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都接對方的力,那就只能拼力量了,力大勝力小,天經地義。
一個用力,一個不接力,用力的就掉下去了,白用力。
如果在他用力的路線和方向上再稍微加一點力幫幫他,他就剎不住車了。
所以,太極要柔順,要順著人家幹活兒,幫著人家幹活兒,千萬別逆著嗆著來。
前提是你身上的氣機在所有的地方都能順的進去、順的過去,而不會卡死。
不松到“透”,這活兒是幹不了的。
“無形無象,全體透空!”
拳理說的多明白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啥意思?
就是告訴你一點都不能接!
接住了,就別想再放下去了。
拳論曰:慢到十分功夫,就靈到十分!
太極拳慢練,就是在這個慢中訓練意識對極慢的微變化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所以,太極功夫的功能是拳裡練出來的,現在很多人認為練拳根本沒用,根本就不練拳,也不知道練拳在練啥,就一門心思的到處推手,認為那樣就可以出太極功夫,其實那種推手跟太極就沒任何關係了,你連太極基本的功能都沒練過,都不具備,怎麼可能去產生太極的效果啊?
彼不動,己不動,我意在先
彼微動,己先動,我意仍在先!
看看拳論在說啥?
但幾乎所有人都理解錯了。
你不動,我也不動,但我的意識感知能力遠遠在你前面,而且隨時在感知著你。
你微動,剛有動機,還沒動大呢,我的意識就動了,就指揮我的身體迅速放空虛了,就等著你往裡面掉呢。
所以,都是意在先動,動的是意,用的是意比你快的多的靈敏度,說的根本就不是動作的先後快慢。
現在都把拳論理解到了外形動作上了,你不動,我不動,你微動,我就先動。
那怎麼可能呢?
外形動作的快慢是隨著對方走的,捨己從人,根本就談不到誰快誰慢,一個速度,才能實現沾黏不離的狀態
用這些理論衡量一下,現在的推手,是“太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