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三度攻佔柏林,但這從來沒有像1945年那樣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七年戰爭(1756-1763年)期間的1760 年 10 月 9 日,柏林居民在歷史上第一次看到俄羅斯士兵進入他們的城市。當時,這座城市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
當時,維也納和聖彼得堡非常擔心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政策,他將這個曾經的小公國變成了歐洲大陸上最好戰的國家之一。所以戰爭只是時間問題。
1760年9月28日(10月9日)俄軍進入柏林
普魯士首都實際上可以在1759年更早的時候被佔領。同年8月12日,聯軍在庫納斯多夫戰役中擊敗了國王腓特烈的軍隊。然而,他們並沒有向不設防的柏林進軍,而是朝著科特布斯完全不同的方向前進。普魯士國王既驚訝又如釋重負,稱這一事件為“勃蘭登堡王朝的奇蹟”。
然而,接下來的一年,沒有什麼能拯救這座城市。 10月初,俄軍將軍Захар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Чернышёв扎哈爾-格里戈利耶維奇-切爾內紹夫(1722.3.29-1784.9.9,1773年9月22日晉升陸軍元帥,1773-1784年任陸軍院院長)的2萬人軍團和奧地利將軍Franz Moritz von Lacy弗朗茨·莫里茨·馮·拉齊的15000人軍隊向柏林挺進。
德國人設法擊退了接近的俄羅斯軍隊的第一次進攻,但很快奧地利人出現在南郊。普魯士人不戰而退,10月9日,勝利的盟軍進入了這座城市。
扎哈爾-切爾尼紹夫
出生在德國的俄羅斯將軍托特勒本,除了沒收所有皇家工廠和軍火庫作為戰利品外,還向該市索要150萬塔勒。然而,他並沒有允許掠奪城市,因為憤怒的反普魯士的奧地利人正在尋求這樣做。 “多虧了俄羅斯人,柏林才免於奧地利人威脅要對我的首都造成的恐怖,”腓特烈二世後來說。
然而,俄奧對柏林的佔領僅持續了三天。 1760年10月12日,在得知普魯士國王的7萬援軍正朝他們的方向前進後,這兩支盟軍部隊迅速撤離了這座城市。
連結-托特勒本
戈特利布·馮·托特勒本 (Gottlob Curt Heinrich Graf von Tottleben) 1715年12月21日出生在圖林根,1745年9月14日薩克森帝選侯和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封為伯爵,1751年來到普魯士;1756年來到俄國,1757年3月晉升少將。1761年2月私自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和亨利王子通訊,6月被逮捕,1763年4月被判流放並剝奪一切獎勵和軍銜,1773年3月20日去世。
托特勒本
1812 年拿破崙的大陸軍在俄羅斯擱淺後,俄羅斯軍隊開始了一場遍及整個大陸的戰役,以將歐洲從“科西嘉食人魔”的魔掌中解放出來。
1806年普魯士一連串慘敗之後,這個王國幾乎失去了一半的領土,實際上成為法國的一個附庸國。當時,拿破崙入侵俄羅斯的軍隊有數以萬計的普魯士士兵。
但是當1813年1月俄軍出現在東普魯士邊境時,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意識到是時候改變立場了。他的部隊立即加入了前進的俄羅斯軍隊,開始從普魯士土地上驅逐拿破崙大軍的殘餘。
切爾尼紹夫少將
到1813年2月,普魯士王國的大部分地區都被解放,不過法軍仍然控制著包括柏林在內的一些大城市。對普魯士首都的進攻是由Никола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епнин-Волконский尼古拉·列普寧-沃爾孔斯基少將(1814年晉升中將)和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Чернышёв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切爾內紹夫(1786.1.10-1857.6.20,1827年10月2日晉升騎兵上將,1832-1852年任陸軍大臣。他維護已經過時的線式戰術,是俄國在克里木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之一)少將率領的。後者是扎哈爾-切爾尼紹夫的親戚,延續了佔領這座德國城市的家族傳統。
2月20日數百名哥薩克先遣隊突然衝進柏林。 “哥薩克開始襲擊勃蘭登堡門,試圖衝入柏林。他們以驚人的膽量,單獨或以小分隊形式,從城市的一端作戰到另一端,”當地一名目擊者回憶道。然而,他們遇到了強大的阻力,不得不撤退,直到主力部隊到達。
1813年2月20日在柏林的第一批哥薩克
由於法軍極度缺乏騎兵,因此他們無法阻止俄軍哥薩克分隊攻擊他們的後方並切斷他們的通訊聯絡與交通。當俄軍設法在奧得河上搭建了一座臨時橋樑後,駐軍指揮官洛朗·德·古維昂·聖西爾決定離開柏林。
3月4日俄軍進入城市,幾乎是緊隨著撤退的法軍,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接待。彼得·維特根斯坦(П.Х.Витгенштейн)中將報告說,“十萬個嘴唇不停地喊著:‘亞歷山大萬歲,我們的救世主!’他們一個個的臉上都流露出最生動的喜悅和深情。沒有藝術家的畫筆可以公正地描繪出這幅令人愉快的畫面……”
1813年3月4日俄軍進入柏林
1945年4月25日,蘇軍完成對柏林的包圍,次日開始對“野獸巢穴”的決定性進攻,大約40萬名紅軍士兵參加了城市街道的戰鬥,由多達20萬名國防軍、黨衛軍和人民衝鋒隊保衛。
德國人盡一切可能將他們的首都變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每條街道都變成了一道防線,塞滿了路障、防空洞、戰壕和機槍窩。此外,敵人還利用柏林地鐵進行隱蔽和快速轉移部隊。士兵們也前往那裡躲避炮擊和空襲。
1945年4月16日蘇軍ЗИС-3型76毫米火炮準備對塞洛高地進行射擊
27日,柏林的爭奪戰已經向市中心一帶轉移。根據東線戰場的豐富經驗,蘇軍在巷戰攻堅中基本依靠強擊支隊和強擊群。強擊支隊和強擊群是指執行強行攻擊堅固目標的戰鬥編組,強擊支隊通常下設若干個強擊群。實際上,蘇軍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就編組並使用了強擊群,這時使用自然也是輕車熟路。蘇軍強擊支隊和強擊群都是多兵種合成編組的,通常包括步兵、炮兵、坦克兵、工兵,有時也包括一些噴火分隊。典型的強擊支隊一般由一個加強步兵營擔任,具體編成是:1個步兵營,加強1個坦克排或連、1個自行火炮連、1個120毫米迫擊炮連、1個122毫米榴彈炮排或連(或者更大口徑的火炮連)、1個工兵連、有時包括1個噴火班。強擊支隊一般用以在某一方向(一條街道)作戰或負責攻佔某一個大的目標。強擊群一般由步兵排至步兵連擔任,加強有1至2個重機槍班、1至2個背囊式噴火器班、1至2個炮兵排、1個坦克排或自行火炮排。強擊支隊和強擊群全體人員配備較多的手榴彈,包括髮煙手榴彈、燃燒彈和反坦克手榴彈以及繳獲的“鐵拳”,以便於房內戰鬥和克服堅固工事。以上是步兵部隊強擊群的編組情況。
1945年4月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近衛坦克第7軍СУ-85М自行火炮在等待前進,背景是ИСУ-122С重型自行火炮
坦克集團軍在受領單獨進攻地帶後,也編組自己的強擊群,具體由1個坦克連、40-50名衝鋒槍手、1個工兵排、1個炮兵連組成,與步兵部隊編組稍有不同。強擊群通常用於攻佔某一堅固的建築物或工事。強擊支隊和強擊群行動前都要進行猛烈的火力急襲。在攻打築壘建築時,通常分成兩個組,一個突擊組,一個鞏固戰果組。突擊組在坦克和炮兵火力掩護下衝入建築物後,首先應封鎖敵屯兵洞(一般是地下室),然後以手榴彈和燃燒彈消滅裡面的敵人,鞏固戰果組清除建築物內敵其餘兵力,然後組織對該建築物的防禦。在巷戰中,蘇軍團級單位一般負責500-700米的正面,營級單位則沿著負責250-500米、2條街的正面組織強擊。坦克部隊通常編入強擊支隊,並直接在其戰鬥隊形中行動。部分坦克留作預備隊,用來抗擊敵人反衝擊和掩護側翼。坦克在強擊支隊編成內主要任務是摧毀阻礙步兵前進的發射點,步兵則消滅敵人長柄火箭彈射手。坦克分隊以車為單位向預定的樓層射擊,行進時沿街道兩側行進,沿右側行進的坦克向街道左邊的高層建築物射擊,沿左側行進的坦克向街道右邊的高層建築物射擊。如果在沿街道進攻時,在衝擊方向上沒有防坦克障礙物而且反坦克火力較薄弱,則坦克搭載自動槍手高速前進,通過幾個街道區進至十字路口、廣場或街心花園處鞏固下來。在坦克後行進的步兵肅清所過街區的敵軍。
4月30日德國國會大廈的血戰打響。 “在這座巨大的建築中,戰鬥完全域性部化。每一堆瓦礫、每一個過道、每一級臺階、每一根圓柱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威脅”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擊第3集團軍步兵第79軍步兵第150師師長沙蒂洛夫少將(Василий Митрофанович Шатилов,1902.2.17-1995.2.16,1963年晉升上將)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樓外的大炮和坦克都成了旁觀者,在大廈內的雙方步兵只能用衝鋒槍、手榴彈、手槍、刺刀、工兵鏟,乃至牙齒和拳頭決出勝負。手榴彈的爆炸讓殘破的房梁和天花板不住地顫動,空氣中充滿了混合著血腥、火藥和泥灰的怪異味道,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慘叫、怒吼和哀號,讓這座滿目瘡痍的大廈顯得格外恐怖”。
1945年4月蘇軍強擊支隊衝擊國會大廈
儘管蘇聯國旗於5月1日在德國國會大廈升起,但槍聲又持續了一天。希特勒於4月30日自殺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漢斯-克萊博斯(Hans Krebs)拜訪了他的蘇聯同行,提議結束休戰。他被告知蘇聯只會接受無條件投降。在新的德國領導層拒絕採取這一步驟後,戰鬥重新煥發活力。5月1日晚18時30分,蘇軍所有火炮一齊向德軍陣地開火,明確警告德國人不投降只能自取滅亡。5月2日7時左右,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炮兵上將向柏林城防部隊下達了立即停止抵抗的命令。當天15時,柏林城防部隊全部放下武器,柏林戰役正式結束。蘇軍為戰役的勝利付出的代價是損失352475人(純減員78291人、傷病274184人)為代價的。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參加柏林戰役中有不少名為切爾尼紹夫的,級別最高的應該是第13集團軍軍事委員會委員Никола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Чернышев尼古拉-格里戈利耶維奇-切爾尼紹夫,1945年6月27日晉升少將。當然,他與之前提到的2位切爾尼紹夫不是一個家族,沒有親戚關係。
1945年5月蘇軍在柏林慶祝勝利