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他意氣風發,為建設新中國,參軍入伍,心懷必勝信念,先後參加東北剿匪、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一路從東北到海南島……
17歲,他胸懷理想,為保衛新中國,挺身而出,參加抗美援朝,身經百戰多次立功,槍林彈雨裡有著志願軍必勝的勇氣……
28歲,他聽從黨的號召,轉業到新疆,屯墾戍邊一輩子。
從此,赫赫戰功深埋心底,隻字不提,他只願作邊疆的一粒沙,永遠地守護在祖國的邊陲。
現在,他90歲,依然堅持學習鍛鍊。他說,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那些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友,替他們多看一看祖國如今的盛世繁華……
……
所有這些,只因他是一名老兵,一名共產黨員,他就是秦德勝。
一
“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哪裡艱苦哪裡安家,祖國要我守邊卡,扛起槍桿我就走,打起揹包就出發……”在位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幹休所的家裡,每天早上一起來,老兵秦德勝都會唱著他最熟悉的歌,仔細擦拭著“光榮之家”牌匾。
秦德勝,1933年12月出生於山東,7歲隨父母闖關東到黑龍江安家落戶。小時候,家裡窮,他長得又黑又瘦,為貼補家裡生活,小小的他離家給地主放牛,在鐵匠鋪當小夥計。“那時候的日子就像泡在苦水裡,後來我參軍了,從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所以我一輩子都要感謝黨!”
1945年,秦德勝和同村的小夥伴一起參加了兒童團。抗日戰爭剛結束時,解放軍兵力極缺,為了保衛國家,保衛勝利果實,解放軍動員老百姓參軍。1946年3月,秦德勝帶頭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那時他只有13歲。
“我當時是兒童團的副團長,在我看來,參軍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於是我動員了幾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夥伴一起去報名。”秦德勝說。到了報名的地方,首長婉拒說:“你們太小,等過幾年再來吧。”
但是秦德勝就像“牛皮糖”一樣,整天黏在首長身後,好說歹說,首長被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鬆口同意他們報名參軍。
“我記得,當時首長拍著我的頭說,這個小鬼難纏得很,就讓你們加入革命隊伍。當了兵,就要好好幹。”秦德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不禁露出驕傲的神情。
為嘉獎他們幾個小傢伙堅決要參軍的精神,縣裡牽來了4匹高頭大馬,還給他們胸前都佩戴了大紅花。“當時我騎在馬上,在縣裡的大街小巷轉了兩天,全縣的人民都豎起大拇指,那是我一生中最驕傲的時刻。”秦德勝說。
秦德勝一直記得坐在高頭大馬上的感覺,當時暗下決心,一定要對得起首長的信任和全縣人民的誇讚。這個想法,激勵著他在後來的戰鬥中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二
如今,看著眼前的“光榮之家”牌匾,他彷彿又回到了那戰火硝煙的歲月。
那是參加解放海南島的戰鬥,當時,秦德勝是通訊員。有一次,他接到去海南島送信的任務。時間緊迫,交通不便,他只能搭乘一艘老鄉的小船。因為走得急,秦德勝沒帶水,口渴了,他只能幹忍著。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等把信送到時,他的嘴唇都裂開了口子。
“我又飢又渴,頭髮暈,腳底打滑站不穩,但大腦卻很興奮。作為一名戰士,我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交給我的任務。”秦德勝說。
1950年11月,秦德勝所在部隊接到命令,抗美援朝。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950年12月下旬,在第二次戰役中,秦德勝所在的炮二師接到命令:去指定地點打掃戰場,以最快的速度把戰利品帶回來。
那次戰鬥,志願軍大獲全勝,敵人丟下600多門大炮,1000多輛汽車。當時情況緊急,美軍寧願毀掉這些軍需物資,也不願讓他們拿走。“美軍的飛機天天在頭頂飛,能搶回來一些軍需物資,那是有大用處的。”說起當時的情景,秦德勝雙眼露出神采。
當天晚上,秦德勝和戰友潛伏在山頂上,照明彈一顆接著一顆照亮了整個山谷,美軍飛機不斷轟炸掃射。他們接近不了,只能眼巴巴看著美軍炸燬戰備物資,大家恨得牙癢癢。
一直等到第二天的晚上,秦德勝忍不住了,四處檢視,尋找機會。他發現山下不遠處有一輛裝滿軍需物資的卡車,他緊握拳頭,不顧一切衝了出去。爬上車,開著就跑,想趁美軍來轟炸前把它開回去,可是擁有制空權的美軍怎麼能幹呢,不久,兩架敵機發現了卡車。頓時,敵機惡狠狠地撲過來,死死地咬住他這邊不放,炮彈追著卡車雨點般落下來,他踩著油門一路飛奔。
當時秦德勝就想:“你在天上飛,我在地下跑,你就能那麼準打中我?”他握緊方向盤,拼命往前衝,可還是被敵機的機關炮打中了車後輪。車翻了,他被狠狠地甩出去很遠,暈了過去……
當他醒來後,一摸右臂上全是血,脖子上燒了一大片,鑽心的疼。他站起來,試一試,還能動,又跑回剛才打掃過的戰場,一陣搜尋過後,又發現了一輛沒有被炸壞的卡車,儀表盤還亮著。於是,他趁著敵機轟炸間隙,爬上車,發動起來。
秦德勝握緊方向盤,跑出幾公里,才鬆了口氣。“卡車,對於我們志願軍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戰備物資,拿命也要搏一搏。”
突然,他發現路邊還有一輛完好的雙缸摩托車,秦德勝的眼睛亮了。“這要是搬回去,可能頂大事呢。”摩托車太重,他下車找了一個拖斗,慢慢把摩托車抬上去,掛在汽車後拖回去了。
“那次戰鬥後,部隊評獎,因為我拖回來兩個大傢伙,組織上給我立了功。”秦德勝笑呵呵地說。
三
走下戰場,秦德勝走進了學校。在舊社會沒有上過一天學的秦德勝,1952年被部隊保送到中央軍委第一速成中學學習文化知識,兩年後,他畢業又被保送到鄭州第四炮兵軍官學校,擔任榴炮營三連指導員。
1956年10月,被分到廣東軍區工作,幹了6年。
1961年3月,組織上通知秦德勝轉業到大西北。
接到通知的時候,秦德勝心裡很捨不得,那天他跑到山頂上放聲大哭了一場,“當了15年兵,突然要脫下軍裝轉業,心裡難受啊。可我是黨員,要聽黨話,黨要我幹啥我就幹啥。”
聽從黨的號召,秦德勝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了祖國的大西北——六師馬橋農場(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一〇六團)。
當時的馬橋農場氣候惡劣,條件艱苦,住的是地窩子,當地嚴重缺水,糧食也不夠吃。
在這裡工作的人,身體、意志都要經受嚴峻的考驗,但這絲毫沒有削弱秦德勝幹工作的熱情。
他在地窩子上用石灰寫“以革命精神戰勝難關,以革命精神克服困難”,以此來鼓勵自己和大家。那時,秦德勝是馬橋農場二連“樣板連隊”的黨支部書記、指導員,他帶領大家一門心思開荒。靠著頑強的毅力,他們硬是在開墾出的荒地裡種出了糧食、棉花和各種蔬菜,實現了當年開荒當年收穫。
連隊有許多從上海、天津、北京來的復轉戰士,很多人以前沒種過棉花。他努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開展了“兩相幫,一對紅”結對子活動,先進的幫帶落後的,能力強的幫助相對弱的。
“種棉花容易、拾棉花最難,棉花豐收時團裡組織拾棉比賽,我們連隊幾次都沒拿第一……”秦德勝心裡著急,在林帶裡給大家開大會。
會上,他立下軍令狀,“我是黨員我帶頭,今天我們一定要爭第一,把任務完成好。”
大家一聽秦德勝的話,幹活的勁頭更足了。一天下來,連隊人均拾棉花120公斤,得了全團第一。
可誰也不知道,那時候秦德勝有冠心病,一進地,他就給身邊的戰友張國棟悄悄說,“我要是暈倒在地裡,你們不要抬我回去,你們繼續幹。”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就這樣,秦德勝和無數軍墾戰士,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讓荒地變良田,讓大漠變綠洲。如今這裡阡陌縱橫、道路暢通、糧棉豐收、瓜果飄香,樓房拔地而起,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沒有綠洲,我們就開墾荒地;沒有糧食,我們就努力生產;沒有住房,我們就挖地窩子。因為我是一個兵,我要對得起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秦德勝說。
四
在秦德勝的家裡,珍藏著一個沾滿鐵鏽的盒子,裡面裝著一個個泛黃的立功證書,一枚枚閃亮的紀念獎章,還有一本老相簿。老人說,這是他這輩子最寶貴的物件。
這裡面,裝著他一輩子的軍旅生涯,裝著他許多無法再見的戰友。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他脫下戎裝,紮根邊疆已經60年了。60年來,他從生活起居到衣食住行都一直保持著軍人的作風。一日為兵,終生為兵,是他刻在骨子裡的堅定信念。
面色紅潤、聲音洪亮、精神矍鑠……我們眼前的秦德勝,彷彿不是一位90多歲的老人。如今,他依然保持著鍛鍊的習慣。多年來,風雨無阻,他每天要繞著六師五家渠將軍街走一圈。他說,他要把自己的身體鍛鍊好,不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為了那些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友。
看到五家渠將軍街上張貼的一張張軍姿挺拔的照片時,他總會停下腳步。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當年和我一塊參軍的27個戰友,在解放戰爭中犧牲了9個,其他人都參加抗美援朝,回來時,只剩了我們4個。與逝去的那些戰友相比,我們活著,太幸福。”老人哽咽地說。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戰友肖連友,比他大兩歲,是東北八面通人,家裡有個未婚妻。抗美援朝時,他們倆參加一個緊急任務,運送一個機密檔案到志願軍司令部。從駐地開車出發30公里,遇到一座橋,敵人在這裡設定路障,準備炸橋封鎖交通。
任務艱鉅、時間緊迫,秦德勝當即說:“我是黨員,我開車衝過去,你拿著檔案從山頂繞過去。等過了橋咱們再匯合,要是等不到我,你一定要把檔案送到。”
一聽這話,肖連友就火了,大聲說:“你不行,我開車技術比你好,我去。”
正在兩個人僵持不下時,肖連友一把摟過秦德勝大聲說,“要衝一起衝,你下去看看輪胎是不是沒氣了。”
沒多想,秦德勝一把拉開車門。沒想到,肖連友轉身一腳就把他踹下了車,一腳油門就跑了。
“我到前面等你……”
等到秦德勝連爬帶滾繞過山頂時,他看見了那輛熟悉的軍車。“人在、人在……”秦德勝大聲呼喊著戰友的名字,飛奔過去,兩個年輕人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又笑又跳,終於完成了任務。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每一次戰鬥都無比艱難。在那裡,秦德勝看到太多戰友的離去。
他記得那是1952年6月的一個晚上,一個步兵連在前沿陣地戰鬥了半個多月,換防撤回後方休整。連隊只剩下了38人,走到部隊駐地溝口處時,不幸被敵機發現,接著便是一陣串彈掃射,最後這個連隊只剩下一個副連長和司務長,其他人全部犧牲。
他記得那個連長,手握鋼槍像瘋了一樣連哭帶叫地衝過來要救人,可已經來不及了,大家強行把他拉到防空洞裡,他哭喊著:“我的一個連啊,我的一個連啊……”
這些年,總有人問秦德勝,志願軍打仗,缺武器、缺裝備,是怎麼取得勝利的?
老人總是有力地回答:“我們人民軍隊取得勝利的法寶就是勇敢!我們的勝利,靠的是像楊根思那樣,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勇敢;靠的是像黃繼光那樣,用自己的身體去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靠的是像邱少雲那樣,為了潛伏活活被汽油彈燒死一動都不動的革命意志,靠的是那一個個勇敢無畏、不怕犧牲的戰士。”
五
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秦德勝靠的是一個黨員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黨宣誓的去做……滿腦子都是要消滅敵人,要勇敢地完成任務……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紮根邊境,秦德勝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
“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好多都不在了。為了他們我要好好幹,保衛邊疆,建設邊疆。”
老人鏗鏘有力的聲音,傳得很遠。
秦思斯是秦德勝的孫女,現任職於武警兵團總隊某部。每次秦思斯休假回家,爺爺都會像小時候一樣給她講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
“那些故事,像一顆顆種子,在我的心裡發芽,從小我的志願就是像爺爺一樣,參軍入伍,保家衛國。”秦思斯說,2005年大學畢業後,部隊招兵,她毅然參軍。
她記得剛入伍那年,部隊集訓一個月。7月的新疆驕陽似火,作為唯一的女學員,戰友們都很照顧她,大太陽下站軍姿,戰友們會悄悄把她讓到樹蔭下。後來,爺爺來部隊看她,她把這件“好事”說了,沒想到,爺爺聽了大發雷霆:“進了軍營,你就是一名戰士,難道因為你是女同志,敵人就不跟你開槍,在戰鬥中,我們多少女護士冒著敵人的炮火搶救傷員,衝在第一線,她們退了嗎?”
聽了爺爺的話,秦思斯慚愧地流下眼淚,當天就向部隊寫申請,加重訓練量。
雖然,有時候爺爺很嚴厲,但秦思斯知道,作為一名老兵,那是對同志的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秦德勝依然記得,13歲那年從軍入伍,誓與祖國共存亡的心潮澎湃。如今雖已過耄耋之年,但他說,只要祖國需要,他依然會挺身而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保家衛國、屯墾戍邊,是老兵秦德勝最深沉的家國情懷。
全媒體記者:張琳琳
編 輯:祁佳萍
責任編輯:李 瑛 孔德華
副總監製:李新文
總 監 制:方 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線電話:0994—580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