師長,小平同志是師政委,許世友是129師第386旅副旅長。
雖然兩人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鄧小平十分喜歡許世友,他覺得許世友打仗既狠又穩,既靈活又紮實。
新中國成立之後,鄧小平來到西南地區工作,許世友還是留在部隊裡帶兵,兩人之間的聯絡也算不上緊密,但彼此還是牽掛著對方。許世友甚至多次在同事面前說:“自己最感謝的恩人就是鄧小平,沒有他也就沒有現在的許世友。”
在鄧小平眼裡,許世友是一個具有特殊經歷、特殊性格和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當年中央準備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時,鄧小平就專程寫信給許世友,希望聽聽他的意見,而許世友在回信中表示:“對越作戰一定要快速,不能拖,越快解決戰爭越好,因為一旦拖,後患無窮。”
當時國內面臨的環境有些棘手,北方蘇聯號稱集結百萬大軍對我國北方邊境虎視眈,而越南方面也是屢次侵犯我邊境,給我國西南邊陲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所以,許世友將軍認為對越南一定要打,要打到他們服,當然打還得快打,不能把戰期拖得太長,不然很可能會陷入戰爭泥潭。
1978年,許世友接到了中央軍委的書面命令,內容就是,中央軍委提議讓許世友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任東線總指揮。許世友仔細閱讀幾遍命令後,立馬給軍區各隊發去指示:各部門明天八點準時開會。這場會議也對中越戰爭影響深遠。
在會上,許世友直接對將領們說道:“本次軍委鄧副主席讓我指揮作戰,那麼,我就必須要說幾句,這次的作戰命令,要認真執行,不能馬馬虎虎,這場仗要打就一定要打好,續寫好新的光榮。”
會議結束後,許世友就開始對各將領進行了分工,許世友明白,自從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戰爭之後,中國軍隊已經好多年沒有打仗了,現在忽然要打仗,很多人是缺乏作戰經驗的,匆忙上陣,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戰損。
為此,許世友專程安排了一些參加過戰爭的領導幹部到一線部隊去加強指揮,傳授打仗的經驗和一些教訓,使得部隊在短時間內,作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9年,我軍開始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央軍委的安排下,解放軍從廣西和雲南兩個方向發動攻擊,為了更好地指揮,許世友專程抵達前線進行靠前指揮。
此時西南的氣候是十分地溼熱,74歲高齡的許世友將軍,卻依然堅持每天站在指揮所指揮戰鬥。廣西方面的戰線,在許世友將軍的帶領下,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擊敗了越南軍隊,併成功從越南撤兵,許世友將“兵貴在神速”的戰術,在這場戰爭中發揮到了極致。
戰爭結束後,解放軍舉辦了慶祝大會,在大會上,每個人都把喜悅掛在了臉上,但許世友將軍卻鐵青著臉,他明白這場大戰雖然懲治了越南,但也犧牲了不少戰士,同時,在經歷這場戰爭後,部隊內的一些弊病也顯現了出來,戰損超過了預期。
許世友認為打贏了越南並不算光彩,未來中國還要面臨北方的超級軍事大國蘇聯、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威脅,它們才是中國真正的對手。從一場對越自衛作戰就看得出來,常年的和平生活,已經讓解放軍戰鬥意志有所鬆懈,戰鬥力有所下降,為此他十分擔憂部隊的未來發展。
為此,後來,他與鄧小平見面談及了整個問題,他希望中央能夠認真考慮解放軍目前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靠士兵規模作戰,以數量取勝,這不是現代化戰爭的主流,只有精益化軍隊才能夠跟得上時代大流。
許世友的想法得到了鄧小平的讚許,其實,在很早以前,鄧小平就已經看出部隊內部存在的一些弊端,規模太大、機構臃腫,導致管理難度大,管理效率低下、財政負擔也大,如果再不改變,那未來還真的可能陷入尾大甩不掉的境地。
對越戰爭結束後,沒過幾年,許世友將軍決定退出一線,他從北京搬到了南京去居住,而此時的許世友還擔任著新成立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的職務,這是具有實權的職務,但許世友卻選擇了退到二線,他直接表態自己對中顧委的事務不管不問,自己想請假到南京寫回憶錄。
對此,很多人表示十分不理解,這個新成立的“顧問委員會”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為何許世友非要退到二線呢?鄧小平在得知許世友的要求之後,他體會到許世友真實的用意,於是,鄧小平直接批給他假期,讓他好好休息並撰寫回憶錄。
定居南京後,許世友也幾乎不怎麼露面,除了一些自己推不掉的重要會議之外,基本上,許世友每天都不怎麼出門,就待在家裡休養和寫回憶錄。
在南京隱退的日子裡,許世友每天除了寫回憶錄以外,就是溜達散步,有時候還種種菜,養養寵物,而一些中央領導只要路過南京,就都會來看看許世友,而每次與老朋友、老戰友會見,都是許世友最開心的時刻,用他的話來講:現在古稀之年,自己最開心的就是回憶以前的歲月和見見老友們!
飯後,許世友看南京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就提議來一張合影怎麼樣?鄧小平聽後欣然答應,笑著說“好呀,我們都喝了酒,臉色紅潤顯得更年輕了,照出來一定很好看”,小平同志還提議和許世友來個並拍照,於是就留下了那張珍貴的照片(合影)。
此次鄧小平同志見面後,許世友將軍非常感動,他明白鄧小平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反而百忙之中還親自來看望自己,許世友將軍甚至直言:“鄧公能記掛我,也了了我心裡的一些遺憾。”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將軍病逝,而這一年他才剛過八十歲生日,鄧小平留下的茅臺酒,許世友都還不捨得拆開喝。中央得知許世友去世的訊息後,十分震驚和悲痛,其中,鄧小平是最悲痛的,自己的一員虎將如今駕鶴西去,他心裡也流露出許多悲涼之情。
不過,許世友將軍的身後事,卻難倒了南京軍區,也難倒了中央幹部,許世友臨終前曾交代秘書,自己死後希望能夠棺葬,而此時全國正在推進火葬文化,許世友臨終前的要求,讓南京軍區犯了難,是土葬還是火化,是否將遺體運回家鄉,喪事具體如何辦理?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向軍委和鄧小平請示。
不久,軍委楊尚昆對許世友的喪事做了三點指示,其一,喪事委託南京軍區承辦,中央會派人去,其二,不開追悼會,要搞遺體告別儀式,規則同蕭華,其三,生平由南京軍區組織攥寫,送軍委審定。
顯然,這是按照軍銜擬定的葬禮規則,蕭華與許世友都是上將軍銜,對於許世友的葬禮規則還是蠻高的,對於不開追悼會,鑑於許世友生前土葬的要求,軍委還是早有準備的。
緊接著中央辦公廳發來了鄧小平審閱的有關規定,其一,以中顧委的名義,按照黨和國家領導的規格治喪。其二,不成立治喪委員會,成立治喪辦公室。其三,不搞追悼會,要搞遺體告別儀式。其四,治喪規定由南京軍區承辦,江蘇省委協辦。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軍委3條和中央4條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他們的共同點都沒有提到遺體是土葬還是火化的問題。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中央是有考慮的,鄧小平看過報告之後,思索許久,最終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對於許世友將軍的請求,鄧小平也是左右為難,最終他還是表示出充分的理解和寬容。
就在許世友去世的第四天,王震受鄧小平的委託來到了南京,向許世友的遺體告別,王震轉達了鄧小平對許世友後事的原則,王震說“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累累……是我軍的卓越指揮員……他為黨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王震表示,許世友是一位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小平特殊的批示,這是特殊中的特殊。王震一連用七個“特殊”,足以見的許世友不同尋常的身份和經歷,這在當時的領導人當中,除了許世友誰還能擁有這份特殊的待遇呢?儘管這樣,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影響,許世友的葬禮是在秘密情況下進行的。
要土葬,首先要解決棺木問題,6年前,許光(許世友的長子)準備的棺木太小了,已經容不下許世友因病水腫以及後來注射防腐劑的身體。
南京軍區後勤部趙緒振接手了趕製棺木的任務,按照預定方案,棺木需要楠木,在南京地區一時找不到這種百年成才的楠木,於是給廣州軍區尤太忠打電話,尤太忠曾經是許世友的部下,對這位老領導有著很深的感情,又有著鄧小平批示的“特殊”待遇,在尤太忠的努力下終於解決了棺木問題。
1985年10月31日,南京軍區為許世友舉行了告別儀式,遺體告別儀式之後,隨即就開始了入葬儀式,大家都知道許世友生前最喜歡酒,他的棺木裡的殉葬品自然少不了茅臺酒。許世友入葬時,他的昔日戰友和朋友都在一旁送別,許多戰友對於將軍的離去都十分悲痛,有些人忍不住痛哭流涕。
縱觀許世友的一生,他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許多貢獻,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許世友同志是在特殊時期,有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與他之間的關係,雖然算不上緊密,但鄧小平卻十分欣賞許世友的韌性、狠氣和指揮智慧,而許世友十分敬重鄧小平,他們倆是在革命戰爭和建設中凝結成的特殊感情。
抗日戰爭中,許世友身先士卒,帶著部隊頑強地抵抗日本侵略者,即便自己多次身受重傷,許世友卻從未退縮。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繼續帶著隊伍為解放事業而立下了汗馬功勞,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時期,許世友將軍老當益壯,指揮千軍萬馬懲戒屢次侵犯我國的越南侵略者,僅僅用了28天時間就打敗了越南部隊,可以說,只要組織有需要,黨有需要,許世友是萬死不辭的。
許世友把一生都奉獻給黨和人民,但他自始至終卻不曾為自己謀何福利,他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對黨、對人民更是無比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