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26日,朱德、彭德懷簽發了《八路軍總指揮部佈告》:
本軍奉命抗日 為求民族生存
擁護中央領導 驅逐日寇出境
團結全國各界 聯合法蘇美英
保衛中華領土 收復失地完整
實行統一戰線 抗日救國綱領
本軍紀律嚴明 買賣照常公平
禁止拉夫拉車 禁止侵犯百姓
凡屬中華同胞 一律保護認真
漢奸敵特間謀 嚴辦絕不容情
望我國人奮起 共負救亡責任
抗日戰爭勝利 大家共享太平
其實,“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紅軍就開始了著手進行上前線的準備工作。整個紅軍部隊變成了一個大學校,熱烈地讀書,識字、出操、上課……每個指戰員都投入了習文練武的熱潮,準備與日寇接觸之前,練得文武雙全的殺敵本領。
8月22日,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對紅軍改編的命令一下,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第一一五師作為八路軍的抗日先遣部隊,先期開赴晉察冀綏四省交界的恆山地區抗日前線。爾後,再陸續派第一二O、第一二九師開赴晉西北和晉東南抗日前線。
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分別從甘肅省的正寧、寧縣、孟壩、西峰鎮和陝西的旬邑出發,向陝西三原縣雲陽鎮集結,參加改編誓師大會。
22日一早,初上東山的太陽將一片金光灑在雲陽鎮外一處寬敞的土坪上。場上旌旗飄飄,刀光閃閃。戰士們換上了綴有青天白日帽徽的新軍裝,整整齊齊地排成方陣,靜待開會。
抗日雖然是每一名紅軍指戰員夢寐以求的事情,可現在要與國民黨一起,並且要在國民黨的指揮下抗日,戰士們怎麼也想不通。有些人之所以要參加紅軍,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堪忍受國民黨的統治壓迫,有些人離開根據地後,他們的親人都被國民黨處死,甚至整村整村的人被殺害,有些人身上還有不少與國民黨軍作戰時留下的傷瘡和彈片,原來參加紅軍就是為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結果打來打去,現在自己也變成國民黨了,原來的死對頭竟變成了“親兄弟”和“大哥哥”。換服裝時,經上級反覆動員、解釋,戰士們才流著眼淚,將舊衣服脫下來。不少戰士將紅軍帽徽藏起來不交,有的乾脆連八角帽也打到了自己的揹包裡。
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團3營11連3排1班年僅16歲的化成林是全團年齡最小的戰士。1934年4月,國民黨集結大軍向中央蘇區的廣昌進攻。那天中午,一隊國民黨士兵突然闖進他家裡,一個帶兵的提出要他家交錢交糧。他父親迎上來,賠著笑臉說:“老總。錢,我們實在沒有。打下的糧食,還不夠我們自己吃呢。
坐在床上正在生病的奶奶,顫抖著雙手,又是作揖又是點頭,說:“老總。你就行行好吧。我們也快揭不開鍋了。”
帶兵的一聽說又沒錢又沒糧,一下子就火了,罵道:“不交錢交糧,就按通共論處!”說著就拔出槍來,一連兩槍,就將他的父親和奶奶槍殺了。
其時,成林和母親正在屋後的菜地裡鋤草,屋裡發生的一切,他透過後窗看得真真切切。他看見無辜躺在血泊中的父親和奶奶,怒髮衝冠,跳起來要衝進屋去和敵人拼命,是母親一把將他拉住,捂住他的嘴,硬是使勁將他摁進旁邊的一個地窖裡。敵人見屋裡屋外再沒有別人,搜尋了一些有用的東西才撤走了。
事後,他堅決要參加紅軍為死去的親人報仇。臨行,娘眼含熱淚,摸著他的頭說:“俺娃還小,才13歲呀!可是不參軍,沒法活呀!……”
周恩來立即動身,轉道西安,準備赴南京,與國民黨談判國共兩黨合作事宜。
在西安,周恩來突然接到毛澤東發來的電報,要他將赴南京事宜暫且擱起,先與彭德懷等人速赴山西,與閻錫山談判解決八路軍向山西的挺進路線、活動地區、作戰原則、指揮關係、後勤保障等一系列問題。
周恩來在西安逗留兩天,等待赴晉人員的到齊。因為徐向前是山西人,與閻錫山是同鄉,又在閻錫山創辦、趙戴文任校長的太原省立國民師範學校讀過書,為了有利於談判,周恩來又將徐向前拉來一起入晉。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等,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1910年春,周恩來隨伯父離開淮安,先進奉天省銀州(今鐵嶺巾)銀崗書院、後入奉天(今瀋陽市)東關模範學校讀書。新學期開學,魏校長問同學們讀書是為了什麼?有人回答說:“是為了家父讀書。”有人回答:“為明理而讀書。”也有人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當魏校長點名要周恩來回答時,坐在後排、志存高遠的周恩來站起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913年8月,周恩來考入天津南開學校。1917年,他於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生重要轉折。1919年,周恩來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積極分了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周恩來去歐洲勤工儉學,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1922年,周恩來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並任書記,為中共雎歐支部領導人。1923年,周恩來被國民黨本部委任為國民黨巴黎分部籌備員、國民黨駐歐支部特派員和代理執行部長等職,主持國民黨駐歐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周恩來回國。在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任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並先後任中央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兩次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軍隊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臨近上海的情況下,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進行第三次武裝起義,趕走了駐守上海的北洋軍閥部隊,同年5月,他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他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於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1928年,周恩來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後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軍委書記。在這一段的大部分時間內,他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為保證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聯絡和指導各地區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以及發展在國民黨統治區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1年12月,周恩來離開上海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中央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他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紅軍長征途中,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周恩來支援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對實際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起了關鍵性作用,並連續被選為中央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
“西安事變”之後,與南京政府的多次外交談判中,周恩來絲絲入扣、綿中含鋼的話語,極具談判藝術,他的思想很容易被對方接受,並贏得了對方欽佩,巧妙地實現了中共的最終目的。
在洛川會議上被選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又一次被毛澤東選中,將其推上了與閻錫山談判的前臺。
9月3日晚間,周恩來等一行從西安乘火車前往潼關。次日凌晨,他們在潼關下車,乘船過黃河到達山西境內的風陵渡。
在風陵渡車站,有兩節專列正等著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一行人的到來。
負責迎接的是一位佩戴上校軍銜的年輕軍官,名叫梁敦厚,字化之。此人雖然軍銜不高,但他卻是閻錫山的姨表侄,身兼三青團中央委員、山西自強救國同盟會總幹事、犧牲救國同盟會總幹事等重要職務,又是閻錫山與共產黨中央代表彭雪択聯絡的代表。這次閻錫山派他帶專列到千里之遙的風陵渡來迎接,並讓山西省主席趙戴文在省城太原熱情接待,足見閻錫山對中共高階領導人來晉的禮遇之高。
9月5日下午,周恩來等一行乘坐專列抵達太原車站,受到第二戰區、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快步走上前去,拉住周恩來的手連聲問好:“周先生好!周先生一路辛苦啦!”
趙戴文,字次隴,1866年農曆十一月初三生於山西五臺縣東冶鎮。趙戴文自幼飽讀詩書。1904年,他赴日本東京宏文師範留學深造,並參加同盟會。1906年,趙戴文肄業歸國時,與回國探親的閻錫山受同盟會的委託攜兩枚炸彈冒著生命危險闖過海關,為他們日後長期共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11年10月29日,山西革命黨人起義成功,趙戴文先後被閻錫山任命為東路軍參謀長、北方革命軍總參議。他與閻錫山曾被孫中山譽為“山西的一文一武”。除1927年底至1929年8月近兩年時間裡先後接受過南京國民政府的一系列任命外,他一直與閻錫山患難與共,過從甚密,既是閻錫山的軍師,又是兄長。
1936年5月27日,年屆古稀的趙戴文,在各種矛盾的複雜交織中就任山西省政府主席。今天,接待中共要員周恩來,為了黨國,為了百川,他不能不慎之又慎。
“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趙戴文一直在客氣地寒暄。
周恩來也笑著客氣地說:“我對趙先生也仰慕已久!”
晚上,趙戴文在太原東輯虎營賓館設宴招待周恩來一行,同時被宴請的還有剛從石家莊由正太路撤下來準備轉同蒲路北進向大同方面集結的中央軍第十五軍軍長劉茂恩等。
席上山珍海味,酒、菜十分豐盛,打開了瓷瓶蓋的汾酒在室內飄散著幽幽的清香。
宴席開始,趙戴文首先致熱情洋溢的歡迎調。周恩來也作了簡短得體的答謝詞。接著,趙戴文讓在座的各位作自我介紹。
酒過三巡,劉茂恩見徐向前不善飲酒,就乘隙進攻,有意端起一杯汾酒,對徐向前說:“我想和徐將軍乾幾杯。怎樣?”徐向前站起來說:“抱歉!我不會喝酒。”眼看一場無謂的爭鬥就要發生,一向善於化解矛盾的周恩來為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大局,急忙接住徐向前的話綿中帶硬、柔中含鋼地說:“劉將軍到了你的家鄉,不會喝也要喝,而且應該多喝幾杯。”徐向前立即領悟,於是舉起酒杯,一連和劉茂恩幹了三杯。落座之後,他一時覺得一股熱浪湧上頭來,清瘦的臉上頓時變成了一朵盛開的桃花。
宴畢,趙戴文又安排周恩來等人在賓館下榻休息。周恩來婉言謝絕,堅持要住在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並一再說晚上和辦事處主任彭雪楓還有事商量。趙戴文見實難挽留,也就只好主隨客便。
9月7日凌晨,周恩來一行乘省政府派出的吉普車去雁門關下的太和嶺口第二戰區行營去見閻錫山。
車出太原城,在沙石公路上向北急駛。約摸一個多小時,便經過陽曲縣,來到石嶺關上。
徐向前讓司機停車,邀請周副主席和彭副總指揮下車欣賞晉北風光。
此時,這裡的特產紅高粱已經成熟,石嶺關下一塊塊高粱地,在晨光的映照下,就像一片紅色的海洋,鮮豔奪目,煞是好看。
徐向前抬手向北面指點著說:“前面就是忻縣地面了。忻縣的東北就是定襄縣,那是薄一波同志的家鄉。定襄的東北是我的老家五臺縣。五臺縣再往北是繁峙縣,繁峙東北有個長城隘口,叫平型關,是個著名軍事要塞。從繁峙往西走是代縣,太和嶺口就在代縣的雁門關下。”
周恩來打斷徐向前的話問:“去太和嶺口難道就沒有條更近的路可走嗎?”
“去太和嶺口不必繞那樣大的圈子,忻縣北面就是崞縣,出了崞縣就是代縣地界,距離太和嶺口也就不遠了。”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在山西五臺縣永安村一個窮秀才家庭,乳名銀存,後改名象謙,字子敬,參加革命後為表明勇往直前的志向,遂又改名為向前。
徐向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及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紅軍中能征善戰的著名高階將領。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徐向前被任命為第一二九師副師長。這次被周恩來拉來參加太和嶺口談判,徐向前儘自己所能,想著法兒為周恩來提供方便。
在石嶺關上稍作停頓後,周恩來一行繼續上車前行。徐向前接著前面的話題繼續介紹道:“山西東西兩面都是大山,中間是5個盆地,像一串糖葫蘆,一二三四五,從北往南數,分別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晉中盆地、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
說話間,車已過了崞縣,雁門關已遙遙在望了。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代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三關。這裡重巒疊嶂,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城而過,是大同至太原的必經古道,異常險要,為歷代戍守重地。關城為明洪武七年所建,萬曆年間復築門樓。明末名儒傅山先生曾為雁門關書寫對聯:“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下的太和嶺口,是位於代縣城西北十幾裡的一個小山村。村子被一條幹河槽分成兩半。東半稱東梁,北靠雁門山;西半稱西梁,一條公路沿溝自北而南。閻錫山的行營就設在東梁山崖下一個坐東朝西的小院於裡。院於的主人吳錦祥帶著一家老小已搬到別處暫住。院於東山崖下的兩孔連通的窯洞,被安排為閻錫山的臥室兼辦公室,正面3間瓦房為開會和侍從們休息的地方。參謀等隨行人員和一個憲兵分隊、有線電大隊住在兩梁。嶺口村的其他民居也幾乎全部被行營機關住滿。河東河西,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駐紮著一個營的警衛部隊。
這一天,太和嶺口彩旗飄揚,氣象一新。閻錫山一身戎裝,綬帶、勳章佩戴整齊,早早地帶領行營一班文武要員步行到村口迎接周恩來一行人的到來。
周恩來、彭德懷、徐向前等人下車後,閻錫山緊走幾步,與周恩來緊緊握手,好一陣寒暄。
接著,周恩來將彭德懷介紹給閻錫山。閻錫山握住彭德懷的手,盯著彭德懷審視良久。
彭德懷,原名清宗,字懷歸,號得華,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與毛澤東是同鄉。他少時家貧,討過吃,放過牛,挖過煤。1916年,彭德懷參加湘軍,6年後因路見不平殺了惡霸,逃離部隊入湘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雖官階不斷升遷,他卻痛感社會黑暗。1926年,他結識了共產黨員段德昌,懂得了革命道理,瞭解瞭解救窮人應走的道路。1928年,彭德懷秘密加入共產黨。7月間,他以團長身份奉命到湖南平江鎮壓農民,卻乘機發動起義,將所部改為紅五軍,並任軍長,12月率部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
彭德懷性格豪爽,作戰勇猛,他率領的部隊善打硬仗、惡仗。初上井岡山,敵人攻山,他率部隊突圍,裹著一條毛毯從峻嶺上滾下來,兩日內粒米未進,仍率部突圍成功。1930年,他任紅三軍團總指揮,率部一度攻佔長沙。與毛澤東進入中央蘇區後,他指揮的贛州戰役、廣昌戰役、高虎堖萬年亭戰役都是反“圍剿”時期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長征中,他指揮部隊攻克婁山關,佔領遵義,殲敵兩個師又8個團,取得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紅軍長征到達陝甘地區後,他又指揮了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西征戰役、山城堡戰役。毛澤東在寫給他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中這樣誇他: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年前,彭德懷與毛澤東指揮由紅軍組成的抗日先鋒軍,衝破閻錫山苦心經營認為固若金湯的千里防線,殲滅晉軍13000餘人,俘敵4000多人。至今晉軍官兵一說起這位紅軍將領,無不膽戰心驚。
昔日仇敵,今日相見,閻錫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使勁搖了搖彭德懷的手說:“彭將軍威名遠揚。幸會!幸會!”
周恩來又將徐向前等人介紹給閻錫山。閻錫山對徐向前這位戰將一見如故,十分珍愛,一時思緒萬千,不由多看了幾眼。徐向前年齡比閻錫山足足小了18歲,說起來兩個人既是老鄉,還有師生之誼。1911年10月29日,在日本留過學的閻錫山,積極響應武昌起義,率領起義軍殺死太原巡撫,掌握了山西軍政大權。他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先後創立了進山和川至兩所中學,並於1919年又創辦了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其時,徐向前正在河北省阜平縣“廣光隆”店裡學徒當夥計,他從哥哥徐受謙的來信中得知“太原辦起了公費師範學校”的訊息,當即藉故離開“廣光隆”,直奔太原,經過考試,成為山西省師範學校的第一批學生。閻錫山非常重視這個學校,對學校實行的是半軍事化管理,他雖然沒有在學校兼任任何職務,但卻每週必來學校檢閱和訓話。雖然當時閻錫山與徐向前並未認識,但可以說他倆是正兒八經的師生關係。徐向前畢業後,曾在家鄉當過小學教員,後又到南方,考入黃埔軍校。徐向前從黃埔軍校畢業,被分配到馮玉祥的國民二軍嶽維峻部。嶽部被張作霖聯合吳佩孚打垮後,徐向前脫離這支軍隊,回了五臺老家,當他聽說國民革命軍已出師北伐,就又轉回南方去找北伐革命軍,後來,經過抉擇,他加入共產黨,當了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在黃安戰役中,徐向前釆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殲敵5000多人,俘敵近萬人,並活捉了敵軍第六十九師師長趙冠英。在蘇家埠戰役中,徐向前再次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歷時48天,共殲敵3萬餘人,還活捉了“剿共”總指揮厲式鼎。就在徐向前聲威大震、成為共產黨的著名戰將之時,閻錫山卻因與蔣介石的軍閥混戰,連連敗北,不得不悄然下野,逃往大連,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正過著恓惶的寓公生活。閻錫山聽說了徐向前的訊息,既是個高興,又是個惋惜。高興的是徐向前為他痛痛快愉地出了一口惡氣,惋惜的是徐向前這樣的人才不能為他所用。今日相見,閻錫山的心裡怎能不五味雜陳、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